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中成功合作的建議
合作行為的演進中推廣商和標準化集團起到了什么作用?
合作成功的因素
環境的高度不確定性(增加了管理多樣化的回報)
互動的經常性(增加了提高供應鏈速度的能力)
資產專用性的機會(增加了企業間可見性(INTERENTERPRISE VISIBILITY)的需要)
強大的文化背景(激勵分享)
有限的微觀網絡
合作的收益 高 底 封閉 開放
對合作網絡的利用程度
盡管標準化集團織和推廣商將提升大規模的合作概念,由于商業并不需要 一種公平的競爭環境。我們并不期望這將成為一個現實。只有當某些特定條件得到滿足時,市場細分的合作行為才能得以實現。由Gartner Group和波士頓大學的分析表明,這五個關鍵因素是:1)一個不確定的市場環境(例如,較短的產品生命周期,變化的消費者需求和快速的技術革新),這種市場環境打破了公司的惰性,而且,由合作帶來的適應性和靈敏性將給公司帶來回報;2)組員間經常的互動,這種互動將使得有效知識得以傳遞,減少起負作用的機會主義行為的可能性,并且使得交流基礎設施的成本更有效;3)有機會讓參加者提供獨特設備、流程或知識給組員的復雜的任務,這種任務將增加適應性和靈活性,并且促進成本的降低以及革新。4)一種強大的文化背景。這種文化背景包含共同的語言、程序和結構、相互激發的興趣以及在合作成果中的聯合報酬,以及對機會主義行為的禁止;5)參與者的范圍有限的組織(例如,微觀網絡)中足夠大從而能夠推促進新想法的創造,以提高供應鏈活動,但又不能大到成為成員間協調的障礙以及增加機會主義或者取代標準化的敏捷性。
到2003年,CPFR將無法提供一種跨行業的、統一的標準,因為允許合作的更專業化的替代“標準”將出現(概率為0.8)。
CPFR:提高效率
EDI是用于跨企業的設施到設施的交流的最為廣泛的數據格式標準。但是,據一些估計,美國商業企業中只有5%采用了EDI,而且有數目眾多的EDI“種類”(strains)——而不是只采用一種唯一的標準。由于EDI的局限性(例如:批文件的方向特定性,有限而僵硬的格式,以及處理能力的缺乏),密切關注合作伙伴的企業必將采用其他交流標準,以豐富設施到設施的交流的形式。VICS委員會正在考察一種被稱作合作性計劃、預測和再充實(Collaborative Planning,Forcasting,Replenishment,CPFR)的標準,這一標準尋求建立針對合作行動的統一的數據和程序模型。目標是通過采用共同的計劃,減少不確定性,并且使得行動同步化,這一共同計劃,又將減少存貨水平和流轉時間。CPFR將在某些工業部門證明是有效的,但是我們認為CPFR將不會成為跨行業的統一的合作標準。微觀網絡將形成它們自己的數據和程序模型以取得對“行業標準”的競爭性優勢。實際上,競爭性的標準已經出現。
行動項:企業只要有可能就應該采取行業標準,但是他們不應該等著行業標準的出現。
到2003年,在多渠道內從事商業的企業將不得不采用多樣化的合作架構以滿足他們的交易伙伴(概率為0.8)。
到2003年,為處理數據和建立模型,集中于行業的外部網將形成,并且它們將起到為合作掃清道路的作用;然而,由于缺乏激勵共享,這些外部網不會導致全行業的協調。
美國服裝業的合作:DAMA項目
由于資本主義并不鼓勵創造一種平等的競爭環境,行業范圍的合作不會發生。需求導向生產模式(Demand Activated Manufacturing Architecture,DAMA)項目正在嘗試通過改善生產鏈的辦法,使得該行業與世界其他低成本的服裝生產商相比更具有競爭力。這一項目——部分地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支持——四年來一直非常積極,然而仍主要處于原形階段。問題在于:在大集團內,企業并不彼此信任;它們只對獲得優勢感興趣,而對創造一種平等的競爭環境不感興趣,而在這種環境中采取的行動將給整個供應鏈帶來最多的利益。DAMA正的搜索模擬工具、商務處理模型以及通用的語義字典是任何促進供應鏈合作的努力中的元素——但是他們只會在滿足五種合作成功的因素的情況下才能得以實現。
行動項:從合作行動中尋找快速ROI的企業,應該繞過全行業的合作動機,用和有限的關鍵性貿易伙伴建立規范的程序來取而代之。
推廣商和象微軟價值鏈自發組織這樣的合作組織正試圖使得對設施互相利用的綜合方法的需要達到最小化;這一目標在2003年前還不可能實現(概率為0.8)。
企業如何成功地介入合作行動?
認識你自己,認識你的供應鏈
企業不應該尋求一種萬靈藥式的合作戰略。企業將需要針對不同的分銷渠道和供應渠道采取不同的策略。具有強大實力的貿易伙伴需要合作的增加(例如,分享更多的信息,就計劃取得一致意見),他們把合作的增加作為與他們談生意的要價之一——每個企業都必須保證合作行動確實是有利于它們的最大利益。相反,供應鏈能力較弱的企業缺乏實現這種法則的杠桿。他們將發現發展企業間的合作性的供應鏈過程將是一個冗長的程序,需要大量的依賴于他們的貿易伙伴的相對實力的方法。這種情況要求,對企業參加的供應鏈的動力機制的了解,以及對貿易伙伴的實力的了解。
原則:一個合作性的組織更有可能獲得成功,如果它是:1)對貿易伙伴不構成相對的進攻性;2)防止在技術或商業過程中出現一個量的跳躍;3)創造一種真實的雙贏的伙伴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