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戰略方針,讓營銷這個曾今被人輕視的職業漸漸變得不再默默無聞,營銷人也因此日益在經濟舞臺上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今天,隨著經濟市場化進程的加快,現代市場對營銷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在計劃經濟時期,無論是從大眾稱謂還是從崗位職稱上來看,在眾多人的眼中,營銷人就是供銷員。當時,市場供需特征供不應求,需求特征明顯。供銷員只需帶上身份*明和產品,就可以找到指定的市場和買家。供銷員的業績和計劃分配的收益也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而且,在企業內部看來因為市場供不應求,供銷員之間的能力表現,也得不到標準驗證。唯一能夠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那就是酒!60年代出生的營銷員,基本上都經歷過“煮酒論英雄”,酒量代表銷量,駕馭酒場就能英雄市場!筆者因為不善喝酒,在后來的營銷職業進程中,也時常遭遇眾多客戶的質疑!“營銷人,哪能不會喝酒?”。
但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集體經濟和私有經濟的并存日益加快,市場化的進程也日益加快,私有經濟的多元化發展競爭態勢。因為,市場需求在經過最基本的物質保障后,市場需求也呈現多元化。而且需求多元化表現得越來越細,從最初的物理需求低功能,到材料品質需求的高功能、從功能單一到功能多元,從傳統到時尚,從“迷信”到信仰和科技!從簡單到舒適、奢華!從物質到精神!……而且這種多元化不僅發生在某一個領域,而是發展到每一個具細的產品。這種市場需求多元化已經明顯的導致市場供應急劇分類,停留在同質化市場供應競爭的企業經營者生存愈發困難。企業為了在現代市場競爭中規避競爭風險,對營銷人的素質要求自然會越來越高。因為需求主宰的現代市場,營銷已經成為一個企業不可或缺的呼吸機!
我曾今在“看看你在賣什么?”這篇文章中,描述過不同時代銷售人員的特征,“60年代賣酒、70年代賣“?!?、80年代賣藥、90年代賣字、21世紀賣品牌”這是對銷售特征的一種形象描述和預測。也是對在不同市場變化的前提下擬出的不同應對方法。但對于現代營銷人來言,如果僅僅停留在市場應對層面上永遠不夠,因為應對特征的同質化,同樣不能規避市場競爭的威脅,最終影響自己能否真正的幫助企業適應市場和駕馭市場。
最近,我在咨詢工作中,看到部分營銷人的“出招”要么就是同質效仿,要么就是片面追求離奇,可是收效甚微!部分企業經營者也一樣,跟“奇”而上,不但達不到預期收益,反而拖累自己和企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從“出招”開始就背離了市場的立體需求。從主觀上來看,在于我們在面對需求環境復雜的情況下,不能做出深刻的分析、形成果斷的判斷,出招自然盲目臆斷!結果只會浪費資源,還會打擊企業經營者和自己的自信心!
由此看來,我們必須針對市場的需求變化,審視自己針對市場需求的應變能力。面對新時期的市場特征,提高自身的本領!但是,學習和提高自己的“功夫”關鍵還要把握方向,因為“方向不對,越走越乏味”,“方向選對,越走越有味”。
結合當今市場的特征和營銷咨詢實踐,依個人判斷,我們有必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去武裝自己。
其一、發現需求
發現需求猶如“探寶”,一個營銷人如果能夠科學發現市場需求,無疑會占盡先機。
現代市場需求特征表現不僅多元化,而且因不同市場因素的干擾,在不同的區域市場空間里需求特征各異,如果僅僅依靠成熟市場、成熟的經驗去全面掌握市場需求的特點,往往會“劍走偏鋒”,應對需求變化的招數也會失去靈驗。如果應付競爭的手段一旦同質化,往往就會把很多營銷人和經營者領到很窄小的區間里,于是大家就會在一個個小空間里“搏殺”!,最后的結果是彼此“筋疲力盡”,即使是抗風險能力強的企業和經營者,也只能是勉強維持經營。
在困苦的市場競爭中,很多經營者無奈之中,要么主導和激化競爭的強度,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排斥對手,祈求堅持到最后,因為畢竟“剩者為王”。要么,“隨行就市”跟在先行者后面“賽跑”。結果,市場業績始終都不會出現“新天地”。
