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角色是供應商,我是質量經理,經常和SQE打交道,工作也8年了,看到常常有人談SQE如何幫助供方提升,常常抱怨供方這個也不懂那個也不知道,常常抱怨供方就是不愿意提升……今天我想說說我們心里想說的話。
有時候客戶認為為“沒有好的供應商”,其實也可以引申為“沒有差的供應商”。
從利益論:沒有哪個供應商愿意做不好的產品賣給客戶,等著客戶去處罰他;
從工作論:沒有哪個供應商愿意交付了產品之后,等著的是不斷的報告和退貨;
從內心論:沒有哪個供應商愿意不按照客戶的要求去生產,也就是像我這樣的,同樣是打工,我自始至終就不想被客戶劈頭蓋臉的罵,然后我還要笑臉相迎。
所有的事情都要一分為二去看待。那么現在,我們返本溯源,作為客戶端,你們自己做了什么?
1、當初這個供應商為什么會進入客戶的供應鏈,畢竟他的軟硬件是經過評審的,且評審合格的;如果沒有經過評審就納入到合格供應商清單,那么最大錯誤應該是客戶。
2、任何項目的開發,作為客戶給供應商的初始資料是否完備,對歧義的地方是否明確指出,決定了供應商是否能夠嚴格按照要求去做;如果沒有提供和指出,供應商做不到的錯誤還在客戶本身。有很多客戶,在圖紙還沒有最終凍結就要求我們開模交樣,TS規定的APQP哪里去了,僅僅是紙上談兵嗎?
3、在供應商遇到問題的時候,作為客戶是否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幫助;放羊式的管理,不在雙方可能存在偏頗前進行校正和溝通,是維護不好供求關系的。供應商年降都到了賠本兒的邊緣了,采購還強行進行年降,讓我們怎么辦?建議公司采購都去專修一下成本核算。
4、根據供應商的具體現狀,確定合理的質量保障協議和相關指標;沒有具體且合理的目標,誰做起來都會覺得無所謂(沒懲罰,或罰過渡),特別是相應合理的處罰措施。但是也不能亂開罰單,在事故沒有界定清楚前,不要先斬后奏。我們作為供應商,也是講道理的,我們犯了錯接受懲罰也是應該的,但不能什么解決不了的亂子都往供應商這邊推。
5、合理的體系維護是必要的,但是體系那個證書是完整的文件是否適合我們具體的每一個供方么?體系的基本點是做好標準化和有效執行,當供方能夠做好標準化的時候,就基本能夠有效提供穩定的產品,此時就可以引導其提升;而不是強制要求所有都搞好。
6、什么叫合格?在質量/體系標準中,對合格的定義,滿足標準。很多時候,客戶退貨或者判定不合格的時候,常?;诳蛻魞炔慨a線不能使用,而不是以書面的標準界定的。這個時候我們往往是作為弱勢群體迎合客戶,如果不是很大的經濟損失我們也就接受了,但是我想說的是,作為客戶應該把標準全部透明完整的總結好并下放給供應商,不要項目量產了還存在不能夠量化的隱含條件。
7、為什么進料檢驗總是發現不合格?嚴格來說,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符合設計要求的產品,而一個資深進料檢驗人員,是可以在這任何好的供應商身上找到對其不利的東西,但是絕對不影響客戶自己的使用,那么作為客戶應該建立合理的進料檢驗規范,規定只允許嚴格檢驗哪些方面,如何檢測,檢測點取在什么位置上等等,對哪些方面可以適當放寬,這些條款都必須量化。
說到這里,我們供應商是絕對不想交付不好的產品給客戶的,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