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環境下 守法轉型是最好藥方
《勞動合同法》實施已接近半年了,此前的種種爭論久未消停。在07年到08年整個勞動關系領域大變化的格局中,很多企業顯得慌亂無章。從央視的清退到華為的買斷工齡等,企業的鐵血政策恰恰顯示了企業在面對新法時的慌亂。前不久,易才集團人力資源發展研究中心中心主任翟繼滿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辦的中歐沙龍上再次談《企業管理面臨〈勞動合同法〉挑戰與應對十大誤區》。
翟繼滿表示,《勞動合同法》對于企業管理確實是一個挑戰,但絕對不是什么災難,遵守新法與規范企業行為才是企業應對新法最好的方式。而在當前,很多企業盲目的采取規避乃至對抗的態度,頻頻陷入誤區。對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緊張和恐懼,就是一個典型。
在中歐沙龍上,翟繼滿歸納、總結了當前對《勞動合同法》理解的十大誤區,從對“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誤讀到勞動合同的續訂、中止等問題,一一進行詳細的解讀。與會的企業代表表示,《勞動合同法》的實施,確實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很多企業紛紛尋找“藥方”,希望“藥到病除”。但實際上是因為對《勞動合同法》理解的不夠,乃至出現偏差、誤讀,從而導致企業對新法的恐懼。翟繼滿因此告誡說:“企業管理,成于轉型,毀于規避。如果要有藥方的話,最好的藥方就是守法、轉型?!?
新法帶來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而新法頒布實施之后的各方爭論也是有目共睹的。對于各方爭論,翟繼滿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勞動合同法》因其社會法的屬性,以及對民法基本原則的正面否定的特性,所以一般律師從根本上講是理解不透這部法案的,甚至一些勞動法專家對該法的解讀也存在一些常識上的謬誤。在此之前,翟繼滿還對以張五常為代表的經濟學界進行過批評,“經濟學家不懂勞動合同法”。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一般律師確實理解不透這部法案。企業應該把一些問題交給專業的人力資源外包公司來做,利用他們的專業性,降低企業風險,使企業專注自身核心競爭力的發展。據了解,在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之后,各大人力資源外包公司的業務量大幅上升,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到了專業人力資源外包服務機構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