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型企業的特點
| 1、戰略為目標的學習階段 1) 公司定期評估并適度調整方針和戰略; 2) 學習過程融于政策和戰略結構之中; 3) 管理行為被看成是對經驗的理性選擇; 4) 公司的經營計劃在行動過程中形成和完善; 5) 為保證計劃的不斷完善,要進行有目的的小規模實驗,并建立反饋回路。 2、共同制定政策 1) 公司的全體成員都參與政策和戰略的制定; 2) 股東對公司的政策有重要的影響; 3) 承認公開的分歧,并在沖突中達成共識; 4) 公司政策體現所有成員的意志,而不僅僅是領導者的意志; 5) 對計劃的討論或爭論常會產生有利于制定戰略和政策的觀點。 3、建立信息交流系統 1) 信息用于提高溝通效果,而不是用于獎勵或處罰的; 2) 依靠信息技術去建立數據中心和溝通聯絡系統,以幫助員工了解形勢; 3) 任何時候,只要按一下鍵盤,就可以得到你所在領域或部門績效的信息反饋; 4) 人們真正理解系統中變化的性質和意義,并依此理解得到信息; 5) 信息技術用于建立數據中心和信息通訊系統,有助于企業全體人員了解形勢并做出正確決定。 4、建立“學習”會計、控制系統 1) 建立“學習”的會計、預算和報告系統; 2) 每個員工都感到是對其資源負責的部門或單位的一部分; 3) 會計及財務既是計帳者、統計者,又是顧問和建議者; 4) 控制系統的設計或運行以其使用者的需要為準; 5) 財務體系為部門和個人提供風險資本。 5、內部市場化 1) 部門間相互把對方看作供方和需方,通過協商,就質量、成本、交貨等達成一致; 2) 每個部門致力于滿足它的內部顧客,并始終清楚真個公司的需要; 3) 部門間自由、坦誠對話,既有競爭,又有相互幫助; 4) 管理人員的手段方式是溝通、談判和訂立合同,而不是實行嚴密的控制; 5) 部門、單位均能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6、彈性獎勵體制 1) 對于獎勵機制的基本認識和價值達成共識; 2) 對“獎勵”的性質進行深入研究; 3) 對多種獎勵系統研究、討論和嘗試; 4) 大家都參與確定獎勵系統的性質和形勢; 5) 靈活的工作模式使得人們做出不同貢獻、獲得不同獎勵。 7、能動性的組織結構 1) 各職務、角色的設計具有彈性,為體驗、發展和適應留有空間; 2) 評價體系為學習和發展服務,而不是為了獎勵和處罰; 3) 盡管有規則和程序,但允許通過不斷的評審和協商加以修改; 4) 各單位和部門被看成是動態設置,可以隨形勢的變化而增減; 5) 不斷嘗試新型結構 8、哨兵式的組織成員 1) 所有工作人員都有責任對公司以外的信息進行收集、反饋和報告; 2) 公司的所有會議均應包含對經營環境進行研究的議程; 3) 定期會見顧客、供應商、攝取成員等代表,以了解他們的需求; 4) 有相應的系統和程序負責收集、整理和分享從公司外部獲得的信息; 5) 能定期收到關于經濟、市場、技術發展、社會、政治時間和世界趨勢等的信息,對這些信息內容將如何影響公司進行研究。 9、公司之間的學習 1) 定期與競爭對手協商、交換看法和信息; 2) 公司人員與商業伙伴(包括供應商、顧客和競爭對手)進行接觸; 3) 與供應商、顧客和股東共同學習; 4) 與供應商、顧客、和競爭對手共同投資,以開發新的產品和市場; 5) 使用基準尺度,目的是向其他產業學習其最佳企業實踐活動。 10、學習氣氛 1) 如果在這里出現任何問題,可以從學習中得到幫助、支持和收益; 2) 人們專門抽出時間,對自己的時間活動提問、分析、討論和學習; 3) 員工普遍抱著持續發展的態度,始終努力學習,不斷提高; 4) 人與人之間的各種差異--青年和老人、男人和女人等等被認識并被看作是學習和創造的基礎; 5) 當你有問題時,完全可以正常地詢問周圍人,直到得到所需幫助或信息。 11、所有人都有自我發展的機會 1) 企業的所有成員都有自我發展的預算--他們決定自己所需要的培訓和發展,以及所能負擔的費用; 2) 整個公司在開放基礎上有許多機會,材料和資源可以為學習所利用; 3) 股東可以利用自我發展資源; 4) 鼓勵人們在正確的指導下,承擔責任; 5) 評價和事業計劃焦點集中在對個人學習需求的探索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