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投機本性,往往造成創業公司發展方向的搖擺。
一批公司因為缺錢突然死掉,另一批公司卻因為錢多慢慢死掉。這種故事,在國內的芯片設計行業一直在上演
這個故事的兩個主角,一個是從2000年的98家激增至如今500家的中國芯片設計創業公司——在資本層面嗷嗷待哺;而另一個是從2001年全球芯片行業進入低迷周期后,蜂擁掉頭到中國芯片行業淘金的風險投資——人人都在找項目。
但是為什么這兩個完美匹配的“供求關系”,卻絕少碰撞出真正的成功案例?因為在芯片設計這個特殊行業里,資本投機本性造就的“資本魔方”實在太難玩。
越投機越恐懼
從理論上講,芯片設計行業最適合風險投資介入。2001年,浙江人汪立成領導的杭州華立集團因收購美國飛利浦CDMA手機芯片設計部門一舉成名,但后來證明這是個失敗的案例。主要原因便在于做電表發家的汪立成,沒有算清楚要賣多少塊電表才能養活一家芯片設計公司。一次流片的費用就要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美元,沒有四五千萬美元以上的投資支撐,創業公司很容易夭折。
而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風險投資如果投資早期的芯片設計公司,由于掌握著“資本牌”很容易占據公司50%以上的股份。而且芯片行業的特點是一旦產品量產,同時市場對路,便會帶來超常規增長。相比芯片產業鏈上的其他環節,投資芯片設計公司無疑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也就意味著更高的投資回報率。美國許多著名半導體企業在創立期間都有VC(風險投資)的參與,如英特爾、國家半導體、AMD、博通、高通等,當然這些VC后來都賺得缽滿盆溢。
雖然看起來這是一個你情我愿的資本供求關系,但是其中的風險卻遠遠超過其他的行業?!靶酒O計行業最大的風險就在于無法控制風險?!币晃籚C這樣說道。
在投資芯片設計公司時,商業計劃書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因為你依然無法確保技術能否按計劃實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鎖定中國市場的芯片設計公司,重點都在消費類電子的細分市場,而這些細分市場的變化速度極快,幾乎無法準確預測3年后市場的熱點和需求。同時,你也不可能像在互聯網行業那樣拿美國的故事來參照中國。
一旦技術與市場的結合出現任何偏差,都會給公司帶來毀滅性的打擊,而關鍵是這個閉著眼睛跑步的過程一般長達三四年,并且在這段芯片開發周期內還需要不停地燒錢,甚至要燒多少錢也不是可以事先預測的。因此很多VC都坦言:“跳進芯片設計行業幾乎是一次徹底的賭博?!?/P>
越恐懼越偏激
當VC所有的投資價值標準,在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開始失靈時,他們便越來越相信兩個依靠:企業的“出身”和收入。
今天的風險投資商們大多信奉“兩個凡是”——凡是“海歸”創立的公司,凡是已經見到銷售收入的公司,都是“香餑餑”。甚至一旦出現兩者兼備的公司,VC便隨即陷入集體非理性,漫天抬價地自相殘殺,攔都攔不住。
目前,在中國拿到VC投資的幾乎是清一色的“海歸派”。包括中星微、展訊、鼎芯、方泰、智多微、埃派克森、上海杰得、杭州士康等等。造成這種情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些從德州儀器等大公司出來的“海歸”往往被認為“有良好的技術出身”。
顯然,VC們似乎已經默認:“海歸”可以部分抵消技術的風險,而收入可以部分抵消市場的風險。而對于正在萌芽發展中的中國“土鱉派”芯片設計公司,VC的態度是要么忽略,要么就是極度苛刻。
上海富瀚這家本土企業現在正致力于開發和提供用于IPTV機頂盒的編解碼芯片,處于芯片量產的關鍵時刻,急需資本的助推,但是資本對這個企業卻一直視而不見。富瀚的創業團隊是純粹的“土鱉派”,目前也沒有像樣的收入,不過其技術團隊卻是國內最早一批對H.264技術標準做跟蹤研究的,甚至其H.264的高清解碼器IP核已經被全球著名的芯片設計公司購買了授權,開創了國內創業公司對國外大公司進行IP授權的先例。
