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物流與供應鏈管理
一體化物流(Integrated Logistics)是20世紀末最有影響的物流趨勢之一,其基本含義是指不同職能部門之間或不同企業之間通過物流上的合作,達到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一體化物流或物流的一體化包括三種形式:垂直一體化物流、水平一體化物流和物流網絡。在三種一體化物流形式中,目前研究最多、應用最廣泛的是垂直一體化物流。
垂直一體化物流要求企業將提供產品或運輸服務等的供貨南和用戶納入管理范圍,并作為物流管理的一項中心內容。垂直一體化物流要求企業從原材料到用戶的每個過程實現對物流的管理;要求企業利用企業的自身條件建立和發展與供貨商和用戶的合作關系,形成聯合力量,贏得競爭優勢。垂直一體化物流的設想為解決復雜的物流問題提供了方便,而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先進的管理方法和通訊技術又使這一設想成為現實,并在此基礎上繼續發展。
隨著垂直一體化物流的深入發展,對物流研究的范圍不斷擴大,在企業經營集團化和國際化的背景下,美國人Michael Porter首先提出了“價值鏈”的概念,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供應鏈理論。供應鏈是指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消費者的所有環節的企業所構成的上、下游產業一體化體系。供應鏈管理強調核心企業與相關企業的協作關系,通過信息共享、技術擴散(交流與臺作)、資源優化配置和有效的價值鏈激勵機制等方法體現經營一體化。供應鏈是對垂直一體化物流的延伸,是從系統觀點出發,通過對從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生產、供應、銷售直到最終消費者的整個過程中物流與資金流、信息流的協調,以此來滿足顧客的需要。所以,供應鏈管理是集成化管理,它關注的是苗品的流動而不是傳統觀念的功能分割或局部效率。
社會再生產過程是一個生產、流通和消費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商品生產者與分銷商之間在價值的產生和實現上是相互依存的,而在利益分配上又是相互矛盾的。利益分配上的矛盾表現在商品上就是價格的競爭,企業成本簡單地轉移到上游或下游企業并不能使其增強競爭力,如果社會再生產各個環節均把成本簡單地推到下游企業或產業,只會增加最終消費者的商品購買價格。而商品價值的實現,必須以商品的最終消費為終結的。在買方市場中,最終的競爭并不是表現為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表現在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商品價格過高只會削弱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力。于是使出現了跨組織的全面物流合作??梢?,要獲得這種企業間的廣泛合作,需要一種與傳統組織觀念大不一樣的定位。傳統的垂直一體化物流關系只是制造商和上游供應苗或制造商和下游的分銷商的關系,這是供應鏈的一部分。供應鏈管理的目標是將整個供應鏈上的所有環節的市場、分銷網絡、制造過程和采購活動聯系起來,以實現顧客服務的高水平與低成本,以贏得競爭優勢。供應鏈是擴大了的原有物流系統,它不但延長了傳統垂直一體化物流的長度,而且超越了物流本身,充分考慮整個物流過程及影響此過程的各種環境因素,它向著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各個方向同時發展,形成了一套相對獨立而完整的體系。
目前,大多企業采取集團、“虛擬企業”或通過相互參股而建立的供應鏈戰略同盟等形式,把企業化為整體供應鏈的一部分,按照每位客戶的要求為其提供最大價值的同時,也使供應鏈的總利潤最大化。顯然,供應鏈上的所有企業都是相互依存的,但現實中彼此的合作卻不多。主要是因為在整個供應鏈上,不可能每一環節都能同時達到利益最大化。很有可能在36求整體利益最大時,弱化某一或某幾個環節。多數時候,這些被弱化的經濟實體司能得不到美滿意的補償,而打擊了這些環節參與供應鏈的積極性。針對此弱點的解決方法是縱向一體化??v向一體化一般指上游供應商與下游客戶之間在所有權上縱向合并,以前人們認為這是一種理想的組織模式,但現在企業更多地是注重發揮其核心業務,即仙門所擅長的、具有明顯優勢的業務,其他屬于“資源外購”,即從企業外部采購。這時,作為被弱化的環節,相應的企業可以從大多其他同行企業退出本市場而獲得較大的生存空間以及利用規模經濟等方式來解決;也可同時將本企業定義在不同供應鏈上,使企業同時利用不同的供應鏈帶來的多個局部利益;另外,還可以利用水平一體化物流的橫向作用,使企業利益總體上并未被弱化。
水平一體化物流是通過同一行業中多個企業在物流方面的合作而獲得規模經濟效益和物流效率。例如,不同的企業可以用同樣的裝運方式進行不同類型商品的共同運輸。當物流范圍相近,而某個時間內物流量較少時,幾個企業同時分別進行物流操作顯然不經濟。于是就出現了一個企業在裝運本企業商品的同時,也裝運其他企業商品。從企業經濟效益上看,它降低了企業物流成本;從社會效益來看,它減少了社會物流過程的重復勞動。顯然,不同商品的物流過程不僅在空間上是矛眉的,而且在時間上也是有差目的。要解決這些矛盾和差呂,必須依靠掌握大量物流需求和物流供應能力信息的信息中心。此外,實現水平一體化的另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要有大量的企業參與并且有大昌的商品存在,這時企業間的合作才能提高物流效益。當然,產品配送方式的集成化和標準化等問題也是不能忽視的。
第三種物流一體化形式是物流網絡,它是垂直一體化物流與水平一體化物流的綜合體。當一體化物流每個環節同時又是其他一體化物流系統的組成部分時,以物流為聯系的企業關系就會形成一個網絡關系,即物流網絡。這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企業可自由加入或退出,尤其在業務最忙的季節最有可能利用到這個系統。物琉網絡能發揮規模經濟作用的條件就是一體比、標哇化、模塊化。實現物流網絡首先要有一批優勢物流企業軍先與生產企業結成共享市場的同盟,把過去那種宣接分享利潤的聯合發展成優勢聯盟,共享市場,進而分享更大份額的利潤。同時,優勢物流企業要與中小型物流企業結成市場開拓的同盟,利用相對穩定和完整的營銷體系,幫助生產企業開拓銷售市場。這樣,競爭對手成了同盟軍,物流網絡就成為一個生產企業和物流企業多方位、縱橫交叉、互相滲透的協作有機體。而且由于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當加入物流網絡的企業增多時,物流網絡的規模效益就會顯現出來,這也促使了社會分工的深化,“第三方物流”的發展也就有了動因,整個社會的物流成本會由此大幅度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