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網絡設計決策包括設施作用的分配,制造、倉儲或運輸等相關設施的布局,以及每個設施的產能分配和市場分配。供應鏈網絡設計決策分為以下幾種:1.設施作用:每個設施應該起什么作用?在每個設施中有哪些流程或操作?2.設施布局:設施應該定位在哪里?3.產能分配:每個設施應該分配多大的產能?4.市場和供應分配:每個設施應該服務哪些市場?每個設施有哪些供應源?網絡設計決策對績效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因為它決定了供應鏈的配置并設置了約束條件,其他的供應鏈驅動因素只能在約束條件內被用來降低供應鏈的成本或提高響應性。
設施選址決策對供應鏈的績效有著長期的影響,因為要關掉一個設施或將它轉移到其他地方的成本很高。一個好的選址決策能幫助供應鏈在保持低成本的同時具有響應性。盡管產能分配比選址更容易改動,但產能決策確實常常會很多年都保持不變。給一個地點分配太多的產能會導致利用率偏低,因而成本較高。設施的供應源和市場的分配對績效會有重要的影響,因為它們會影響供應鏈滿足顧客需求所發生的總的生產、庫存和運輸成本。當市場條件改變或兩個公司合并時,網絡設計決策必須進行重新修訂。公司合并之后,因為原來兩個獨立企業服務的市場存在冗余和差異,合并一些設施以及改變其他設施的布局和作用通常有助于成本的降低和響應能力的提高。
影響供應鏈網絡設計決策的因素有:一是戰略因素。一個企業的競爭戰略對供應鏈中的網絡設計決策有著重要的影響。關注成本領先的企業傾向于尋求其制造設施成本最低的布局,關注響應性的企業傾向于將設施設立在更靠近市場的地方,便利連鎖店網絡包括很多商店以覆蓋一個地區,每個商店相對較小。全球供應鏈網絡通過在不同國家發揮不同作用的設施,能夠很好地支持公司的競爭戰略。二是技術因素??色@得的生產技術的特性對網絡設計決策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生產技術顯示出相當的規模經濟性,那么擁有少許高能力的設施是最有效的。相反,如果設施的固定成本較低,那么就可以建立很多當地的設施,因為這樣有利于降低運輸成本。三是宏觀經濟因素。宏觀經濟因素包括稅收、關稅、匯率以及運費等,它們并不屬于個別企業內部的因素。隨著全球貿易的發展,宏觀經濟因素已對供應鏈網絡的成敗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些因素主要包括關稅和稅收減讓、匯率和需求風險、貨運及燃料成本。四是政治因素。所考慮國家的政治穩定性在選址決策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企業更喜歡將設施選址在政治穩定的國家,在那里商業活動和所有權的規則比較完善。五是基礎設施因素。優良基礎設施的可獲得性,是在一個特定區域進行設施選址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差的基礎設施會增加在一個特定區域從事商業活動的成本。六是競爭因素。在設計供應鏈網絡時,企業必須考慮競爭對手的戰略、規模和布局。企業要做的一個重要決策是將其設施設在靠近或者遠離競爭對手的地方。當多個企業的搭配對它們都有利時,正外部性就產生了。七是顧客響應時間和當地設施。定位于那些看重響應時間的顧客的企業,選址必須靠近顧客。如果一個企業在將其產品交付給顧客時采用的是一種快速的運輸方式,那么它可以建立較少的設施并仍然能夠提供較短的響應時間。八是物流和設施成本。供應鏈中的物流和設施成本會隨著設施的數量、布局以及產能分配的變化而變化。庫存和設施成本會隨著供應鏈中設施數量的增加而增加,運輸成本則會隨著設施數量的增加而減少。供應鏈網絡設計也會受設施中所發生的轉化的影響。當加工處理的結果使原材料的重量或體積有很大程度的減少時,將設施選址在靠近供應源的地方可能會比靠近顧客的地方更好??偽锪鞒杀臼菐齑?、運輸和設施成本之和。供應鏈網絡中的設施數量應該至少等于使總物流成本最小化的設施數量。
設計供應鏈網絡的目標是在滿足顧客需求和響應方面要求的同時使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全球的網絡設計決策可以通過四個階段來制定。階段一為明確供應鏈戰略/設計,它的目標是定義一個企業主要的供應鏈設計,這包括確定供應鏈的環節,以及每個供應鏈的職能是內部執行還是外包。階段二為明確區域設施配置,它的目標是確定設施將要選址的區域、它們潛在的作用(功能)以及大概的產能。階段三的目標是在設施將坐落的每一個地區選擇一組理想的潛在地點,地點的選擇應基于對基礎設施能否支持預期的生產方法的有效性分析。階段四的目標是為每個設施選擇一個準確的位置以及為之分配的產能。網絡設計的目標是在考慮每個市場所期望的毛利和需求、各種物流和設施成本以及每個地址的稅收和關稅的基礎上,使總利潤最大化。
在進行設施選址和產能分配時,管理者的目標應該是在給顧客提供適當的響應性的同時,讓供應鏈網絡產生的總盈利最大化。收入來自產品的銷售,而成本卻產生于設施、勞動力、運輸、原材料和庫存。管理者會在兩種情況下使用網絡設計模型。第一種是使用這些模型對設施將建設的位置以及每個設施分配的產能進行決策,管理者做這種決策必須考慮一個時間范圍,在這個時間范圍內選址和產能不再改變(通常以年計)。第二種是使用這些模型將目前的需求分配到可用的設施上并確定產品運輸的線路。在做設計決策時,以下的信息應該是可獲得的:供應源和市場的位置(地點);潛在設施的位置(地點);市場需求預測;每個地點的設施、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每兩個地點之間的運輸成本;每個地點的庫存成本及其與庫存數量的函數關系;不同地區產品的銷售價格;理想的響應時間和其他服務要素。給定了以上信息,我們可以使用重力法選址模型或網絡優化模型來設計網絡。
在對一個供應鏈進行網絡設計決策時,我們應把握以下一些要點:首先是不要低估了設施的生命周期,考慮設施決策長期的后果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設施通常會持續很長的時間并對一個企業的績效有著持久的影響。其次是不要忽略文化的影響。關于設施選址和設施作用的網絡設計決策對每個設施和企業的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設施的選址對供應鏈網絡中所開發的溝通的范圍和形式有著重要的影響。再次是不要忽視生活質量問題。所選的設施地點的生活質量對績效有著重要的影響,因為它會影響勞動力的可獲得性以及他們的士氣。最后是在設施選址時關注關稅和稅收減讓。在考慮國際化選址時,人們會吃驚地發現稅收減讓驅動著選址決策,它往往壓倒了其他所有的成本因素。
綜上所述,供應量網絡設計包括三個部分:1.確定產品從供貨點到需求點的結構;包括決定使用什么設施、設施數量、設施位置、分派給各設施產品和客戶,設施之間應使用什么運輸服務,如何服務。2.空間設計問題:決定各種設施(如工廠、倉庫和零售點)的平面地理位置;確定各種設施的數量、規模和位置;在客戶服務要求和成本(生產/采購成本、庫存維持成本、設施成本和運輸成本)之間尋求平衡。3.設計的時間問題:以滿足客戶服務目標而保持產品可得率問題;縮短生產/采購訂單的反應時間;在接近客戶的地方保有庫存可保證一定水平的產品可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