從寓言故事感悟績效管理誤區
故事內容:
一位哲學家在海邊目睹了一艘船遇難,船上的水手和乘客全部溺斃了。他大罵蒼天之不公--只因為一個罪犯在船上而讓眾多無辜者受害?!?
當他正沉迷于這種思想的時候,他發現自己被一大堆螞蟻圍住,原來他站的位置離螞蟻窩不遠。那時,一只螞蟻爬到他身上,并咬了他一口,他立刻用腳踩死了所有的螞蟻。天神這時候出現了,并用他的拐杖敲著哲學家說:“既然你都以類似上蒼的方式支對待那些可憐的螞蟻,那你有什么資格去指責上蒼呢?”
啟示:
這上則寓言生動的描述了兩種有礙績效管理的心態,一是以偏蓋全,一個是寬于律自,苛以待人。
我們對文中哲學家的做法一定認為不以為然,可是一旦我們成為人,往往也會不小心觸犯以上兩條禁忌。因為人是感性動物,例如:一位主管老是看到一位員工加班,而另一位員工則總是按時下班,即依照自己的思維模式(即價值觀)來進行判斷,認定準時下班的那位員工配合度不夠,工作不夠敬業。
然而事實未必是我們所看到的,經常加班可能是在上班時間渾水摸魚,工作沒有按時完成,只能在下班后加班完成;也可能是工作方式不對,不能如期完成工作,只好加班了;還可能是工作份量分配不均……
所以管理者要不斷提醒自己,勤勞上進的未必是合作度高的,試圖取悅上司的未必能夠勝任艱難的工作。
另一項管理的禁忌是:寬于律已,苛以待人。這是員工最厭惡的主管類型,也就是管理者管理標準不統一,寬于律已,不以身作則,反而以放大鏡來看待對員工的行為,致使產生管理沖突,造成員工產生“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心結或是“上行下效”,毫無做為。這也是人性之一。管理者做為表率,一定要言行謹慎,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執行公司的各種制度,當你拿放大鏡看別人卻放縱自己時,員工肯定也是拿放大鏡看待你,其中產生的沖突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