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傳統生產企業或是大批量生產企業向精益生產方式精益企業轉變,在制造方面主要有以下形式:
1.改進生產流程
精益生產利用傳統的工業工程(ie)技術來消除浪費,著眼于整個生產流程,而不只是個別或幾個工序。
(1)消除質量檢測環節和返工現象。
(2)消除零件不必要的移動。
(3)消滅庫存。把庫存當作解決生產和銷售之急的做法猶如飲鴆止渴。因為庫存會掩蓋許多生產中的問題,還會滋長工人的惰性,更糟糕的是要占用大量的資金。在精益管理企業里,庫存被認為是最大的浪費,必須消滅。減少庫存的有力措施是變“批量生產、排隊供應”為單件生產流程(one-piece-flow)。在單件生產流程中,基本上只有一個生產件在各道工序之間流動,整個生產過程隨單件生產流程的進行而永遠保持流動。
2.改進生產活動
僅僅對生產流程 生產效率提升予以持續的改善,還不足以實現精益化生產,還要進一步改善生產流程中的個別活動,以更好的配合改進過的生產流程。在沒有或很少庫存供應鏈的情況下,生產過程的可靠性至關重要。要保證生產的連續性,必須通過減少生產準備時間,機器檢修、待料的停工時間和減少廢品的產生。
(l)減少生產準備時間。減少生產準備時間一般的做法是,認真細致地做好開機前的一切準備活動,消除生產過程可能發生的各種隱患。
a、列舉生產準備程序的每一項要素或步驟;
b、辨別哪些因素是內在的(需要停機才能處理);哪些是外在的因素(在生產過程中就能處理)(推行smed快速換線法)
c、盡可能變內在因素為外在因素;
d、利用工業工程方法(ie培訓)來改進技術,精簡所有影響生產準備的內在的、外在的因素,使效率提高。
(2)消除停機時間。全面生產維修(tpm)是消除停機時間最有力的措施,包括例行維修、預測性維修、預防性維修和立即維修四種基本維修方式。
a、例行維修——操作工和維修工每天所作的維修活動,需要定期對機器進行保養。
b、預測性維修——利用測量手法分析技術預測潛在的故障,保證生產設備不會因機器故障而造成時間上的損失。其意義在于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c、預防性維修——一為每一臺機器編制檔案,記錄所有的維修計劃和維修紀錄。對機器的每一個零部件都做好徹底、嚴格的保養,適時更換零部件,保證機器不發生意外故障。d、立即維修——一當有故障發生時,維修人員要召之即來,隨叫隨到,及時處理。
由于在連續生產流程中,兩道工序之間少有庫存,若機器一旦發生故障,整個生產線就會癱瘓,因此消除停機時間對維持連續生產意義重大。tpm的目標是零缺陷、無停機時間。要達到此目標,必須致力于消除產生故障的根源,而不是僅僅處理好日常表現的癥狀。
(3)減少廢品產生。嚴密注視產生廢品的各種現象(比如設備、工作人員、物料和操作方法等),找出根源,然后徹底解決。此外,那些消除返工的措施也同樣有利于減少廢品的產生。
精益生產是一種全新的企業文化,而不是最新的管理時尚。由傳統企業向精益企業的轉變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并且有時候還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只有自己想辦法慢慢解決,就一定能享受精益生產帶來的好處.
總而言之,精益生產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精益求精的過程,它致力于改進生產流程和流程中的每一道工序,盡最大可能消除價值鏈中一切不能增加價值的活動,提高勞動利用率,消滅浪費,按照顧客訂單生產的同時也最大限度的降低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