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
注冊
021-55669210
關注我們
公開課程
企業內訓
培訓講師
管理資訊
推薦閱讀
課件下載
Toggle navigation
知名培訓機構
網站首頁
公開課程
企業內訓
培訓講師
認證證書
培訓助手
關于我們
培訓現場
管理資訊
推薦閱讀
資料下載
證書查詢
會員積分
戰略/管理
高層管理
/
領導力
/
執行力
/
戰略管理
/
總裁研修
/
溝通技巧
/
中層管理
/
團隊建設
/
研發項目
/
企業文化
/
危機管理
/
項目管理
/
新員工管理
/
商務考察
/
其他
人力/行政
薪酬管理
/
招聘面試
/
績效考核
/
員工關系
/
培訓體系
/
勞動法規
/
KPI
/
BSC
/
TTT培訓
/
課程開發
/
高級文秘
/
行政助理
/
行政統籌
/
EXCEL
/
PPT
/
公文寫作
/
職業形象
生產/質量
PMC生產計劃與物料控制
/
多品種小批量下的生產計劃
/
現場管理
/
一線主管
/
工廠成本
/
TPM生產維護
/
質量管理
/
5S
/
6S
/
精益生產
/
IE技術
/
環境安全EHS
采購/物流
CPSM認證
/
采購經理認證
/
采購核心
/
供應商管理
/
采購成本降低
/
多品種小批量采購
/
外包供應商
/
采購合同
/
SQE
/
3PL
/
MRO
/
戰略供應鏈
/
庫存控制
/
倉儲管理
市場/營銷
銷售技能
/
談判技巧
/
電話營銷
/
客戶服務
/
外貿操作
/
產品規劃
/
大客戶銷售
/
渠道管理
/
銷售經理
/
店面終端
/
品牌管理
/
銷售團隊
/
網絡營銷
/
營銷策劃
技能/素養
商務禮儀
/
演講口才
/
職業經理人
/
職業化培訓
/
時間管理
/
壓力與情緒管理
/
各類技能
/
法律法規
熱點資訊
更多 >>
1. 某銀行《與情緒壓力共舞》課程
2. 領導力培訓課程體系及咨詢
3. 領導力培訓五大問題及解決思路
4. 全面領導力培訓課程
5. 再次返聘!招行《沖突溝通,綻放關系》精彩回顧
6. 吸引和保留最有才華的人
7. 大連某大型制冷空調制造集團《高情商管理溝通藝術》課程圓滿結束!
8. ISO、IEC發布多項國際標準
9. 采購被要求做證明題,原因何在?
10. 合理的拒絕,采購路上必然少一些艱苦
11. 除了價格,其他都可以談
12. 降本增效,到底降什么本,增什么效
13. 采購談判中,供應商總裁暈倒了!
14. 采購三十六計
15. 生產管理三步曲
工具表格下載
更多 >>
員工績效管理--張老師
中高層管理技能提升
采購成本分析與價格降低
高管秘籍--弱勢管理
九型人格與團隊建設
讓目標達成--年度經營計劃的制定與執行
阿米巴經營模式構建實戰
現場改善與生產效率提升
銷售精英激勵與實戰技能提升
業績飆升的三把利刃
360度溝通與影響力
移動互聯時代銷售之道
做一名成功的職業經理人
物流基礎管理課件
生產與供應鏈管理
現代企業管理培訓
總裁統御之道
讓你的團隊擊中目標
企業實用應用文寫作
有效設計薪酬激勵體系
重賞之下無勇夫:警惕績效考核兩大陷阱
發布人:admin 日期:2010-03-24
【現象】 為完成公司銷售增長20%的目標,Q企業營銷中心內部下達了死命令。 在下一年度績效考核中,對業務人員設定“生死線”。 完成任務重獎,完不成任務一分錢獎金都沒有。 為鼓舞士氣,績效考核提高了獎勵標準,達到往年的3倍以上。據推算,業務人員個人最高得獎可超過10萬元。 如此大的力度,在企業歷史上從未有過。 當然,要拿到高額獎勵并不容易。 為防止個別區域拖后腿,營銷中心在設計績效考核指標時,在公司要求基礎上又留出一些富余,規定各大區只有銷售增長30%才能拿到獎勵。 調高了任務線后,業務人員普遍感到信心不足。 全國七個大區之中,競爭激烈的華東、華中、華北、東北四個地區覺得困難太大,這種任務簡直是天方夜譚; 華南和西南雖然近年來增長勢頭明顯,但也把握不大; 只有原來基數較小的西北地區,感覺完成目標尚有可能,但也向公司提出了增加市場投入的附加要求。 