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下游整車廠的趨勢變化?,F在從整車廠的情況來看,持續降價和變著花樣討好消費者。整車的持續降價實際上也就要求整車的供應商們持續降低供貨價格。從我們的了解來看,整車廠現在每年要求零部件企業降價5-10%。有些成本控制比較厲害的廠家,他們每年對零部件企業會有好幾次的降價要求,每年降價的幅度甚至在10%。面對這種情況,零部件企業就必須能夠比較快地做出反映,必須不停地改進流程,降低成本。同時,我們也看到,現在轎車的競爭逐漸從外型/外飾的競爭裝向內飾的競爭,因為前些日子,大部分廠商都在汽車外型上下功夫,以吸引喜歡以車來炫耀自己身份的中國消費者,但隨著競爭的加劇,內飾逐漸成為非常重要的競爭手段。我的一個朋友在一家法國市場研究公司工作,他告訴我,他們現在經常接到一些項目,就是測試車主對汽車內飾設計的接受程度。有此可見一斑。這種變化對汽車內飾件企業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對這類企業而言,如果加強研發能力,跟上整車廠的變化就顯得十分重要。
同時,關注上游原材料的變化趨勢。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和被替代是零部件企業面臨比較大的問題。一些基本原材料如鋼材、有色金屬、塑料ABS等價格正在逐年上升。原材料價格上升和整車廠的降價的雙重壓力讓零部件企業日子過得越來越艱難。不過,這些都是比較容易就能感覺到的變化。零部件企業最大的風險是不能覺得來自替代品的壓力。我們曾經為一家汽車散熱器提供過咨詢服務,當時這家企業以銅散熱器為主,但是在最近2-3年,銅材價格上漲了將近3倍。最后這家公司每個散熱器的銅材成本比銷售價格還要高,企業一下就跨了。其實,這家企業處于這種狀況很大原因是他們沒能發現其實散熱器的原材料正在發生一個替代性的變化——鋁質散熱器替代銅散熱器已經成為行業的大趨勢。等企業跨下來之后,再去考慮產品轉型,發展鋁散熱器,這已經來不及了。
培育強大的研發能力
現在國內零部件企業與國際零部件企業的真正差距在哪里?我們認為應該是研發能力的差距。強大的研發能力是一家企業真正立足于行業領先地位的關鍵。
除了價格和質量,同步研發能力可以說是進入整車配套的另一個關鍵門檻。
現在新車型推出的周期越來越短,速度越來越快,整車廠就要求更多的零部件供應企業參與到整車的研發中來。我們預期在3-5年內,80%的配套企業必須具備同步研發能力,否則就會失去配套資格。2006年我們與一家整車廠采購部負責人溝通時,他們告訴我們:在新車型研發期間,不同的零部件都會有1-2家企業參與同步研究,如果零部件企業研發成功將能獲得80%以上的配套份額,那些沒有參與同步研發的企業將會徹底喪失配套機會。
超前研發能力和模塊化的設計能力是零部件企業真正崛起的關鍵所在?,F在中國汽車行業有兩個趨勢,一是正在從大批量引進國外車型向自主品牌方向發展,這就要求零部件企業具有創新性的研發能力;二是整車廠不斷要求零部件企業具有總成能力,同時削減一級供應商的數量,這要求一級配套或計劃進入一級配套的企業必須具備模塊化、系統化的設計能力。
但在另一方面,我們卻發現:大部分國內零部件企業的研發能力相當薄弱,他們的能力基本停留在改型等相對初級階段,同步研發能力都顯得有一些勉強,更別說創新設計和模塊化的設計能力。
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提升自身的研發能力成為企業長遠發展的關鍵所在。我們認為零部件企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改進:
逐步增加技術研發的投入。去年我們接觸到的一個排在行業前3名的零部件公司,他們每年的研發投入只有銷售收入的0.7%左右,中國零部件企業在研發上面的平均資金投入水平也只有銷售收入的1.25%。這樣的投資規模與國際優秀零部件企業10%的投入水平相差甚遠。這也難怪國內零部件企業的研發水平處于落后的狀態。
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這是硬道理。我們認為在零部件零部件企業要跟上整車廠的發展步伐,每年的研發投入應該在收入的5%以上。對于那些計劃在全球建立競爭力的企業,研發能力可能需要進一步提高到8-10%,甚至需要更高。
改進研發部門的體制和機制。在增加研發投入的同時,零部件企業還需要對研發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模式做一些變革。在我們為企業做咨詢的過程中,很多領帶都在想,那么錢投到研發里去,不能產生效益怎么辦。其實,這種類擔心是很正常的,因為現在很多零部件企業的研發產出水平都不是很高,人員素質一般,做出的東西也相當一般,而且還經常出現研發人員自命清高的情形。
為了使得公司的研發投入更加有效,就需要在研發部門的體制上做一些文章。首先是把現在研發部門或研發中心向獨立核算單位轉型,甚至未來可以進行成立技術研發公司。一方面,通過吸納技術專家和業務骨干入股,長期激勵并穩定優秀人才;同時,企業與技術公司之間可以采取更為明確的、市場化的結算方式。
同時需要建立分級管理、責任到位、目標明確的管理體系。研發部門的管理一直是制造企業非常頭疼的問題。對于零部件企業也是一樣,我們認為關鍵是要逐步建立一個相對完善的管理體系——總經理負責制定研發戰略、專門的技術委員會或技術領導小組制定研發的項目規劃和項目執行監督、部門主管和項目小組負責具體實施。做到責任明確,賞罰分明。
在引進技術的基礎上進行自主研發,有條件時以合資或收購方式提升技術優勢。鑒于目前中國零部件企業的研發能力與基礎,國內企業要在短期內通過自主研發滿足整車廠的需求,趕上國外企業的技術水平,這是非常困難的。
我們認為有益的方法是要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積極通過購買或合資合作等方式引進國外相對先進的技術,迅速提升企業的技術水平,滿足客戶需求;另一方面,在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吸收和創新,逐步形成自己的技術優勢。在這方面,零部件企業要積極向奇瑞、江淮和福田等整車廠學習,這些整車廠堅持自主研發和自主品牌,同時不排斥引進國外的技術力量。比方說江淮汽車開發轎車時就與意大利的一家設計公司組建了合資公司,借助他們的力量來設計產品,同時在雙方合作中,逐漸增強自己的設計能力。這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建立低成本的生產能力
張瑞敏說,家電行業的利潤就像刀片一樣薄,這句話用在汽車零部件行業并不為過。隨著整車廠持續降價的壓力,零部件企業正在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最近我們服務的一家公司,他們的一個業務做到了近1億元的收入規模,但是利潤卻微乎其微,他們一直想搞明白是為什么。實際上,對于大部分零部件企業而言,要在內部挖掘成本潛力,需要從生產規模和內部生產改進兩方面入手。
建立起大規模生產優勢。根據經驗曲線的成本邊際遞減原理,隨著生產規模的增加,公司的生產成本將會出現比較大的降低。對于零部件企業,通過市場擴張,增加市場份額,擴大公司產量是獲得低成本的一個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