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的涌現,國際間旅行日漸頻繁,各經濟體之間相互交融,可持續性問題受到人們重視,建筑方法呈現多樣化發展,現代社會聯系日益緊密。在這幾種宏觀趨勢的綜合作用下,近幾年世界各地的超大項目逐漸增多。這是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一個必要階段。
通過政府和基礎設施項目,商品價格給采礦、能源和相關產業帶來了持續的壓力,這一現象在經濟低迷的時期受到了更多關注。然而,如果覺得未來超大型項目的數量會有所下降那就錯了。安永公司發布的一份關于采礦和金屬行業的超大項目的報告指出,企業今后還將繼續開發這類項目,原因有兩個:審批和建設所需的“提前量”太長,有必要為行業復蘇的下一輪增長做好準備。
事實上,隨著超大項目越來越成為工程設計和建設的核心功能,對這類項目的領導也顯得越來越關鍵。舉個例子,據估計,九成的超大項目會超預算。鐵路項目的預算超支幅度平均為44.7%,橋梁隧道項目超支幅度達35%,道路項目則為20%。而這些項目在獲批時對投資回報的預期一般只有20%。
因此,在經濟低迷期,企業領導者才有機會從每個項目的日常運營中脫身,轉而關注對項目的整體治理,以及從長期戰略的層面去思考各項目領導者的職責。
對人才的需求來自兩個方面。超大項目通常有兩個來自不同方面的領導者管理:業主方和施工方。前者代表著委托工程的合資企業、公司或政府機構,主要確保項目能夠按照規格交付,能夠滿足業主方的需求。另一方面,施工方的領導者受聘于承包商執行項目,負責成功規劃項目和項目的順利完工。
駕馭超大項目的關鍵特征
超大項目不是僅僅把小項目規模擴大就可以的。能夠稱作超大項目的通常是成本超過10億美元的項目,但項目的規模與其難度卻并非嚴格對應的。安排復雜的合作關系、改造已建項目、地緣政治版圖、新興技術等各類因素都有可能加大項目的復雜度。正如一家能源公司的高管格雷格·西爾斯(Greg Sills)的說法,“有些小項目的復雜度可能高于規模更大的項目,而項目的復雜度決定了對領導者所提出的技能要求?!?/p>
既然這些復雜度和風險“雙高”的項目是現代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是未來經濟體和社區的根基,那么應當選擇什么樣的領導者呢?迄今為止,各公司為超大項目尋找領導者時,還是注重候選人的過往項目經驗,但即使是按照最樂觀的估計,一個人一生中可能最多也就會管理三四個超大項目。
相反,公司在招聘時應當綜合參考工作經歷和潛力,尋找那些能夠妥善管理超大項目中的關鍵難點的人才:
* 項目的緊迫性和成本壓力;
* 商業、政治、金融和環境風險;
* 項目對公司、國家和其他利益相關人的戰略重要性。
總之,公司要找的領導者應當能夠預測、規避和繞過在管理這些大型項目時應當預見到的干擾因素。
勝任超大項目管理工作的最新特征
因為世界各地成功管理超大項目的領導者人數有限,所以搜集相關數據以總結出這類人的特征也有相當大的難度。不過,我們在對31位超大項目的領導者進行總結后,得出了以下的結果。
在我們的取樣范圍中,大部分的超大項目領導者為男性——只有5位女性。他們更成熟——受訪的超大項目領導者中有81%年齡超過50歲,19%超過60歲。在這方面,成熟就意味著累積了多年的項目經驗:現有的超大項目領導者在其當前行業中“深耕”的時間平均超過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