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戰略執行能力戰略
小到一個市場,大到一家企業,其發展的速度要加快,發展的質量要提高,發展的規模要擴大,生存和發展的壽命要延長,除了企業的決策層要不斷善于撲捉發展機遇外,還要有好的戰略、好的班子、好的品牌、好的管理、好的資金和技術,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實施這一戰略的執行能力,因為企業的發展有20%靠企業的策劃和決策,60%靠企業各層管理者的執行力?!皥绦辛Α笔欠竦轿患确从沉似髽I的整體素質,也反映了管理層領導的觀念、素質和心態,因而企業“執行力”的培養不能只停留在管理者知識技能層面上,更應著重于管理者的素質、心態和觀念的塑造。企業要改善執行部門的執行力,應把工作重點放在這個部門的管理者身上,一個好的“執行部門”能夠彌補“戰略部門”的不足,而一個再完美的“戰略部門”也會死在滯后的“執行部門”手中,因而,執行力是企業管理成敗的關鍵。
一般情況下,執行力差的企業經常出現在:高度集權的管理模式,職責不清的管理層次,不穩定的管理機制,觀念、心態、素質較差的管理者等兼而有之,或某一方面表現較為突出的企業里。針對這些現狀企業應找出執行力差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以保證企業管理良性循環地發展,形成和發揮其戰略競爭力。
一、好執行能力考慮的因素
?。ㄒ唬┖玫膱绦心芰Ρ仨氂泻玫墓芾韴F隊
企業管理模式與企業領導人的品質和企業發展歷程息息相關,好的管理體制在權力結構上有一個合理、恰當的設計,并能激發出蘊含在企業領導人和員工身上的企業家能力。高度集權的管理模式能夠使管理者扁平化溝通,但也容易使管理者之間責任不清,權利不明;民主性較強的管理模式,能夠較好地發揮員工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但管理的約束力較弱,企業管理者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當地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員工素質及所從事的產業等采取相應的管理模式。但不論何種管理模式,企業領導人必須努力營造管理執行能力的有效氛圍,形成具有有效執行能力的管理團隊。
企業發展需要資金、技術、人才,更需要發展企業的支撐點,這個支撐點不是某一個人,而是以某一個人為核心的團隊,這個團隊是否協調,發揮作用好壞,首先取決于這個團隊的核心人物,其次取決于這一團隊的價值取向和整體素質。團隊作用的好與壞,都將對這一團隊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乃至企業的發展速度、規模和質量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如何培養團隊,發揮團隊的整體優勢,營造有效的管理執行能力,要從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做出努力。從客觀上講,要努力營造一種“團隊協作”的整體氛圍,強調工作中的“三辦事”原則,即:按程序辦事,按制度辦事,按客觀規律辦事。執行程序的人要對“事”負責,而不是對“人”負責,淡化個人的作用,強調遵守同一條規則,直接完成工作的終端。在這個問題上,團隊的核心人物尤為重要,其本人不要打破已制定的規則和程序,更不能違反客觀規律,從而實現有序管理。同時,被領導者更不要迎合事物發展的態勢和個人,遵守業務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從主觀上講,團隊成員都要增強大局觀念和整體意識,不要強調“自我為中心”,而是強調“整體利益為先導”,當發生不協調時,應該“求大同存小異”,多找出共同點。在工作中應發揚“有人負責我服從,無人負責我負責?!钡木?,但不主張盲目而越位負責,特別是本職工作做不好而盲目越位負責的人,會嚴重影響管理的執行力。
在有效的執行力執行過程中,團隊成員的素質很重要,核心人物要對四種人加以辨別和改造,并明確相應的界限:
1、明確“老人”與“能人”的界限,資歷不等于能力。在企業里長期無所作為,在“好的班子”、“好的帶頭人”的大樹下乘涼的管理者,不要因為其資歷深,時間長,坐的穩而長期在企業混日子,否則這樣的管理者多了,因人浮于事而受員工的反感,再好的“帶頭人”也帶不動員工和企業,更談不上企業的執行力。
2、明確“老好人”與“管理者”的界限,人緣不等于民心?!叭司墶辈豢梢耘c群眾基礎劃等號,更不可能與群眾衡量管理者的標準劃等號。在管理問題上,要提倡“不當和事佬,老好人就是老壞蛋”的理念,堅持管理上要“真改嚴管”,用管理者的一身正氣來強化執行力,這就要求管理者必須以身作則,正人先正己,自己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對任何執行層都不會產生執行力。
