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就是從供應商開始一直到滿足最終客戶需求為止的整個供應關系網絡,包括原材料、外購件和服務的供應商、生產制造商、分銷配送中心、運輸商、批發商、零售商和客戶各個參與方。
精益供應鏈:所謂精益就是要發現流程中沒有附加值的環節與步驟,核心在于減少各種浪費。因此精益供應鏈就是指那些無附加值的供應環節、流程或步驟被發現、減少直至消除,從而達成零浪費,即精益化的供應鏈。浪費常常來自于7個方面,即TIMWOOD。
T – Transportation,不經濟的運輸
I – Inventory,高企的庫存
M – Motion,多余的動作
W – Wait,無謂的等待
O – Over Processing, 過多的處理過程
O – Over Production,過量的生產
D – Defect,不良品
敏捷供應鏈:敏捷即快速響應的能力,敏捷供應鏈也就是可以快速響應客戶需求并滿足客戶需求的供應鏈。一般而言,敏捷供應鏈的獲得創建于精益供應鏈基礎之上,一個無附加值、無浪費的供應鏈是達成“敏捷”的基石。另外,敏捷供應鏈還通過創造供應鏈中各方良好的合作關系來達成,并提高整個供應鏈競爭力。當然,敏捷供應鏈的構建還離不開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介于供應鏈各個參與方之間及時和通暢的信息交換,如電子看板系統、協同計劃、預測與補貨系統(CPFR)等。
雖然精益供應鏈和敏捷供應鏈之間有著天然的聯系,但是通常也認為二者之間存在一些差異,主要的差異來自于其應用場合的不同。
精益供應鏈適用于需求穩定的場合。在需求穩定的前提下,滿足需求的過程相對可控,因而更加有利于并有意義進行相關過程的精益化,通過“精益求精”來持續改善過程,減少和消除不必要的環節和步驟。
敏捷供應鏈則更適用于需求不穩定的場合。在需求莫測的情境中,如果讓滿足需求的過程變得更加具有柔性,這需要供應鏈各方的精誠合作、互信互助、信息共享、協調預測、并行計劃,并適時補給。如戴爾的電子商務系統、思科的虛擬供應鏈網絡,都是敏捷供應鏈的應用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