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有的企業職能進行改革和完善并非易事,企業的內部審計系統也不例外。從傳統意義上講,內部審計的職責僅限于在管理及規章制度方面的監督。因此,許多內部審計團隊在風險管理方面經驗嚴重不足,同時無法在改革工作程序、推廣優秀經驗方面向企業提出有價值的建議。
企業中新技術和電子商務的應用以及對"多快好省"目標的迫切追求把內部審計推到了風險管理和運作程序改革的最前沿。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都要求其內部審計部門突破傳統的管理和規章制度范疇,承擔更加廣泛的職能。
對許多內部審計人員來說,這一變化過程既艱巨又充滿了各種不穩定因素。成功實現這一轉變的關鍵可以概括成一點:結合。內部審計的資源與技能只有與多數股東的預期和企業經營戰略相結合,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
同樣重要的是,內部審計的改進成效必須量化。許多企業給監督部門投入了大量資金,結果卻無法對回報進行評估。因此,必須要建立一套以企業發展目標為標準的全面業績評估系統。
加速內部審計職能轉化
在轉化內部審計職能方面,企業確實有所進步,但步伐緩慢。通??磥?,內部審計工作并不屬于關鍵職能崗位,亦非職業生涯中重要的晉身之階。但是,一名稱職的內部審計人員必須是個多面手,在必要時充當經營咨詢專家、心理學家、后備支援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等多種角色。因此,內審人員只有具備多種專業技能才能取得成功。同時,多重職能也給監督者帶來了許多便利條件。他們可以自由參與企業內各種經營管理工作。培養開闊的視野,因而擁有更多機會為企業創造價值,實現整合增效。
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非常重視這種廣博的知識與技能。它們不僅利用內部審計部門促進經營,而且用來當作培養管理人員的基地??上н@種方法的使用并不普及。在很多情況下,內部審計團隊提供的技能常常不能適應企業的戰略目標與市場需求。
內部審計部門需要哪些新方法呢?一流的內部審計工作是怎樣的?優秀的監督企劃必須滿足如下八個條件:
目標明確:明確掌握高級管理層、監督委員會與董事會等核心人員對企業的預期目標,并確立其優先順序。
戰略一致:內部審計部門的資源、技能和投資與企業核心成員的預期目標高度協調。
充分交流:內部審計系統及時通報調查結果、提供技術支持并促進交流。
評估風險:投入資源,關注高回報的投資計劃。
高效的監督技術:充分利用先進的系統與工作程序并不斷改進、升級。
知識管理:積極在企業內部、各個職能部門之間和聯營合作公司之間進行優秀經驗交流。
技能更新:富于創新精神的企業部門不斷培養技能廣博、適應發展需要的專業人才。
業績評估:擁有精密的量化評估系統,對目標完成情況與創造的價值進行精確評估。
幫助建立企業競爭優勢
改進后的內部審計部門能夠在很多方面為實現企業增值作出巨大的貢獻。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收益最大化:以前,多數企業中的內部審計部門很少在促進收益最大化方面用心,但是這方面的發展空間最為廣闊。內部審計可以有效控制和防范票據錯誤、欺詐或技術條件不足等導致收益流失的現象。關鍵是確保技術研發和客戶關系管理項目符合企業的既定目標。
控制支出:內部審計系統一貫重視企業的支出管理,但是隨著電子通訊、網上商務和供應鏈管理的出現,在這些新興領域內進行支出審核與評估,內部審計的作用更加舉足輕重。
風險評估:在大多數企業中,風險管理與評估投資方案是首席財務官的工作重點。而首席財務官則必須依靠企業內部審計系統處理這些關鍵性的問題。
技術與相關經營程序:內部審計必須掌握技術研發方面的重要技能。當新技術的應用導致經營程序的變革時,企業內部審計必須對這種變化的效果進行監測與評估,確保其達到既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