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是信心匱乏的時刻。對經濟陷入長期衰退的擔憂令每個人惴惴不安。財務高管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為憂慮。根據本刊美國版近日進行的商業景氣調查,接近90%的受訪者認為,在2009年年底之前,經濟增長無法恢復到正常水平。
然而,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研究生部的伊薩克·本-戴維(Itzhak Ben-David)指出,盡管有充足的理由對經濟前景充滿擔憂,但CFO們通常都保持樂觀,實際上,有些CFO是過度自信了。
難道被調查的CFO言不由衷?很難想像。本-戴維以及杜克大學福庫商學院的教授約翰·格拉姆(John Graham)和坎貝爾·哈維(Campbell Harvey)在最新發表的論文中指出,總體來看,CFO過于自信。過于自信的CFO傾向于在估算現金流的時候應用更低的貼現率,并且給項目估值更高。其公司投資更多、負債更大、支付股息的可能性更小。多點出擊也是特點之一,因為信心爆棚的CFO傾向于同時進行多個項目。
對每位高管而言,自信都是必需的素質。但如何把握自信與過度自信的界限呢?本-戴維及其同事通過衡量CFO對股市的預期進行判斷。這些研究者在六年期間調查了7000位CFO,詢問他們對標準普爾500指數一至十年間回報率的預測,并了解他們對自己預測的確信程度。盡管多數CFO在選擇的時候非常自信,但他們的正確率僅有38%。CFO對股價預測的確定程度和他錯誤判斷的頻率與其信心水平相關。
對過度自信的CFO而言,風險項目顯得比實際情況更安全。研究者在論文中寫道:“過度自信的管理者低估風險,因此會在風險過高的情況下采取行動?!碑斎?,冒險行動的管理者如果成功將獲得豐厚的回報,能夠在公司內晉升。將在6月份加盟俄亥俄州立大學費雪商學院的本-戴維說:“如果充滿自信,你將更容易在組織內晉升?!?/p>
本-戴維指出,充滿自信的CFO通常會低估競爭對手和市場的智慧。在進行財務選擇的時候,他們可能給公司股票以錯誤的定價,因為在他們看來是市場低估了其公司的價值(這種假設也可以解釋為何他們有回購公司股票的傾向)。
過度自信也有可能使并購毀于一旦,因為對協同效應的篤信會掩蓋并購中真正的障礙。本-戴維說:“當過度自信的CFO宣布并購消息時,他們從市場上得到的反饋通常是負面的?!?/p>
埋下禍根
CFO的信心過高會導致災難嗎?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凱瑟琳·施蘭德(Catherine Schrand)和薩拉·澤曼(Sarah Zechman)稱,這是一個逐步惡化的過程。兩位研究者在新論文中把過度自信定義為:對不確定的結果持有“不切實際的樂觀信念”。她們認為,這種傾向通常會在財務報告中有所體現。出現這種態度,往往意味著離財務欺詐為時不遠。
為了說明這種關聯,她們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1996年至2003年間發布的《會計及審計實施公告》(AAER)來對欺詐案件和欺詐行為的原因進行判斷。她們發現,財務欺詐在高增長和高波動的行業比較常見。她們也對上述行業中進行欺詐的企業和未進行欺詐的企業做了樣本比較。
施蘭德和澤曼發現,在高波動行業,企業的財務欺詐通常起源于對未來的過度樂觀。當業績走弱的時候,企業高層可能會在季報中稍加虛報,期待著未來情況會好轉。但事實上往往更加惡化。她們寫道:“最終,管理層唯一的選擇是通過偽造文件和進行所謂的會計更正來欺詐,并因此受到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指控?!?/p>
施蘭德以電腦制造商Gateway為例說明了過度自信的危害。2000年,Gateway收入下滑,原因是希望融資購置電腦的顧客持續流失。為了提升業績,Gateway開始為不具備資格的客戶提供信用貸款。由于其銷量是貸款項目拉動的,所以Gateway需要持續增長才能維持資金鏈,結果權宜之計演變為一場災難。后來,證券交易委員會發現Gateway沒能披露真相?!叭绻麄円庾R到貸款項目可能需要5000萬美元資金支撐,我想他們不會那么做?!?施蘭德說。
適度有益
盡管過度自信的危害很大,但也有很多人認為信心過度總比信心匱乏好。曾在上世紀90年代擔任IBM和克萊斯勒(Chrysler)公司CFO的杰瑞·約克(Jerry York)就是非常自信的人。他說:“所有企業高管都應該對自己所做的事情充滿信心,他們不僅需要把公司員工的最佳狀態調動出來,還要能夠爭取公司之外的資源?!比欢?,信心也是雙刃劍?!叭绻腥诉^度自信卻能力不夠,那么他對任何企業都會有危害?!?約克說。
去年,杜克大學的西蒙·杰維斯(Simon Gervais)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伊泰·高斯坦(Itay Goldstein)做了一項關于過度自信的優點的研究。他們認為,過于自信的人往往會工作更努力,并且為了實現自我期望,他們也效率更高。過于自信的企業高管能夠激勵員工,并且與本-戴維的觀點不同,他們認為在并購談判中,高管的過度信心可能非常有價值。對于公司價值的過高估計將會推動艱難的談判過程,不管是收購還是出售,都有可能幫助公司達成更好的交易。
也許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關于信心的看法最有份量。他寫道:“只有當理性算計得到生物本能的支持和補充時,個人主動性才是足夠的?!边@位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觀察到成功的商人都有“天真的樂觀主義”,他們必須將終極虧損的念頭拋諸腦后。
歸根結底,可能信心是個程度的問題。信心以不同方式呈現,既可以成為企業高管的資產,也可以成為負債,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通常,CFO們把自信看作核心競爭力。施蘭德說:“我們接受CFO們的觀點,過度自信的積極影響在某些時候可能超過負面影響?!?/p>
當然,恰當的信心是市場的強心劑。缺乏信心將導致失敗。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Christopher Cox)就曾經表示貝爾斯登(Bear Stearns)的失敗是“缺乏信心,而不是缺乏資金的結果”。
對于企業來說,信心公式中缺少的因素可能是自省。正如約克指出的,企業高管必須善于從多種渠道收集信息,善于聆聽他人的看法。更好地強調其他潛在結果的存在將有助于改善決策,一起商討則能避免頑固地堅持己見。和其他一切事情一樣,信心過度必須被納入整個管理層的考慮范疇。施蘭德說:“并不是說過度自信不好,而是要對此有所意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