營銷總監堅持認為,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營銷人對任務不能討價還價。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面對挑戰只能破釜沉舟。 只要完成目標,一切都好商量。如果獎勵額度不夠,自己還可以幫大家再向公司爭取。 經過反復的思想工作,威脅、利誘都用上了,最后任務終于派發了下去,營銷總監總算松了一口氣。 但事實卻與管理者想法背道而馳。 一年下來,企業全國銷售不但沒能增長,反而下滑了10%。 設下了重獎,但業績甚至連上一年的水平也沒有達到,這讓營銷總監又痛心又苦惱。 業務人員工作中消極怠工,對激勵政策根本不感興趣。 讓管理者想不清楚的是,為了給部屬爭取重獎自己煞費苦心,但為什么大家毫不領情?公司準備好了“白花花的銀子”,為什么沒人肯要? 陷阱之一:拍腦袋定任務,向業務人員轉嫁風險 Q企業在制訂激勵政策中出現的問題,具有一定普遍意義。 許多企業管理者都曾面臨同樣的困境與難題,即為什么重賞之下竟沒有勇夫? 道理其實很簡單,激勵的效果不是只與獎勵力度有關。 管理心理學指出:員工努力的動機,來源于兩個因素的乘積,一個是獎勵的力度,另一個則是其實現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兩者任何一個為零,則乘積為零,即激勵失效。 可以通俗表達為,即使你給我1個億,但讓我去天上摘星星,獎勵力度是夠了,可實現的可能性是零,那么這種激勵也是完全無效的。 現實中,員工往往更關注獲獎概率,而不是企業“自鳴得意”的獎勵力度。 Q企業只設定一條任務“生死線”,這會極大影響業務人員的獲獎概率。 調查表明,多數區域認為增長10%--15%可能性最大,個別區域認為保持銷量不下滑就實屬不易。在這種情況下,把任務統一定為增長30%,大家跳著腳都夠不到,激勵政策就形同虛設了。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生死線”之下實行零獎勵政策,還產生了相當大的負作用。 取得小成績和沒成績是一樣結果,這使許多原本還想努力的人也喪失了積極性。 此類問題出現往往由于企業“算盤打得太精”。 銷量上去,拿出獎勵的只是“小錢”,企業的收益比這更大;銷量沒上去,企業一分錢不掏,完全沒有風險。 表面看,企業雖然提高了目標,但也提高了獎勵,業務人員似乎并不吃虧。 但大獎拿不到,小獎又沒有。這等于風險都轉嫁到業務人員身上。 作為基層員工,業務人員抗風險能力差,其行事風格是典型的“風險厭惡型”。他們不能忍受“付出沒有回報”的最壞結果。 如果獲獎可能性過低,多數人會采用“不付出至少沒有損失”的對策來減小自身風險,從而使消極怠工現象滋生蔓延。 企業轉嫁風險的后果是反而承擔了最大的風險。 解決方式:三線四區制 績效考核的目的,是使所有人都發揮出最大主觀能動性。 如果銷售任務是座山,那么管理者的目的就是帶領一群“愚公”移山。 讓所有人都竭盡所能才是最重要的。 能力強的搬走五筐土,給重獎;能力弱的抬兩筐,給輕獎;實在老弱病殘的,搬走半筐土也是貢獻,給個安慰獎。 如果硬性要求搬走多少筐土才給獎,大部分人就會袖手旁觀。 “千斤重擔大家挑”,只有人人上陣,才能移山填海。 否則,即使少數能力強的人再賣力氣,也無法彌補眾人“罷工”留下的任務空缺。 表現在績效考核上,就是指標制訂應多元化,一般講,應該分為三條線與四個區間。 第一條線:重獎線,代表企業理想要求; 第二條線:輕獎線,代表企業基本要求; 第三條線:處罰線,代表企業最低要求。 這三條線之間有四個區間。 重獎線以上,表明勞苦功高,那么獎勵系數可以翻倍。 重獎線與輕獎線之間,表明有功勞但比較小,所以獎勵系數也小。 輕獎線與處罰線之間,表明只有“苦勞”沒有“功勞”。如員工態度積極,企業可在此設安慰獎,但不再進行結果性獎勵。 處罰線之下,無條件進行處罰,不需要任何借口。 這樣做的好處是讓所有人都找到適合自己的努力目標。 實踐中我們發現,由于市場基礎不同、競爭程度不同、資源投入不同,各區域自我設定的目標一開始就有所不同。 那些有能力完成基本任務的地區,達到輕獎線并不會甘心。