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誰是中國最具創新力的企業?
它們的創新能力如何得來?
創新又為它們帶來了什么?
與優秀的外企相比,中國企業的創新還有哪些問題?
什么是自主創新的最佳路徑?
揭示中國企業的創新難題
破解未來的創新密碼
尋找中國的創新力量
■ 文/本刊編輯部
眾所周知,許多全球競爭力極強的跨國公司,譬如蘋果、Google、豐田汽車、IBM、3M公司等,都是極富創新力的優秀企業,他們的CEO也都是極具創新精神的企業家。這些企業不但培育出了令人稱道的創新文化,而且日復一日地激勵員工們創新技術、開發突破性的產品、不斷完善營運流程、構建新型的商業模式。正是在這種創新精神的引領下,他們成功地使“大象”級的企業“跳舞”,并使企業在全球的強大競爭力不斷持續并得到提升。
那么,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投身國際競爭的大舞臺,當全球化的大潮幾乎涌到每一家中國企業的腳下,我們的企業在未來競爭中致勝的關鍵因素是什么?毫無疑問,也是創新!企業的生命力就源于其創新力,一個沒有創新力的企業,很難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立足。自主創新的能力,是中國企業與國際強敵同臺競技的惟一法寶。
事實上,這已經成為中國優秀企業的共識。中國已經涌現出了許多富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譬如華為的任正非、百度的李彥宏、海爾的張瑞敏、聯想的楊元慶,等等。他們深知,強調創新精神,才能成就優秀甚至卓越的企業!
創新也是《經理人》雜志多年來最為倡導的企業精神,為了倡導中國企業加快創新步伐,直面競爭,《經理人》雜志再次把關注的目光,聚焦于企業的“創新力”。從2007年開始,我們每年都會評選出“中國最具創新力公司”?!督浝砣恕废Mㄟ^自己的努力,尋找中國企業的創新力量,發現它們創新DNA形成的動力因素及培育方法,為其他正在努力求索的中國企業提供借鑒和榜樣,從而推動所有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的進程。
此次入選《經理人》“中國最具創新力公司”的30家企業,皆是中國企業創新精神的極力倡導者和身體力行者,是21世紀中國各行各業優秀企業的典型代表。它們是技術創新的明星和管理創新的典范;它們是各個行業的大師和領先者;在創新文化的浸潤下,創新精神已經成為它們的DNA,奠定了企業優良的成長性和光明的發展前景。
上榜者的共同特征
這是《經理人》雜志首次評選“中國最具創新力公司”。這次評選活動于2007年5月正式立項,評選過程歷時半年之久。我們知道,無論是國際媒體還是國內同行,都推出過類似的評選,而做出公信力、影響力,并最終通過幾年的努力,做成國內媒體中最權威的“創新力”排行,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
《經理人》編輯部以深入研究的態度,認真搜集有一定知名度、規模和影響力的企業的創新事跡和相關數據—— 無論它是何種企業性質,也無論它地處哪里、從事哪個行業,只要它是有創新精神的企業,都是我們所關注的目標。
我們先著重研究了年銷售額在10億以上的企業的創新實踐??紤]到不同行業在重要創新指標方面的差異性和各類創新對企業、行業甚至整個社會發展所產生的不同影響,將這些企業細分為消費品生產企業、工業品生產企業、服務業和金融業4大類別。僅在生產領域,我們就研究了1000多家企業。通過一整套嚴密的評估體系,遴選出最具典型代表意義的候選企業50家,從產品/服務、技術、創新文化、制度、戰略、組織結構、商業模式、協作整合等各個維度,對候選企業的創新力進行全面評價。我們知道,年銷售額不足10億的企業中,也不乏創新的“黑馬”,考慮到其未來強勁的成長性,在第二輪遴選過程中,幾家“黑馬企業”也進入了我們的榜單,與首輪入選的企業競爭。參考對管理專家、高級經理人及熱心讀者進行問卷調查的分值,我們最終確定了30家入選企業。
因為不同行業存在的巨大差異,譬如對制造業來說,技術創新能使企業、行業甚至整個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對服務類的企業來說,服務體系的創新可能更具威力。為了確保評選的公正性,最終出現在《經理人》“2007中國最具創新力公司TOP30”中的,是各類生產企業。它們基本都是各個細分行業的領軍企業,絕大多數企業有革命性的自主創新技術和優秀的管理創新,有強大的創新文化,未來亦具有持續創新的動力。對服務業和金融業,我們則另辟副榜,用《經理人》創新力指數,對其創新力進行描述。