3、明確“殷勤”與“效益”的界限,老成不等于精明。企業最怕的是殷勤、周到的人多,為領導分擔壓力,多做有效工作,承擔責任的人少。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那種不了解市場營銷與技術創新,不熟悉企業成本管理、財務管理和質量管理的“落伍”管理者,那種觀念陳舊、四平八穩干工作和滿足于跑跑顛顛、送來送往,抓不住大事的“無為”管理者,必須及早退出管理的舞臺,否則再好的執行力都會在這些人手中失效。
4、明確“言詞”與“為人”的界限,表白不等于清白。管理者在企業管理過程中應堅持“勤政是本,廉潔是根”的原則,員工對管理者是否具有公道正派、廉潔勤政、求真務實的人格力量看得非常的重,把公道正派、廉潔勤政、求真務實、工作業績突出的管理者視為好的管理者,好的管理者加上良好的心態,對執行層會產生良好的執行力。
?。ǘ┖玫膱绦辛σ笃髽I領導以身作則
企業領導在管理過程中要獲得好的執行力,必須堅持以身作則,特別要解決好兩個關鍵性的問題,注意克服兩種不良的傾向。
1、關于1 1<1的問題
有的企業領導成員由于受自身心態、素質、觀念等方面的制約,為了體現自身的權力,千方百計地籠絡一批管理者,處世不講客觀依據,只根據個人的好、惡來判斷工作的是與非,對人不對事,搞宗派主義。雖然自己安排的事情,下屬暫時能較順利的完成,但他人安排的事情很難得到落實,管理執行力必然會出現問題。殊不知在此情況下培養起來的下屬,僅對領導的“權力”感興趣,領導有權時,能利用領導手中的權力達到自己的目的,其執行力比較到位,甚至可以越位執行;但領導一旦喪失權力或其權力不能被其所利用時,其執行力就會消失殆盡。這就要求企業的領導成員高標準、嚴要求,杜絕宗派主義和小團體意識的出現,自己帶頭搞好團結合作,否則管理成員會無所適從,不能形成一種合力,嚴重影響領導在員工中的形象,影響執行力的發揮。
2、關1 1>1的問題
企業領導成員要充分調動每個班子成員的積極性,讓班子成員的力量遠遠大于班子里每個成員的力量,不要作“一把手為主,其他人陪襯”的“孤家寡人”,要做團隊的奠基石,這對管理執行力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解決管理成員的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問題,物質激勵不必多說,精神激勵就是讓班子成員工作起來精神飽滿,明確班子成員的責、權、利。這些一旦明確,管理成員的主人翁責任感就會非常強烈,特別是通過制度規定下來的班子成員的責、權、利,更會有效。只有有效地發揮每個人的作用,才能培養有效的管理執行力,才能使企業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實現“三心合一”,即:普通員工的責任心,中層員工的上進心,高層員工的事業心,達到“三心”的最佳組合。
3、要注意克服“個人主義”和“老板英雄主義”的滋生
企業“老板”在企業發展中的貢獻是人所共知的,但隨著企業的發展,老板的“個人主義”和“老板英雄主義”隨之而誕生,長期下去,企業就會出現員工的“老板恐懼癥”。由于企業的一切大小事務全由“老板”一個人說了算,責任自然就由“老板”個人來承擔,“老板”在管理上是“孤膽英雄”,在責任上也成了“孤家寡人”。從表面上看,企業的管理執行力比較到位,企業“老板”是敢于承擔責任的人,實質上是很多領導打著“老板”的旗號,招搖撞騙,做一些違規違紀的行為讓企業“老板”去扛,“老板”成了責任的“打工仔”,其下屬成了責任的逃避者,而此時的執行力卻大打折扣,甚至無執行力可言。最可怕的是此時企業“老板”再不醒悟,繼續感覺良好,甚至聽不進去不同意見,獨斷專行,剛愎自用,企業崩潰將委實不遠。
4、要注意制止“危險文化”的滋生、發展
隨著“老板恐懼癥”的深化,不負責任的管理者與日俱增,管理效率大大降低,“報喜不報憂”和“辦公室政治”等文化在企業內部開始蔓延,企業內部管理者之間的扯皮現象增多,企業內耗迅速上升,管理執行力流于形式,企業很多工作無法落實到位,由于企業“老板”應付企業內部的精力增加,企業領導已無暇顧及企業的外部競爭,企業因此而導致失敗。
?。ㄈ┖玫膱绦心芰π枰鞔_管理層的責、權、利
管理層責、權、利是否明晰對執行力的影響較大,不同層次的管理者應擁有權力、利益,應與其相承擔的責任密切相關。有的企業主要領導提倡“約束大于激勵”的管理理念,在管理過程中,擔心給與個人的權力過大而難以控制管理局面,有意識地形成一種監督機制,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企業領導人為達到控制的目的,派專人進行“一對一”的監督,做任何事對被使用者都不放心,要求監督者及時匯報被使用者的一切行為,表面上實施了“放權”,實質上就是不信任,根本就談不上放權,并美其名曰“用人要疑,疑人也要用”。事實上,這種尷尬的局面,由于監督者匯報的情況和被使用者匯報的情況有一定的出入,經常會出現信息不對稱,矛盾就產生了,被使用者無法堅持工作,逆反心理增強,此時的執行力為“零”。
責、權、力不清會使管理者出現大量的越位行為。部分管理者為迎合領導個人和監督理念,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而是不惜時間和精力去挖掘其主管領導身上存在的問題,以求得對個別領導個人的忠誠和迎合時尚,長此以往,“歪嘴”的人員就會增多,領導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