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物流在我國的發展,第三方物流的作用越來越被重視,雖然我國目前已出現了許多從事物流的企業,但是組織方式的科學性,各環節的銜接和協作的規范性,服務功能的多樣性和服務質量都有所欠缺,值得進一步探討和實踐。
論文對第三方物流的主要執行者--運輸業、倉儲業及信息業的組織、協作模式作了一些探討。分析目前的我國物流業現狀歸納出三種主要模式:一是傳統外包模式,二是聯盟模式,三是綜合模式。分析了各模式的優缺點,并對組織方式、職責分擔等問題作了一些討論。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在發達國家現代物流已成為新興支柱產業,在繼降低資源消耗和提高生產效率之后,被稱為“第三種利潤源泉”。據統計,美國等發達國家供應鏈成在5%左右,而我國在30%左右,可見物流市場有巨大利潤空間值得我們去努力。
物流市場的興起使得第三方物流的作用也越來越被人所重視,第三方物流國外常稱之為契約物流、物流聯盟或物流外部化,是80年代中期才在歐美發達國家出現的概念,目前國內外都還沒有確切的定義,一個公認的劃分是把獨立與產、銷之外的其他物流活動的承擔者統稱為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已越來越成為物流市場的主體,在美國有57%的物流量是通過第三方物流業完成的,在社會化配送發展得最好的日本,第三方物流業占整個物流市場更是高達80%。
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從日本引進物流這一概念,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指導體系,實踐經驗更是欠缺,近幾年物流市場的規模逐步擴大,物流運作的規范性也有待進一步完善。筆者對目前我國的物流市場作了一些研究與分析,并把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組織與運作歸納為三種形式。
一、市場現狀分析
目前在我國已快速興起了一些從事物流的企業公司,但總體來說,第三方物流市場很不完善,沒有形成規模,總結物流市場的制約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首先,第三方物流需求嚴重不足。據介紹,目前尋求第三方物流服務的企業主要是跨國公司或合資企業,大多數企業,尤其是國企缺乏物流理念,恪守計劃經濟時“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思路,自建物流體系,致使我國整體物流水平徘徊不前;其次目前大多物流企業設施簡單、功能單一,難以提供完備的第三方物流服務,而且服務水平不高,客戶滿意度低。
我國目前出現的物流公司,大都由原有的運輸企業和倉儲企業改建而來,例如中外運、中遠集團都組建了自己的物流公司,但是這些物流公司在服務功能上非常有限,離綜合物流的要求還有距離。此外,還有一些民營的物流企業,例如廣“寶供”,東莞的“騰駿”、珠海的“九川”等,但其規模較小,只在一個固定的地區提供有限的物流服務,對整體的物流市場帶動作用有限。從地域上來看,成功的物流企業大都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以廣東、上海和北京為中心,內地第三方物流市場還遠沒有開發。
二、物流運作的三種模式
(一)、傳統外包型物流運作模式
簡單普通的物流運作模式是第三方物流企業獨立承包一家或多家生產商或經銷商的部分或全部物流業務。
企業外包物流業務,降低了庫存,甚至達到“零庫存”,節約物流成本,同時可精簡部門,集中資金、設備于核心業務,提高企業競爭力。第三方物流企業各自以契約形式與客戶形成長期合作關系,保證了自己穩定的業務量,避免了設備閑置。這種模式以生產商或經銷商為中心,第三方物流企業幾乎不需專門添置設備和業務訓練,管理過程簡單。定單由產銷雙方完成,第三方物流只完成承包服務,不介入企業的生產和銷售計劃。
目前我國大多數物流業務就是這種模式,實際上這種方式比傳統的運輸、倉儲業并沒有走多遠。這種方式以生產商或經銷商為中心,第三方物流之間缺少協作,沒有實現資源更大范圍的優化。這種模式最大的缺陷是生產企業與銷售企業以及與第三方物流之間缺少溝通的信息平臺,會造成生產的盲目和運力的浪費或不足,以及庫存結構的不合理。而且就統計,目前物流市場以分包為主,總代理比例較少,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二)、戰略聯盟型物流運作模式
第二種就是第三方物流包括運輸、倉儲、信息經營者等以契約形式結成戰略聯盟,內部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相互間協作,形成第三方物流網絡系統,聯盟可包括多家同地和異地的各類運輸企業、場站、倉儲經營者,理論上聯盟規模越大,可獲得的總體效益越大。信息處理這一塊,可以共同租用某信息經營商的信息平臺,由信息經營商負責收集處理信息,也可連接聯盟內部各成員的共享數據庫(技術上已可實現)實現信息共享和信息溝通。目前我國的一些電子商務網站普遍采用這種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