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有很多關于自己同行的消息:同樣的產品,很多企業生產的就是比我們能賣更好的價錢,客戶也更買賬,在市場很不景氣的情況下,他們也常常能夠獲利,而我們卻面臨虧損。我們認為這些現象產生的根源在于他們產品的質量較我們的更好、更穩定。
誠然,決定產品質量的因素有很多,大體可分為客戶因素和主觀因素。像原材料、機器設備、生產技術、人才等,我們稱之為客戶因素,這些并不由我們個人決定;而主觀因素則主要指人為因素,我們沒有嚴格遵循既有的標準流程、或者我們“粗心大意”、“隨心所欲”等。
很多生產型企業會推進5S、6S現場管理,旨在改善生產現場,打造一個干凈、整潔、有序的生產現場環境。雖然很多企業堅持了一段時間,而多數企業最后是無果而終,效果并不很明顯,很多人認為5S是在浪費時間,“生產就生產,天天搞衛生做什么”這樣的聲音時常能感覺得到。
5S、6S、五常等等生產現場管理方式最先是日本人發明的,也最先在日本的企業應用,事實上,這也是日本致勝的重要武器之一。雖然五常并不能和產品質量直接掛上鉤,但很明顯的是:干凈、整潔、有序的環境顯示的是我們企業的精神氣,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才能生產出質量過硬產品,也才能夠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梢钥隙ǖ氖?,在一個臟、亂、差的環境中是不可能持續出**的,而且在這樣的環境里,會嚴重影響員工的士氣、工作的心情。同時,提升產品質量很關鍵的一點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心以及對自身工作、產品的投入。
一位業界的前輩跟我講過一個他親身經歷的故事,他說很多年前,他在日本買了一臺相機。有一次在海上使用,不小心被海浪打中,相機壞了。由于不是一款主流相機,要維修,必須送回到日本廠家。
之后,他托一個出差去日本的朋友把相機送到廠家維修。過幾天,朋友反饋:日本廠家師傅回復,可以維修,但維修成本高昂,和新買一臺的價格差不多。前輩聽維修費用這么高,覺得不劃算,打算新買一臺。這時他的朋友說:日本廠家師傅叮囑我轉告你一句話。前輩問:“什么話?”他的朋友說:“廠家師傅還是希望你修這臺相機?!鼻拜叡硎疽苫螅骸皬S家明知維修比起新買一臺相機是劃不來的,為什么還要我修呢?”因為,廠家師傅說:“每臺機器都有它自己的生命。相機壞了,就好比一個人生病,你治好它,生命就得以延續。當然也可以重新買一臺,但那是另一個生命了?!鼻拜叜敿礇Q定花多少錢都修原來的相機。為什么?他進一步解釋說:“因為感覺到日本人視產品質量如生命的精神,深深為之震撼!”
據我的了解,很多傳統的行業以2012年為分水嶺,在這之前投資總會贏利,而且利潤還比較可觀,而2012年后,企業在投資贏利方面,卻每每顯得力不從心。
很長時間以來,很多企業在提“向管理要效益”,在我看來,管理產生效益的核心是精細化管理,精細化的前提是我們要打造一個干凈、整潔、有序的生產環境。我們每個人要重視產品的質量,要像愛惜自己的眼睛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