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者如何應變新形勢
在這復雜多變的世界上,企業經營的內外環境的前景充滿著不確定因素,全球化帶來的競爭國際化,更加重了對企業的壓力。在這種形勢下,企業的興衰成敗在更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經營者能否具有審時度勢、舉重若輕、應付自如的素質。20世紀80年代中期西方國家從石油危機引發長達10年之久的經濟衰退走向復蘇,企業家精神對發展經濟及振興企業起了決定性作用。但在這世紀之交,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對企業經營者的要求又更進了一步,提出了一些新的、不同于以往的要求。
一、從主動推進變革中創造商機
處于全球性結構大調整的時代,企業的經營環境已發生了與以往很大的不同,要保持原來的業績,要“守業”已難以為繼,生存發展的惟一機遇存在于變革之中,尤其要主動地去推進變革,成為變革的先行者,而不是被動地在變革出現之后才應付變革。這正是面對新世紀對企業經營者的一項核心挑戰,就是怎樣把變革看作是一種機遇,尋找正確的變革并使之在企業內外奏效。這就要求采取立足現在去創造未來的相關政策與措施,為明天的發展打下基礎,創造條件。
企業經營者不僅要自己破除安于現狀、滿足于現狀的保守思想,更要帶動全體員工把變革看成機遇。要改革現狀,推動改革,核心問題在于創新,這也是變“守業”為“創業”的關鍵。要在企業里形成一整套與創新相適應的激勵機制,使創新成為一種企業文化。
美國福特汽車公司新的首席執行官(CEO)、51歲的雅克·納賽爾從1999年1月上任以來,便抓住要害,整頓了整個公司的管理體系,使之振作起來。他的目的就是要把這個已有96年歷史的工業巨人重新塑造成21世紀靈活的、不斷進取的消費汽車王國。
這類事例在國際上不少,說明不僅是新興的高科技企業以全新的經營體制出現,顯示出它們的活力與潛力,而對于原有產業的大量老牌企業來說,也只有迎接變革,不斷創新,才能重振雄風,否則就會走向衰落,陷入被淘汰的命運。
二、要善于利用有效信息為正確決策服務
一場信息革命正在興起,信息技術(IT)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日益明顯、日益重要。信息作為一種資源早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在當今所謂“信息爆炸”時代,難題已不是信息的有無或不足,而是如何在汪洋大海的信息中提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因此企業經營者要學會拋棄對他沒用的信息,而把有用的數據加以組織、分析并演繹成最后的信息并采取行動。因為信息的目的是要能夠用來進行決策以付諸行動。
企業內部的信息首先是來自生產與經營第一線的原始數據,最早的目的是為進行成本核算用的。但數據本身還不能作為決策的依據,數據只有經過加工才能成為信息。對現在的企業高層來說,僅靠企業內部已有的數據是遠遠不夠的,更主要的是要來自外部的信息,這是從不同的來源與不同的人那兒得來。怎樣把收集到的信息組織起來進行加工,以達到為決策服務的目的,就取決于領導人本人的眼力與智慧了。事實上沒有兩位主管會以同樣的方法去組織同一信息,其結果就會大有高下之分,而使同一信息具有完全不同的價值。要使所取得的信息(不論來自企業內部或外部)完全針對你所面臨的問題以提供現成答案,是不大可能的。重要的是怎樣把信息結合你的具體情況加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思考、分析、加工、提煉,從而得到啟發,得出能解決你現實問題的新的思路、新的方案。
隨著因特網的出現,現在信息的來源遍及全球,信息的傳播速度空前迅速,企業經營處于這種形勢下,要有快速有效的反應能力已成為新時期對個人素質突出的要求。如果在10年或15年前,面對一項決策用上幾個星期去“研究研究”、“考慮考慮”還是可以被允許的話,那么現在出現了因特網、無線通信、電視會議等新的信息技術,形成世界范圍的信息溝通,企業經營者作決策就決不能再遲疑不決,而要盡快利用時間,有時甚至需要當場拍板。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企業經營者隨時了解掌握對其內外經營環境的動態變化。
三、需要技術型的MBA
處于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環境下的企業經營者,必須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功底,這點看來已越來越重要。至少他應該熟悉這個行業范圍內的技術,以及這些技術的發展前景?,F在涉及信息技術領域的產品生命周期日益縮短,新型號、新產品層出不窮,有些甚至剛上市幾個月便會過時。企業領導要是對本行業的技術不懂行,或對現代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商機不會巧加利用,就會因在關鍵時刻不能作出正確決策而陷于被動 。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很多企業經營者仍不很懂技術,而把一些技術問題完全交由技術人員和基層去處理,自己拿不出符合企業戰略發展的要求和判斷,這就和時代潮流很不相稱?,F在發展中國家也開始越來越重視大力培養MBA人才,以提高管理水平與管理素質,這當然是好現象。但現在需要的這方面人才應是既懂經營管理,又懂工程技術的技術型MBA。另外,系統地學習掌握發達國家先進的經營管理理論與方法確實十分重要,可是管理要能行之有效,還離不開本國的國情與民情。因此,更重要的是培養能把先進的管理理論與本國管理實踐相聯系與結合的人才,才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并從中提高。正因此,90年代培養“跨文化的管理”人才成為跨國經營的大企業的重點。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聘用當地人才負責經營當地子公司已成為一種趨向。
四、企業領導班子專業結構的搭配
現在企業要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經營者或領導者人運作資金的能力,高科技的發展直接影響到金融市場,這個市場已今非昔比。數以十億美元計的資金交易可以在網絡上幾秒鐘內完成,正可謂“運籌于(電腦)鍵盤之間,決勝于千里之外”。美國總統克林頓1999年6月在日內瓦的87屆國際勞工大會上說,現在每一天都有1萬5千億美元的資金在跨國界流動,每天有25億份電子郵件在世界上傳遞?,F在任何一個企業,即使是純粹的地方性企業,也已處在世界經濟之中,對于國際經濟上一些重大震動無一能免受沖擊。因此企業經營者要對金融市場具有充分的知識。學習如何管理金融貨幣,需要有對市場變化作出快速反應的才能。企業領導班子中要有人專門負責現金、股票、債券等的運作,除了一把手“首席行政主管”(CEO)外,還要有“首席財務主管”(CFO)。
此外,信息和知識的作用對企業的經營和發展也日益顯示其重要性。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在領導班子中已開始設立“首席信息主管”(CIO)與“首席知識主管”(CKO)等等。這些職位出現不久,但卻預示著在企業運作中的重要性,作為一種新的趨向值得引起人們注意??傊?,在新的世紀里,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關鍵在于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是要做一些別人做不了或做不好的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反映了企業的核心素質,領導班子核心素質更是關鍵。領導班子雖然在專業的分工上各有側重,但作為一個整體,對其核心素質的要求則是共同的。
要衡量核心素質的高下首先要仔細對比本企業和競爭對手的效益差距。每一企業的核心素質各不相同,這有如各個企業各有自己的“個性”。但任何一個單位,不只是企業,都需要有一個共同的核心素質,這就是創新,在這激烈變動的時代,如果沒有一套創新的機制,如果領導人不能在全體職工中倡導創新,去創造未來,而是習慣于照別人的葫蘆畫自己的瓢,步別的成功者的后塵,則這樣的企業就很難有明天。
免責聲明:八九點管理培訓研究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信息之目的,絕不意味著八九點管理培訓研究網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以上內容均搜集整理于互聯網,僅供網友學習與交流,無意侵犯版權。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請告知。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