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海外闖蕩 有膽識更要有標識
五糧液在韓國,康佳在美國,海信在德國,科龍在新加坡……中國企業標識與品牌商標遭海外搶注的消息頻見報端。據統計中國大陸有百分之十五的企業商標在境外申請注冊時發現被搶注。今日在京舉行的“商標及外觀設計的歐盟保護戰略”論壇上,有關知識產權專家提示走向海外的中國企業,商標保護需要正確的策略。
記者于該論壇上獲悉,據二00五年中國海關知識產權執法統計,在一月到八月中國涉及的進出口案件類型中,百分之九十一是與商標相關,其次是版權及專利案件,涉案人民幣總值九千九百七十八萬元。另據商務部的統計資料顯示,中國企業雖然在國際市場占有率高達百分之四十,銷售額也超過百分之五十,個別行業超過百分之九十,但是國際市場上名牌所占比例不到百分之三。
路偉北京代表處顧問、知識產權領域資深律師林俊杰認為,貿易數字強勁,商標及外觀設計的保護不足,諸多數據說明,中國企業在走向海外的過程中商標保護意識薄弱,缺乏與國際企業接軌的商標策略。他說,中國海關二00六年一到八月的統計,中國前十位出口市場中,歐盟列第二位緊隨美國其后;而在中國前十位的出口貿易伙伴中,歐盟以總值近一千七百億美元位居第一。有效的商標保護戰略在中國企業進軍歐洲市場時,顯得尤為重要。
此間專家一致認為,中國企業應看到商標使用及保護的重要性,企業僅注冊公司名稱是不夠的,在某些國家或地區,公司名稱僅能針對另一個完全一樣的名稱提供保護。他們強調,在進軍歐洲市場時,一定要有一個商標保護戰略。受保護的商標及外觀設計可以為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業務拓展掃清障礙,創造價值。
據悉,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重視對知識產權的管理,從二00二年至二00六年源自中國的歐盟商標及外觀設計申請呈明顯的上升趨勢。而未來五年,一些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在知識產權問題上會與國際水準看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