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互聯網營銷只是傳統營銷的補充,但自某米在前者身上發力之后,一發不可收拾。
最佳管理智囊檔案
姓名:康斯坦丁
個人簡介:本名王鯤,曾在多家IT知名企業就職,先后擔任過Tecomm副總以及多家知名企業特約顧問,科幻星系和科技新發現網站創建人,多家知名媒體特約IT評論員,國內知名科幻作者。目前已發表IT、影視、動漫、科普評論及科幻故事數千篇,以及發行出版有老康談IT互聯科技等系列叢書計數千萬字。
互聯網營銷的花樣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隱秘:從直白夸獎產品亮點到編成段子進行病毒營銷、從孤立營銷到蹭熱點進行事件營銷、從原本的真正對決到兩家一起打“口水仗”互相炒作……各種腦洞大開的互聯網營銷不斷轟炸網民眼球。而如今,行業報告也成為互聯網營銷的新武器。
除了第三方數據、咨詢、調研企業以外,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自己也發布相關的行業報告。而這些以大篇幅圖文并茂的形式、眼花繚亂的大數據、深度分析的語言等組成的種種行業報告,看起來十分專業。事實上,這些行業報告中的大數據除了展示互聯網細分行業、企業的發展態勢外,很多都變成了營銷武器。
自夸型:光明正大用大數據營銷
在諸多行業報告中,很多都屬于“自夸型”——擺明就是用大數據來展示自己的強勢。詳盡到小數點之后的數據,似乎就是這些第三方企業及互聯網企業的底氣。比如在神州租車發布的《2017春運租車大數據報告》就顯示,今年春節7天假期內,神州租車訂單量同比增長超30%,為數十萬家庭提供了超過460萬小時的出行……此外,就連選擇租車出行的原因、出行目的地等也以數據展示。
而根據用戶出行大數據,攜程發布的互聯網百強企業2016年度旅游消費賬單則顯示,從國際機票訂單來看,2016年,小米員工在國際機票上的人均花費,在眾多互聯網企業中排名第一;出境旅游時,美團點評員工最愛用攜程預訂高星酒店……
這些自夸型的行業報告,其實都是將其中的大數據、排名等當成了營銷武器,在肆無忌憚地展示著相關企業的實力。如此的營銷手段,其實也是正常的——不做作,夠直白。當然,這些自夸型的行業報告其中的水分有多大一般不為人所知。
畢竟沒有經過全面的認證,也沒有提供相關的公認數據,全是“一言堂”,信者則信,不信者打死也不會信。不過,起碼足夠這些企業根據數據寫出一篇篇的營銷文章了……
隱晦型:低調奢華的營銷手段
另外一種行業報告就顯得非常隱晦,用“低調奢華”的方式傳遞著自己,甚至合作小伙伴的優勢。要做到“低調奢華”,必須有稍微真實、可信的數據做支撐,然后再將隱藏的營銷理念推出來。經過“有心人”的解讀,自然就能夠達到營銷目的。我們也不妄自揣測,不妨來看一個很好玩的例子。
今年1月初,高德地圖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清阿里云、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第一財經數據新媒體等權威機構等發布《2016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這么多權威機構看起來是不是陣營很強大?而具體來看,這份報告也涵蓋了很多數據。
2016年度十大“堵城”、道路規劃優秀城市TOP10、道路規劃不合理城市TOP10、用戶出行目的地分析等,詳盡的數據配合專業的注釋和圖片,堪稱行業報告的典范。而好玩之處在于其中的兩個數據:雖然BAT均上榜加班時間最長公司,但華為排第一;住別墅的互聯網公司員工中,阿里巴巴則以22.2%的比例遙遙領銜榜單。想想高德已經被阿里收購了很長時間,在報告里凸顯一下阿里的“豪氣”似乎情有可原。
不得不說,高德發布的行業報告真的是一箭雙雕。既顯示了自身的強橫實力,也給足了阿里這個頂頭上司面子。但能做到如此“低調奢華”的隱晦式行業報告,還真沒幾個。這不僅考驗大數據的收集、分析,還考驗處理大數據的技巧——如何揚長避短是一個行業報告從業者的基本素養。
行業報告泛濫≠大數據就是營銷武器
如今,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行業報告真的是滿天飛。沒有相關的行業報告,甚至不好意思稱自己企業實力雄厚。而行業報告的性質也漸漸變了,從一種參考文獻變成了營銷武器。有了營銷元素的注入,自然也就導致行業報告中的大數據越來越混亂。甚至多份行業報告之間數據還相互沖突,同一細分行業的企業市場份額、用戶數量等有著極大差異,可信度越來越低。
如果真正將大數據當成企業的戰略級武器,就應當是從大數據中提取有益的信息,不斷去改善企業的產品、服務的質量,以更好地去提升用戶體驗。但濫用大數據去做行業報告,將其當成營銷武器,甚至不惜用各種手段捏造大數據,只會是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蛘呤菗p害企業品牌形象,或者是最終被用戶所唾棄。孰輕孰重,第三方咨詢企業乃至互聯網企業還是好好想想吧。(科技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