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第一次登上珠峰的兩個人是希拉里(Edmund Hillary)和諾蓋(Tenzing Norgay),他們在1953年完成了這個載入史冊的壯舉。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他們背后還有一群人默默的奉獻,沒有這些人,這兩個人永遠也不可能登上珠峰。當時的領隊亨特(John Hunt)建立了一支由登山員、夏爾巴人、搬運行李物資的人和牦牛組成的大軍,按部就班地往山上進發,同時往返穿梭向更高的營地運送支持物資。到最后兩個人要登頂時,亨特已經親自把物資供應延伸到了距離頂峰垂直距離只有610米的地方。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在團隊的幫助下才能達到最高峰,無論是高山還是事業的最高峰。
去年7月黃怒波第二次登慕士塔格峰時,沖頂被安排在半夜,黃怒波穿著笨重的沖鋒衣、羽絨服,戴著厚手套,“像一只大熊貓”,從2點走到4點,在刺骨的寒風里,黃的意志力漸漸衰退,每腳踩下去都向后滑,登山杖也幾乎失控,那一刻,他提出了放棄。但是登山隊的旺加隊長站在他身后,不讓退,并鼓勵他,“繼續走一小時就到了”(其實遠遠不止)?!拔沂钦娴囊徊蕉疾幌胱吡?,”黃怒波說,“一個隊友走出去10步,然后轉過身來,看著我,讓我再多走10步,我一步一步走到那個隊友的身邊,然后是下一個10步。其實,在我往前走的時候,我前面的隊友在偷偷向上移動,每一段我可能都走了20步?!本瓦@樣,一步又一步,黃怒波終于見到了作為慕士塔格峰頂標志的兩塊黑石頭。
合適的合作伙伴可以助你登上高峰,規避風險,但是要建立一個適合的登山隊并不容易。著名登山家王勇峰有句名言,“選擇隊友比選擇老婆還重要?!睂Σ缓线m的隊友,要果斷地讓他出局。
《新周刊》的社長孫冕曾跟王石去過北極,王石去南極時,卻沒有帶他。在王石完成“7+2”的慶功宴上,孫冕悄悄地問王石:“為何不帶我?”王石神情凝重地回答:“你知道你的毛病嗎?在北極你丟三拉四的,一會丟羽絨服,一會在帳篷里又燒了羽絨服的袖子!如果你想登珠峰,這都足以令你丟命,別說羽絨服,丟一只手套就沒命?!?/p>
企業的成功同樣依賴于由合適人才構成的團隊。在企業中建立一個適合的團隊,也跟登山一樣,要經歷時間的考驗和同甘共苦的磨練。
黃怒波創業后,幾個舊日部下齊齊投靠,黃最初對他們很信任,他自己關心戰略布局,把財權人權物權都交了出去,但這些人卻私自聯合注冊了自己的公司,還把中坤一層辦公樓的產權也轉到他們公司名下,幾千萬元不知去向。黃在得知真相后迅速采取了行動:“一場酒后,我單身闖豺窩,踢奸賊,踹碎了門玻璃,把所有人統統趕出了公司大門,連夜從外地企業調保安調干部進京,封閉了所有人的辦公室電腦……不出幾日,這些廝已被統統掃地出門,而且保留了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p>
現在中坤的團隊讓黃怒波很是驕傲。中坤現在的總裁焦青跟黃怒波相識于18年前,兩個人是從共同患難中結成的伙伴。就像在登山中,最值得信任的伙伴常常是你目睹他一次又一次竭盡全力的人,在企業中,最值得信任的人也是那些一次次竭盡全力將事情做好的人。焦青就是這樣一個人。
當年為了創業,黃怒波在山西太原開了個中檔旅館。那時候北京還沒有高速路通太原,路奇堵無比,常常出發前要帶足兩天的干糧、水和各種應急設備。在入住中坤總部前,焦青在這家賓館做了5年的經理。焦青帶著六七個人打地鋪,含辛茹苦,把一個賓館做成了兩個,做成了山西的十佳企業,為中坤的發展打下了基礎。黃怒波不無感激地說:“中坤有今天,多虧了有焦青?!?/p>
當談到為什么讓焦青做總裁時,黃怒波的回答是,“厚道,有上進心,與我有默契,能明白我的意思”。而在談到黃怒波時,焦青說:“我對老板是信任的,我知道該怎么做,所以我努力去做?!爆F在他的手機70%的通話時間都是和黃怒波通話。
現在的中坤,核心管理層像焦青這樣十多年前就跟著黃怒波共同走過來的有六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