如何擺脫困境,不僅對企業還是企業的下游合作伙伴而言,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很多企業經營者都希望,自己雇用的營銷人能夠“危難之處顯身手”,找到突破的捷徑。這也是很多在崗的營銷人經常面臨的壓力。
因為,往往很多未來能夠帶來市場變化的需求特征呈隱性,甚至是處在孕育期。這就需要我們去深挖市場,從表及里去發現新需求。在發現新需求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結合企業自身的資源,從已有的基礎資源上出發,剖析阻礙市場進展的因素,分析自身產品的壽命周期,分析產品的受用人群,以及消費者的消費習性趨向。特別注意的是要結合產品與消費群,要明確自己到底要服務哪些消費群,這些消費群的規模變化可否得到控制。如果消費群一旦鎖定,就要深入調研目標消費群的消費個性取向,而且要在企業內外部進行批判式的論證。一旦論證被通過,這些被論證通過的需求特征,就會直接形成企業產品或服務相對應的市場定位疇型。
另外,有些時候我們還必須糾正一些錯誤的看法,很多營銷人不加分析,以為從下游客戶那里捕捉到的信息反饋,就片面地認為是典型的新需求。這些信息反饋有些不可否定的具有一些建設性的特點,但是大多夾雜有主觀感**彩。雖然如此,我們也不要抱著不忽視的態度,要進行綜合分析,既要肯定也要在肯定的基礎上從批判的角度出發,才能保證不會出現臆斷的市場策略。
發現需求,還不僅僅表現在企業產品的市場策略上,如服務方式、運營模式、合作方式、管理方法、市場推廣、宣傳和公關等等。一個現代營銷人如果能夠在營銷工作過程中,全面培養自己樂于發現需求的職業習慣,就會在工作積累中提高自己發現需求的能力,也就會在企業市場經營困難產生時迸發出智慧的火花,而你的智慧一旦轉化為生產力,你就會由此變換職業角色,上升到新的職業高度。
其二、滿足需求
需求特征一旦明顯化,營銷人必須重視對需求的滿足。
首先,必須正視對需求特征的科學認識,一旦認定就必須堅決支持對需求特征的判斷意見,而不是左右動搖,否則就會錯過時機。很多企業經營者或經銷商都曾今經歷過與市場良機擦肩而過的厄運,原因就在于對需求特征認識不夠堅定。而作為營銷人,要么是服務于企業決策,要么服務于經銷商的指導與幫助,營銷人此時此刻如果懷疑自己,自然在營銷獻計或決策上缺乏果斷,面對企業經營者和經銷商就難以形成強勁的“推力”。
其次,要設計滿足需求的計劃。
很多企業在職營銷人經常抱怨企業,不能夠圍繞需求做文章。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圍繞需求特征,營銷人缺乏滿足需求的系統計劃,如要對需求特征進行區域分類、層次分類、時間分類和實施計劃方案的擬定,同時還要對滿足需求的資源進行盤點,結合實際資源特征,編制可實施可行的資源投放計劃,不要忘記對資源投放計劃的風險進行規避和預測。
再次,要科學落實滿足需求的計劃。
在滿足市場需求計劃實施的過程中,一旦擬定的計劃一經通過,就要逐步落實。對于戰術性的資源投放,要結合短期市場收益的彈性表現進行評估,對于戰略性的資源投放,在資源不足全面投放或投放風險較大的情況下,集中到點投放。運用保齡球策略,集中精力打1號瓶。一旦市場需求特征在得到滿足后,市場業績出現反彈,滿足需求的計劃實施力度和進程要加速放大,避免貽誤市場戰機,規避需求特征被競爭對手發現后的跟進動作帶來的競爭沖擊。否則,就會因為投放速度的緩慢而淪為苦心制作“嫁衣裳”的冤婦。
最后,要注意對滿足需求的市場活動進行總結。
一個營銷人,如果在滿足需求的過程中不善于總結,就不免會出現浪費時機和資源。不總結,經驗就不會得到及時地推廣,無疑會影響業績得到快速放大的幾率,同時缺乏及時總結,也發現不了問題和教訓,問題和錯誤就可能會蔓延。
其三、創造需求
隨著經濟競爭的日益白熱化,經營者日益需要摸索一條在一定的周期“無人可及”的發展之路。這就要求營銷人能否具備“x光”作業的能力,穿透現有市場的種種現象和本質,挖出帶有前瞻性、變革性的隱性市場需求。
如匯源在水果市場競爭激烈的時候,匯源把口吃的水果,轉化為液體的飲品,匯源果汁也因此在市場上獲得驚人的業績表現。
再如,把對農作物有害的昆蟲,變為上等佳肴,還引出一條養殖產業鏈的“菜青蟲”在南方的部分酒店異?;鸨?。
還有一些趣味性的包裝食品,往往都是在市場夾縫中,脫身而出,讓競爭者始料不及,深感嘆息!