由于有重獎線的誘惑,必然竭盡全力更上層樓; 那些條件不足、增長乏力的地區,為了“自己的命運自己作主”,拿到結果性獎勵,而不是看企業眼色得安慰獎,也會全力一搏; 即使是少數“落后份子”,為了免于處罰,也會采取積極行動。 這樣績效考核的目的就達到了,所有人都付出了最大努力。 雖然有些地區可能增長幅度達不到企業要求,但只要是增長就有貢獻。 不厭細流,方能成海。任務壓下去有什么用呢?每個人都參與,業績自然能夠干出來。 從單一目標的“生死線”一線兩區制,到多元化目標的三線四區制,表面看是管理技巧上的不同,實際上卻是管理思想的差異。 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博弈中,作為強勢一方企業,只有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迎來合作中雙方的共贏。 陷阱之二:拍腦袋定獎金,希望“少花錢、多辦事” 在績效考核中,任務指標不能“企業想定多少就多少”。 同樣,績效獎金也不能“企業想發多少就多少”。 常見的毛病是任務指標訂完了,獎勵額度由企業“拍腦袋”決定。 年度利潤中應該拿出多少獎勵這些業務人員呢? “100萬是不是太多了?估計給50萬也能行”,績效獎勵這張餅應該畫多大,企業往往概念不清。 企業在與業務人員討價還價之中,大多是堅持“少花錢、多辦事”的原則。 用這種思想指導績效考核,有時比沒有績效考核還要命。 這是一種看似“節約”,但卻導致企業費用隱性浪費的南轅北轍方式。 管理實踐中我們發現,當員工覺得自己付出卻沒有得到足夠回報時,他們通常有三種作法,每一種都將使企業產生巨大損失: 1、變相怠工 這是最常見的方式,只要覺得吃多大虧,就會偷多少懶,用工作時間找補回來。 看報、上網,實在不行就獨自發呆。 這時候管理成了最難的事,要訂一大堆制度,老板和干部們要處處操心。晚上防盜,白天則要防著大多數員工。 即使這樣,也管住了人、管不住心。 這時企業從表面看,管理成本越來越大;從深層看,工作效果則在下降。 獎金或許省下了,但工資卻有不少是白付了。 2、尋找隱性收入 企業的錢歸根結底是由員工手中花出去的,少數幾個核心管理者是照顧不到細節的。 當績效激勵不足時,企業的“大木桶”就會被業務人員扎出成百上千的“眼兒”出來。 廣告費、進店費、差旅費、電話費,甚至小到買一支筆、印刷一條條幅都會有人打主意,企業費用比以前會明顯流失,從個別現象發展到普遍問題。 老板法不責重,只能以“水至清則無魚”來自我安慰。 3、批量跳槽 如果企業通過加大工作量,讓員工無法清閑;又通過嚴格管理,讓員工無空可鉆,問題是不是就解決了呢? 當然不是,員工這時候會集體跳槽。 心理不平衡這個根源不消除,業務人員才不肯坐以待斃呢,他們會采取公開化的對抗手段,地下活動轉為地上。 開除掉這些員工,另招一批團隊不就可以了嗎? 這會導致熟悉企業的骨干人員流失,重建隊伍是以培訓費用和工作失誤為代價的,這個賬其實也不劃算。 那么,當初為什么非要在績效考核上“少花錢、多辦事”呢? 省了如果有幾十萬,那么丟掉的就絕對不止幾百萬。 省不能省的錢,激勵的效果達不到,只少花些激勵費用實在是舍本逐末。 事實上很多企業沒有意識到,對員工管理的更高境界是“疏”而非“堵”。 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主要在于依水性而疏導。 如果按其父鯀的做法,水漲多高,壩就壘多高,企業又有多少資源去做這樣的事呢?又怎么能避免不出漏洞呢? 這就談到了績效考核的核心所在,不是越苛刻越好,更不能因為占了員工的便宜就竊喜,否則就如同挖了自己的心肝給自己吃還覺甜美。 唐太宗李世民正是持這種觀點,在他看來:刻民奉君,猶割肉補瘡;君富國亡,腹飽則身斃。 不少企業在績效考核上是不過關的,只看初一,沒想到十五,割舍不下眼前利益,所以優秀的企業永遠只是少數。 當然,績效考核走另一個極端-----“多花錢、少辦事”也對企業不利。但這樣的錯誤畢竟還少。 解決方式:激勵期望調查 績效考核沒有激勵期望調查無異于“盲人摸象” 怎樣才能做到激勵力度“剛剛好”? 這里面有一個核心技巧,就是激勵力度要由下而上的制訂,而不是相反。 