這30家“中國最具創新力公司”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 是某個行業的領軍企業;
● 在產品、技術、創新文化、制度、戰略、商業模式、組織結構、協作等幾方面(特別是產品、技術和文化)具有典型的、在中國企業界有標桿和示范意義的創新,這種創新具有持續性,明顯地推動了企業的快速發展,使它們在自己所處的行業占據了領先優勢,并成為支撐未來快速發展的重要基石;
● 根據我們的評選體系,它們以上幾項創新的綜合得分,在中國企業界名列前茅,并且在創新精神的推動下,整個企業都有渴望創新的理念和一種隨時將創新付諸實踐的行動;
● 年銷售額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
● 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具創新力公司的典型代表,這家以提供光網絡、固定網、移動網和增值業務領域的網絡解決方案為主營業務的企業是中國企業技術創新的典范,并在努力成為全球技術創新的先鋒。華為每年堅持將銷售收入的10%乣15%作為研發投入,有超過2.5萬名的員工在全球各地從事研發工作。信產部公布的“2006年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專利申請量”排名中,華為以5043項專利位列榜首,專利申請總量相當于后9家企業申請量之和。華為總裁任正非更是以“偏執狂”的執著精神推動著企業的創新進程,華為不但有不拘一格的創新人才選拔機制,還對可能獲得專利的創意進行獎勵,提出創意的員工都將成為“華為發明家”,獲得豐厚的精神和物質回報。正是這種強大的創新精神,使華為多項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成為華為獲得國際競爭力的堅實后盾。
2007年度“中國最具創新力公司”5大發現
在評選和研究“中國最具創新力公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這些公司之所以在技術、市場競爭力,甚至綜合實力等方面走在了其他企業的前列,是因為它們有如下5個顯著的共同特征,而這是特征,正是成就創新型公司的DNA——
它們執著于技術創新,大手筆進行研發投入,以長遠的眼光來開展投資?!皠撔铝尽倍甲⒅匮邪l投入,想方設法網羅高素質的研發人才,全心全意在技術的每一個細節上苦下功夫,在“創新力公司”,技術創新已經普遍成為一種基于戰略意圖的更有計劃、更為有效的行動。最典型的是華為公司,這家企業每年的研發投入高達數十億元,盡管這已經是個龐大的數字,但隨著其在全球的影響力不斷增大,銷售額越來越高,研發投入仍在水漲船高。而誓做“中國黑莓”的深圳宇龍通信,則用各種激勵手段,使發明專利成為每位員工的自覺行動,正是這種對自主創新的不懈追求,使宇龍率先攻克了“雙待機”技術,推出了雙模雙待高端智能手機“酷派728”,這款可以實現CDMA和GSM網絡同時在線的智能手機,使國產手機第一次在局部核心技術上處于全球領先水平,在國產手機市場低迷之時,仍然在高端手機市場引領風騷。也正是在這種自主創新精神的引領下,中興通訊在軟交換技術和數字集群通信系統上成為世界領先者之一;大唐移動的TD-SCDMA技術成為世界三大3G通信標準之一,使中國首次有機會以自己的國際標準為依托,以自主知識產權為紐帶,打造一個不受制于任何外部力量的TD-SCDMA產業鏈。
產品/服務創新依然是中國企業創新的首選。通過產品/服務創新可以創造市場價值,提升中國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已成為CEO們的共識。推出創新型的產品,成為絕大多數企業突破銷售及企業發展瓶頸和弱化競爭的有效方式。青島海爾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從亞洲第一臺四星級冰箱,到中國市場上第一臺無氟冰箱、第一臺節能冰箱、第一臺抗菌冰箱,再到全球第一臺雙門四溫區冰箱、全球第一臺光波增鮮冰箱等革命性產品的問世,海爾不斷創造引領行業升級的產品,從領先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跨越到領先滿足全球消費者的需求。而新大冰箱的研發成功,不但改變了美國和歐洲消費者大冰箱的傳統概念,也使海爾冰箱躋身美國和歐洲最昂貴的冰箱之列—— 海爾以自己的方式,影響了世界冰箱產業的方向,奠定了中國企業在全球冰箱業的地位。
