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實力強大的對手過招,可能需要花費數倍于對方的精力,還不一定能贏。對于企業來說,這是手工管理時代的游戲規則??涩F在是信息發達的e時代,企業能不能贏,更多地取決于它的快速反應能力,而不是規模。
正如杰克·韋爾奇所說:企業最基本的競爭優勢在于搶先于競爭對手的學習步伐。攜裹在信息化浪潮中的中小企業,如果能利用好e方法和e工具,獲得有效的信息資源,便有可能憑借其小而靈活的身姿在與“大塊頭”的賽跑中搶得先機。
前景是如此美妙,事實卻不容樂觀。據統計,我國中小企業達4,000多萬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8%,而其信息化率還不到10%。中小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普遍存在著投入不足、專業人才缺乏、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低、對信息化的認識和重視不夠等問題,整體效果并不理想。
中小企業應該如何借力信息化,提高競爭力?本期請到了愛商科技集團香港有限公司總裁宋理、深圳市兆馳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涂井強、浪潮集團高級咨詢專家趙旭東,和大家共同探討這個話題。
宋理:由零散到系統
愛商集團成立于1996年,在韓國和香港都設有獨資公司,為何在今年初才開始實施信息化?
宋理:信息化的步伐我們其實很早就邁開了。以前我們上過一些比較小的、零散的軟件,比如一些進銷存軟件等。我們在今年初開始上ERP,希望實現系統的信息化,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之前一些零散軟件的應用,讓我們看到了信息化的好處。二是隨著企業的發展,這些軟件已經越來越跟不上企業發展了。所以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提升我們的管理能力和競爭力。我們在今年初上了ERP,而且我們是從旗下的愛商精密開始的。這是因為集團公司的信息化項目跟單個的企業相比,要復雜得多,所以我們只能先從某一個子公司開始,而不能一下子全部都上線。另一方面愛商精密是我們的核心子公司,產品的市場份額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所以需求最迫切。
都是些什么樣的需求呢?
宋理:主要是數據的準確性。我們公司的客戶分布在全球,客戶的群體不同,下定單的模式就不同。我們要保證從定單到采購的準確性,比如我們有沒有庫存、庫存的成品多少、半成品多少、原材料是多少、我們還欠缺多少物料、我們該下多少訂單? 這些都需要準確的數據才能保證生產過程的準確性,而且我們的客戶有很多個性化的需要,我們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為客戶量身定做,這對數據的準確性要求就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