比如,老板認為今年公司賺1000萬,肯拿出100萬來獎勵。 這個數可能不夠,員工每人分得很薄,第二年怠工、貪污、跳槽的“并發癥”就來了。 這個數也可能高了,員工每人都十萬、八萬的拿著,企業是守信了,員工也驕縱了。既浪費,又吊高了員工的胃口。 在制訂績效方案前,應先做一個充分的“激勵期望調查”。 比如一對一約見區域經理,完成基本任務你認為全年總收入多少比較滿意? 如果期望值是10萬,減去其基本工資4萬,剩余部分是6萬。那么用6萬除以其基本任務額---區域銷售3000萬,就可以得出獎勵系數,即0.2%。以此作為區域經理個人年度獎勵系數即可。 依此類推,把區域全體人員的個人期望值加在一起,就能算出這個區域的獎勵總系數。 按這種思路繼續類推,公司的目標和每一個員工的個人期望都密切掛鉤,算出來的總獎勵系數,一般都能做到不多不少,剛剛好。 調查統計后,按系數得出的獎勵總額可能是120萬,也可能是80萬,這個數值肯定比企業當初拍腦袋定出來更精確。 這樣,企業才能找到績效激勵“最佳平衡點”,獎勵力度既不大也不小。 有人可能會擔心在激勵力度上如此民主會出現“漫天要價”的問題,其實大可不必。 因為是采用私下溝通方式,個體不會受到他人影響,即使一兩個人期望過高也無關大局。 抽樣調查后再整體統計,還是可以得到比較真實的反饋的。 其實,好的績效考核制度一眼就能看得出來。 大多數人都沒達到,說明過于苛刻了;所有人皆大歡喜,說明過于寬松了。 只有少數人讓人眼紅,多數人心理平衡,個別人混不下去,這才說明企業穿的績效考核這件衣服剛剛好,沒有亂了尺碼。 指標的設立必須符合本企業客觀現狀。所以衣服是不可以亂穿的,別人合適的,對自己則不然。 講到這里就可以提出一個核心問題了,那就是如果把績效考核比作一件“衣服”,那么這件“衣服”是給誰穿的呢? 當然是被考核的員工! 衣服是否合身,不是老板或管理者說了就算的。 一廂情愿地制訂任務指標與激勵力度,花了錢還得罪了人,相反打擊了員工積極性,這都是由于思考角度過于單一所致。 今日切記: 用好績效考核這塊“磨刀石” 許多企業在激勵方面始終處于“不飽和”狀態。 他們可能更看重促銷費用、廣告費用等顯性投入,對于激勵費用的隱性投入往往是忽視了的。 實際上,在企業支出的費用中,激勵費用是所有費用之“母”。 當這種費用使用效率未達到最優時,其他費用都會“水漲船高”。 只要做好了績效考核這一基礎性的工作,好員工就會越來越多。 好員工是企業的“資產”而不是“負債”。 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把員工比做企業在市場上收割必備的“鐮刀”,那么績效考核就是一塊“磨刀石”。 在這方面進行足夠投入,始終保持鐮刀的鋒利,實際上是減少企業綜合成本、提升企業效益的最佳方式。
上一條:為什么上司著急的事下屬不急?
下一條:如何變成職場"面霸"
免責聲明:本網站登載資訊文章是由會員發布分享,僅為提供給感興趣讀者學習研究使用,不代表本站同意該文章的立場觀點。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站聯系,核實后會給予處理。
帕迪是誰
公司簡介
核心價值
發展歷程
公司資質
部分客戶
我們的服務
公開課
企業內訓
拓展訓練
咨詢服務
聯系我們
商務合作
講師合作
培訓機構
服務條款
隱私保護
法律聲明
帕迪微信二維碼
Copyright 2016@021px All rights reserved.上海企業帕迪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滬公網安備 31011302003263號;
備案:滬ICP備10004804號-5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天天摸天天做天天爽2020|五月天天天综合精品无码|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片水蜜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