雖然掌握了一個正在成為主流標準的技術,但在和VC的接觸過程中,富瀚依然備受打擊?!皩τ凇流M公司’來講,VC總會找出無窮的問題質疑你,他們會希望你能從技術到產品到市場甚至未來的收入,都能給個明確的回答?!鄙虾8诲究偨浝砗屋x頗為不理解,為什么VC會這樣從骨子里不信任土生土長的企業,把 “技術出身”看得比“技術本身”還重要。
對于隨時都可能觸雷的芯片設計行業,VC對于“海歸”和收入的迷信可以理解也在所難免,畢竟這至少可以部分降低風險哪怕獲得心理上的寬慰。只不過,在VC 盡量降低風險的同時,也隨之增加了另外兩個更大的風險——非理性地爭奪后期項目帶來的進入風險和錯失潛在機會獲得更大回報的風險。
資本的副作用
資本被投機的收益所誘惑來助推中國芯片設計行業的同時,也正在體現出自己的副作用?!袄^續走高端路線燒更多的錢等待市場的到來,還是選擇眼下的市場賺快錢?”這個問題在資本的意志下常常使初創芯片設計公司變得無所適從。
事實上,盡管多數海歸創立的公司都先后拿到了風險投資,但相比當年的商業計劃書已經大相徑庭,甚至現在賺的錢和當年講的故事已經沒什么關系了。
在張江集成電路產業園區,如果問哪家芯片設計公司做得最好?大家幾乎會不約而同說出展訊的名字,因為展訊出貨多收入多。而在國內所有芯片設計公司中,展訊背后的VC也最多,從某種意義上說,其要求賺錢的壓力也就更大。
當年以TD-SCDMA和3G基帶芯片為主要故事內容的展訊,從2005年底開始在2G/2.5G手機基帶芯片出貨量大增,業內人士估計其每個月出貨量至少超過100萬片。同樣,去年底登陸納斯達克的樣板公司中星微電子,最賺錢的業務也來自于PC攝影頭的圖像處理芯片,而并非其高調宣傳的移動多媒體芯片。
了解內情的人都知道,資本在這兩家公司的“跑題”上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雖然從短期結果來看這種“跑題”效果不錯,但對短期市場需求的追逐卻不可避免地帶來了他們技術門檻的降低。
憑借低端芯片市場獲得不錯盈利能力的中星微和珠海炬力,在納斯達克上市后的P/E值并不高,這曾經被人們廣泛質疑。半導體專業出身的軟銀亞洲基金合伙人周志雄對此的分析是:“半導體行業就是這樣,如果你沒有足夠高的技術門檻,即使你今天掙再多錢也沒用?!?/P>
顯然,芯片設計行業背后的風險投資商們處于深深的矛盾中,一方面他們把技術提到至高無上的位置,以至于極度相信“技術出身”,而另一方面又不能忍受技術創新所帶來的風險,尤其是不能忍受沒有現金流的惶恐。雖然這是資本的本性使然,但結果往往是每次當資本的魔方轉動時,創業公司便不得不陷入發展方向的搖擺,陷入資本目標和企業目標之間的嚴重分歧,而一旦資本和團隊兩者走向對立時,結局便是雞飛蛋打。
曾經風光無限的國內第一家芯片設計服務公司智芯科技的下場并非偶然。隨著今年3月底其CEO謝弘輝的帶隊出走,該公司已經名存實亡。外界評論,智芯科技毀于37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拿到的錢太多了。而資本占據主導地位后,與公司管理團隊之間的路線分歧最終引發了不可挽回的后果。
在所有行業,資本和管理團隊的糾紛并不算新鮮,畢竟資本玩的終歸是資本而非產業運營。但在CEO往往也是公司技術靈魂的中國芯片設計行業,管理團隊就并非職業經理人那么簡單,資本和管理團隊的離心離德,必然導致公司的倒臺。
“在芯片設計行業,選擇什么樣的風險投資對于創業者是很大的風險,但現在大家還意識不到這個問題?!避涖y亞洲合伙人周志雄坦率地說道,如果你錢燒沒了,VC會不會繼續給你支持,真正和你一起往前走,這很重要。
在目前這一波對芯片設計行業的投資熱潮中,創業公司顯然既要埋頭技術創新,又要時不時抬頭尋求市場機會,理想狀態的“十年磨一劍”是不可能的夢想。但是對他們來說,只有那些有耐心和信心去追求更高投資回報的資本,才是扶自己上馬而不是拉自己下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