而且,這種創造性的需求,一旦得到被消費者發現,市場態勢會向兩個積極有利的方面變化,要么銷售業績快速反彈,要么制導市場的新格局,很快能讓經營者成為關注的對象。很多起初源于大膽設想的奢侈品,就屬于創造需求手法帶來的產物。
當然,創造需求不是一日之功,營銷人必須在掌握了全面系統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借用大膽的設想,還要經過多次嘗試性的實踐。思想探索和實踐經歷越多,創造需求的欲望才會相繼增強,否則,就可能成為空想主義者!
其四、推廣需求
需求推廣對營銷人而言,就是要把需求特征傳播給下游的合作者,再由合作者傳播給消費者,或者直接傳播給消費者。對于前者而言,營銷人必須學會激化合作者看待需求特征的眼光,一方面要培養合作者看待需求的眼光,另一方面要去發現有眼光的合作者。
營銷人必須針對不同的目標去組織資源,面對合作者,我們要把主導需求的各項潛在的和顯性因素逐一的羅列出來,分析利弊分解和規避風險,指出有利于支持滿足需求的有效路徑,才有可能讓合作者和我們站在同一條戰線上來,這不僅需要營銷人施展自己的演說推廣的功夫,還要施展自己滿足需求的實戰技能,與合作者分享事實案例。讓合作者看到陽光大道。對于那些有眼光的合作者,要強化其暫存在腦海中的模糊概念,變模糊為清晰而堅定,使之與我們志同道合、同心同德!一次不行,多次分級深入,堅決剔除“貌似神合”的游離合作狀態。
面對消費者,推廣需求既要讓消費者看到你的產品或服務充滿陽光、又要保證消費者體驗陽光消費。從產品設計開始,我們就要保證產品所提供的物理功能屬實,品質穩定,此外還要考慮外觀的舒適和雅致程度,另外不要忘記產品的外在包裝同樣重要。不同的產品所面對的消費人群也不一樣,并不是價格趨低對消費者而言,就能看到陽光。因為,消費者除了消費產品的物理功能之外,很大程度上看重的是消費所帶來的消費價值需求。低價不一定能折射出消費者內心的價值需要。推廣服務上除了語言自然優美、還有行動快捷高效;既講求終端形象,還講求終端的精神;除了微笑迎送客,還要售后的責任性的回顧。
此外,我們還必須考慮如何支持和保護合作者與消費者,這就需要我們制定科學的傳媒推廣和公關推廣計劃。既要讓合作者肯定自己的眼光,又要讓消費者感觸到陽光消費的快樂。因為,無論是合作者還是消費者,大家都需要安全保障。我們一旦進行傳媒推廣和公關推廣,就意味著要承擔社會責任,接受市場和社會監督。因此,我們就要學會科學地制訂推廣計劃,否則,就有可能因為計劃不周或計劃本身就缺乏“陽光”而出現違法現象,連自己都保護不了,談何保護合作者和消費者。而且,這樣的危機案例在很多大型企業也多次出現,問題嚴重的甚至給整個企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最終還波及到社會大眾的利益(如乳業制品08年的行業事件)。
中國營銷人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的市場培養,今天我們到底走到了哪里?,明天我們又要走向何方?這是我們自己必須要時刻斟琢的問題,否則,就可能是原地踏步!因為需求在變,而自己還工作生活在原來的習慣里,思想觀念得不到更新,就只會絆住自己前行的腳步。發現需求、滿足需求、創造需求、推廣需求,就有如汽車的四個輪子,車輪好,才能保證自己跟上變化的路途,保證自己安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