董事長和CEO是企業創新步伐的領導者和直接推動者。面對日本企業對中國家電企業“甚至沒有自主創新能力”的斷言,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卻堅定地認為,“目前成功的跨國公司沒有一家不是擁有尖端或核心技術的。雖然現在我們沒有核心技術,但技術是一步步做起來的,核心技術是可以追趕的?!痹谒耐苿酉?,海信經過4年的艱苦努力,研制出“信芯”,中國家電企業第一次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海信經過3年技術攻關的電視液晶模組生產線也于9月19日在海信信息產業園正式投產,為振興中國平板產業注入了一針興奮劑,電視平板只能由外國企業生產的歷史也由此宣告結束。
漢王科技董事長劉迎建認為,產品的平均生命周期只有3年,只有源源不斷地推出新產品,打開新市場,才能維持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皾h王比較寬容,創新成功是概率,誰都無法拍胸脯。我們要做到的是,打勝仗要比打敗仗多,最終獲得成功?!眲⒂ㄕf,“你在公司的地盤,怎么撲騰都可以,只要不去外邊撲騰就行。你在公司主業的地盤上,形成不了產品,形成專利也行。為未來競爭對手設置屏障也行?!?在劉迎建的影響下,創新已經成為漢王科技企業文化的一部分,深深扎根于公司每個部門之中,成為員工們的自覺行動。
具有創新力的公司善用創新組合拳,并通過塑造有競爭力的創新文化,使整個團隊將創新和持續創新視為自己的重要使命。他們不把創新單獨地放在簡單一個產品身上,而是在內部的員工回報系統、員工激勵系統等各個方面都堅持創新,這就使得公司產品以及服務的創新具有了可持續性。在產品服務創新的基礎上,輔之以業務模式創新和高效的運營體系,再通過各方協作,進一步激發創新,一系列的創新組合拳,是不少“創新力”公司的共同追求。中國PC業的王者聯想集團,每年將25億元用作研發投入,并采用雙通道的職業發展路線,即專業創新發展路線和行政管理路線,“這為那些愿意做研發、擅長做研發人員的發展鋪就了上升的臺階,使他們能夠安心工作?!甭撓爰瘓F董事局主席楊元慶說。而聯想集團也正享受著創新所帶來的高額回報——目前,該公司每年來自于專利的收費就高達三四千萬美元。
協作亦是創新的關鍵因素。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靠“孤軍奮戰”來創新,會導致資源局限和爆發力不足,甚至會影響到創新的有效性和速度。超越傳統行業邊界,與整個生態系統展開協作的創新方式,正逐漸成為創新型企業DNA的一部分。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公司,曾推出過百度貼吧等一系列富有創造力的創新產品,在中國搜索引擎市場擁有了60%以上的占有率。2006年5月,它與IBM協作,拓展硬盤搜索市場;今年1月,它又牽手全球四大唱片公司之一的百代公司,與其共同打造正版網絡音樂共享平臺,開創了數字音樂新紀元。
創新,已成為中國許多企業的自覺行動。但是,如何使創新成為一種長期的努力,成為一種持續的能推動企業前行的動力,仍然是值得所有中國企業深入思考的重要命題。
附文:
“2007中國最具創新力公司”評選說明
≤ 凡是能改變己有資源的財富創新潛力的行為,就是創新。我們從產品、技術、創新文化、戰略、制度、商業模式、組織結構、協作/整合,共8個維度來評估企業的創新力,而每個維度又有具體的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這是一個綜合各行各業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以及各行業具體創新能力等而設定的一個復雜函數。最后,《經理人》為了更準確地評估企業的創新能力,與專家一起設計出創新力指數,用來評估創新力,我們以國外相關行業的創新能力作為基準數,把各企業的創新力進行了相除并賦予系數,得出創新力指數。
≤ 《經理人》編輯部開始深入調研,搜集了近2000家中國各行各業有一定知名度、規模和影響力的優秀企業的創新事跡和相關數據,通過一整套嚴密的評估體系,最終確定了30家入選企業。
≤ 我們的評估指標,按照國際上的價值導向,側重企業的產品、技術方面的創新,即產品/服務、技術所占的權重最高,兩者高達45%。對制造業來說,技術創新能使企業、行業甚至整個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對服務類的企業來說,服務體系的創新可能更具威力。為了確保評選的公正性,最終出現在《經理人》“2007中國最具創新力公司TOP30”中的,是各類生產企業。對服務業和金融業,我們則創造另一個專門的評估體系,挑選了部分企業作了創新指數的計算,作為副榜供讀者參考,但其指數跟主榜的相關企業創新力指數沒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