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早期的通訊工具到現代化的解決方案,供應鏈管理技術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逐步的演變和升級換代。供應鏈管理技術的演變既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歷史性視角,又對未來的發展趨勢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透視。
電子商務得到大家普遍理解,是在不到十年前隨著互聯網的商業化而開始的。
事實上,今天所指的電子商務只是它最近的表現形式而已,是互聯網以爆炸式的方式進入主流社會之前逐漸演化的一系列步驟中的最近一步罷了。 盡管大眾輿論都在談論“技術革命”,這一系列將技術推向幾乎現代生活各個方面的創新和市場驅動力,實際上是一個不斷演化過程的一部分。 換言之,現代電子商務的應用,充其量不過是技術創新者不斷利用和發掘前人現有技術的結果而已。
早期的電子商務和供應鏈協作是在電話線和其他傳統通訊方式上進行的。電話、傳真和早期的電子郵件使得業務伙伴之間的遠距離交流成為可能。然而,這些通訊方式往往是低效能的。因為每一步都出現的人工流程有著明顯的局限性。此外,這些方式都沒有規律或缺乏流程控制,或沒有績效考核能力,從而導致無數的溝通不善和低效率。 因此,新的技術應運而生,基于原來技術基礎,并克服其功能上的局限性。
當今,網上商務迅速發展,并驅動供應鏈高速數字化。供應鏈技術所提供的一套更為完善的功能是電話和傳真機時代很難想象的。 人工流程變成自動化,公司之間可以公開地分享數據,合作伙伴之間可以在整個供應鏈上進行實時協作。但是,從早期的原始工具到現代化的解決方案,供應鏈技術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逐步的演變和升級換代。 從企業資源規劃系統到中間件,從內部決策支持到外部流程整合,供應鏈技術的演變既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歷史性視角,又對未來的發展趨勢提供了一個有價值的透視。
企業資源規劃系統階段
——企業內部部門之間交易數據的處理
隨著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企業級信息系統的升溫,整個行業都意識到了利用物料需求計劃 (MRP)和制造資源規劃(MRPII)系統來改善計劃的價值。但是,由于早期供應鏈管理技術出現漏洞,許多企業開始尋找企業計劃部門和其他部門之間更為高效能分享信息的手段。最終,大家發現了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RP)和其他專門解決企業內部數據傳輸的解決方案。ERP的成功主要在于它完成了使企業內部復雜的流程自動化的工作,使得人力資源、財務和制造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流程集成起來。這些系統使得企業內部部門之間的協調效率得到了提高。此外,ERP系統還開辟了把信息存儲在一個服務器的不同功能區域的先河,使得每人都可以讀取信息,即原先只是限于某一群體的庫存、銷售、財務和其他信息可以跨部門進行分享。每一個部門或功能區域都和其他部門通過流程整合進行信息共享,可以改善預測,作出更有效的決策。
但是,這些早期的供應鏈技術仍然存在著明顯的局限性。首先,ERP系統實施通常耗時耗財,而收效又不是特別明顯。據美國Meta集團報告,ERP系統平均實施時間約為23個月,總體擁有成本在1500萬美元,而且產生的平均副凈現值只有150萬美元。第二,ERP方案的不靈活性不能有效地支持新的流程。ERP系統需要深度的分析、流程再造和文化變革,但它并不支持客戶化的工作。 最重要的,ERP系統是以內部為中心的。它只是簡單地支持企業部門之間的 “一對一”數據傳遞,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直觀的流程,并不能帶來顯著的效率提升。 所以,即便是在ERP被人青睞的時候,新一代供應鏈管理技術就已經在孕育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