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小企業的現狀、改革進程、措施及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迅速,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發展前景極其廣闊,但是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許多問題,改革的任務異常艱巨,針對這些相關問題,我們有必要進行深入研究。
一、中小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①中小企業已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是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最新統計數字表明,全國工商注冊登記的中小企業占全部注冊企業的99%,中小企業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分別占總量的60%、57%和40%;在90年代以來的經濟快速增長中,工業新增產值的76.7%來自中小企業;流通領域中小企業占全國零售網點的90%以上;近年來的出口總額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業提供的。②中小企業是緩解就業壓力的重要渠道。近年來,非國有中小企業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力,尤其在吸納安置國有企業下崗分流人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從農村轉移出的2.3億勞動力絕大多數在中小企業特別是鄉鎮企業中就業,全國1.5億工業就業職工中有1.1億分布在中小企業,約占總數的75%。特別是近年來經濟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組力度加大,中小企業尤其是非公有制中小企業吸納就業再就業的蓄水池作用更加明顯;③中小企業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動力量。相對于大企業而言,中小企業機制較為靈活,適應新體制較快。在改革進程中,中小企業往往是試驗區,是在改革的重點、難點方面打開突破口的重要力量。④中小企業在產品、服務創新和技術創新,滿足社會多樣化的需求等方面作用明顯?,F代科技的發展有利于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壯大。不僅如此,在傳統經濟領域,中小企業也大有可為。遼寧盼盼集團通過產品、服務等的創新,開拓新的市場空間,實現跨越式發展,帶動了一個行業的崛起,就是典型。⑤中小企業素質明顯改善。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日趨成熟,許多國有和集體所有的中小企業,通過改革、改制明確了產權關系,一批鄉鎮企業、私營企業產權更為明晰。中小企業管理日臻規范,相當一批企業已經走出了粗放經營、家長式管理的階段,企業素質不斷提高。
二、中小企業所面臨的問題
中小企業存在的問題基本上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改革中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是一些國有和集體所有的企業經營困難,改制困難;部分企業在改制過程中,職工的合法權益和國家或集體的所有者權益受到侵犯;部分改制企業新瓶裝舊酒,企業經營機制沒有根本轉變。這些問題影響了國有中小企業的改革進程。
另一類是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這主要表現為:為中小企業服務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很不完善,中小企業缺乏資金來源,融資渠道狹窄,缺乏經濟政策咨詢、信息、技術開發、人才培訓、市場開拓、企業診斷等的服務;一部分中小企業產權關系還存在各種問題,經營管理水平較低,沒有規范的管理體系和管理制度,生產經營粗放,決策隨意性較大,缺乏長遠規劃;有關法律、法規不健全,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有時得不到有效保障。此外,中小企業還存在管理多頭,產業結構趨同,專業化協作程度差,設備落后、技術水平低等問題。
三、成功中小企業的啟示
?、佼a品創新是企業立足市場的根本。中小企業很難在市場成熟的產品上與大企業一爭高低,只有在被強大的競爭對手忽略的領域進行產品創新,市場開拓,才會以小的成本、少的代價獲得成功。②技術創新是企業競爭力的保障。產品逐步成熟以后,只有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技術含量,才能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保持和增加市場份額。③制度創新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普遍存在制度不完善的問題。隨著企業第一次創業的完成,制度創新、明晰產權是中小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堅實基礎。④名牌戰略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加速器。
四、影響中小企業成長的因素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面臨著很好的機遇。首先,買方市場的初步形成,預示著我國的消費結構將朝著多樣化、高級化、個性化和專門化方向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廣泛的市場空間。其次,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使現代生產工具日趨小型化,小企業完全可以成為與大企業相媲美的企業組織形式。高技術型、知識密集型中小企業是企業組織很有生命力的發展方向。第三,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化,中小企業的發展為國有經濟布局的戰略調整和國有企業改組提供了條件,國有經濟布局的戰略調整和國有企業改組也為中小企業發展騰出廣闊的空間。
民間自組織系統比較發達,對政府的依賴程度比較低的社會,有利于造就優質的大企業和優質的小企業。而我國大政府的特征比較突出,民間自組織系統還比較薄弱,對政府的依賴性較強,因而,進一步深化改革,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經濟環境的任務還很艱巨。
五、促進中小企業快速成長的條件
要通過國家、社會、企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環境和機制。
更新觀念。首先要解決片面追求企業規模、輕視中小企業的問題。長期以來在人們頭腦中形成了只有大企業才代表工業發展的未來,只有大企業才能為國家工業化作出貢獻的觀念。雖然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的發展極大地繁榮了中國經濟,但一種很有影響的觀點卻認為,它們與大企業爭資源,爭市場,大量生產偽劣產品,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特別是追求大型化的思想在中國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許多人有意無意地將加強大企業同發展中小企業對立起來。這些不正確、不全面的認識都需要適時轉變。其次要徹底消除對非公有制中小企業的歧視。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又將十五大確定的有關方針和政策增補進憲法。雖然這些論斷和決議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的擁護,但消除長期存在于人們頭腦中的舊觀念的影響,還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改善經營環境。由于我國市場發育程度低,制度不完善,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還存在不少問題,亟須加以改善。①改善企業的融資環境。在信貸融資方面,采取措施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開放融資渠道,盡快研究資本市場的第二板塊,發展股權融資;建立新技術創業風險投資機制;積極吸引社會閑置資金進入投資領域。②建立公平的市場環境。徹底改變工商登記手續繁雜,辦企業入門難,多頭審批,關卡林立,市場準入隨意性大等問題。對于當前存在的市場秩序混亂,失信現象嚴重,假冒偽劣產品泛濫等現象,必須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治理。③完善中小企業管理制度。學習市場經濟發達國家的中小企業管理經驗,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中小企業政策,理順中小企業管理體制。從長遠發展看,應逐步統一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改變對中小企業多頭管理的狀況,設立統一的中小企業管理機構,管理中小企業的發展事務,協調組織和服務于中小企業。④政府機構必須規范自己的行為。取締來自各級政府和權力部門的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和形形色色的吃、拿、卡、要;制止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行為;進行司法改革,嚴肅司法紀律,實現公正執法。
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中小企業的優勢在于專業化生產,但由于缺乏社會化服務網絡,很多中小企業難以進行專業化生產而在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衛東、林家彬等人認為,根據我國企業的實際需求,結合國際上的成功經驗,對中小企業應強化以下服務:①信息咨詢服務。有針對性地搜集中小企業所需要的市場信息、技術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等,經過必要的分析加工后為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服務。②中介服務。為企業與科研機構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開展經濟協作以及企業的產品出口等牽線搭橋。③培訓服務。幫助中小企業經營者提高素質、改善經營管理。④企業診斷和經營指導服務。
提高中小企業素質。要加快國有中小企業的改革,使國有中小企業實現政企分開,轉換機制,走向市場。要依據企業的歷史和現狀,選擇適合企業實際的財產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方式。要使企業的所有者真正到位、真正關心企業的興衰。使企業通過所有者追求經濟效益的沖動形成動力機制,通過所有者希望避免虧損的審慎心理形成約束機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余斌建議,當前應積極推進制度創新,促進非國有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以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為主的中小企業,是在宏觀經濟供給不足、產權關系模糊以及與之相聯系的經營管理體制基礎上快速發展起來的。在經濟運行機制和經濟環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必須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建立規范的產權結構和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把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的發展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引導中小企業適度集中,形成集聚效應;引導那些基本完成原始積累的中小企業通過組織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機制創新提高素質,實現第二次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