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師通過掌握以下九種培訓方法,來選擇最佳的培訓模式,達到培訓的效果。
一、課堂講授法
課堂講授法是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模式,也是其他教學方法的基礎,可以說,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培訓師,必須掌握這種方法。課堂講授法適合以知識和理論為主的課程,因為是講授,所以講授的更多是“理論”,很多學院派的老師都是用這種方法。但理論講授并不是講授空洞的理論,而應該講授實用的理論,而且應該講授得更精彩。
理論講授法的主要優點是知識量大,便于掌控;不足是形式單一、學員參與性不夠高、沒有訓練環節。嚴格意義上講,單純的“講授”不是培訓。因為培訓和一般的“講課”最大的區別就是有“訓練”。沒有訓練的講授只能叫講座或者講課。但是任何培訓都必須有“知識的傳播”,因此必須有“講授”,所以“講授法”是所有培訓師必須掌握的一種基本教學方法。
二、演講法
與“課堂講授法”很接近的一種模式是“演講法”。二者有些相似,都是以老師“講”為主,學員“聽”為輔。不一樣的是,“講授”不一定就是“演講”。從內容上看,講授法是以講授“知識”為主,而“演講法”是以改變“態度”為主。從表達方式上看,“演講”比“講授”更多運用了身體語言,注重聲音的變化和情感的運用??梢哉f“演講法”比“講授法”需要更多的表達技巧和知識。講授是傳播知識為主,關鍵在于內容;演講是以轉**度為主,關鍵在于表達。演講具有“知識傳播”和“轉**度”的雙重功能,如果說培訓=傳播知識+轉**度+提升技能的話,那么培訓=演講+訓練。演講成為衡量一個培訓師水平的重要標志,很多管理者并不想做培訓師,但是要參加TTT學習,就是因為他們能提升演講力,而演講力是管理者的必備技能。在實際培訓中,很多時候是把“演講”單獨列出來進行習訓練的。
目前培訓師最欠缺的就是“演講”。很多老師會講課,但是不會演講。從竟爭力角度上看,提升自己的演講力是提高培訓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培訓師的行業竟爭力的重要途徑。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圍繞“演講法”而來的,是把演講有關的內容拆分開來,目的是為了深入地學習和運用。實際上在正式培訓中,這些方法是綜合運用的。
三、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在培訓的過程中,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通過設置案例、分析案例、總結提升等系統的手段實施教學的一種方法。案例教學法和案例說明是不一樣的: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完整的、系統的教學方法,而舉例說明只是列舉某個案例對觀點進行說明,并沒有對這個案例進行深入的分析。
案例教學法的特點和要求:
1、實戰性大家參與分析案例,本身就是一種實戰,包含了知識、態度和技能三個方面的學習和訓練,是將培訓的三個功能完整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方法。
2、典型性選用的案例必須具有典型性,能夠代表某一類現象。同時案例必須具有完整性,如果僅僅是案例的片段,可能會導致“盲人摸象”以偏概全。
3、舉一反三案例分析法要求舉一反三,這就要求案例分析既要深入下去,又要跳出案例,否則就會就事論事,糾結于某個案例而不能自拔,這樣就失去了案例分析的意義。
4、難度大案例分析法比一般的教學法難度大。主要有以下兩方面:
第一、無法采集合適的案例。這是目前案例教學中最大的問題。要讓案例具有典型性和真實性,難度很大。
第二、對培訓師的要求很高。要求培訓師具備很強的駕馭能力,除了要求專業知識的系統和深度外,還要求控場能力、引導能力、**升華能力。也就是說,這是集專業知識、實戰經驗和培訓技術于一體的教學模式,所以一般的老師會用案例來舉證,但是很少用案例教學。
四、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在培訓過程中讓學員扮演某種特定的角色,以這種角色的身份去實施培訓的一種培訓方法。角色扮演法可以是針對某一個環節,如讓學員去扮演某個角色完成一項任務。這種教學方法類似于互動中的“角色扮演法”,只不過作為教學模式的“角色扮演法”要求更高。
特點和要求:
1、對角色的要求要明確。在正式開始前,一定要將角色的具體背景和特點介紹清楚,同時在扮演過程中的各個規則也要闡述清楚。
2、選擇合適的學員擔任角色。角色扮演法對學員的要求比較高,他必須扮演得“像那么一回事”,如果“演技”太差,根本就無法達到效果,反倒會沖淡了主題,破壞培訓流程。
3、多舉一反三。角色扮演結束后也要做到舉一反三,最好是由“角色”來說話,談談自己扮演角色的真實感受,然后由培訓師來引導和提升。
角色扮演法可以是培訓中的某一個環節階段性的角色扮演,也可以是貫徹于培訓的整個過程。通常的角色扮演法只是階段性的。
五、道具教學法
道具教學法是指用某個具體的物體作為一種教學工具,圍繞這個教學工具進行培訓的方法。道具教學法有時也稱為道具法,只不過“道具”有時是假的,有時是真的。在財務管理培訓中的“沙盤模擬”,其實也是道具教學。
道具教學法的特點和要求:
道具法具有真實性和實操性的特點。這也是一種互動的方法。通常,道具法僅僅是培訓中的一個環節。就算是全場實物演示,時間也不要太長。像操作某個設備、機器、工具都可以用實物演示法。
道具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培訓師自己要對道具熟悉,不要出差錯,既然自己是老師,就要求比一般學員的水平高。在實物演示過程中,有時會有學員要求老師首先演示一下。
六、游戲活動法
游戲活動法就是在培訓過程中引入游戲和競爭活動等,讓學員在實際操作中去感受和體會的一種教學方法。
游戲活動法的特點和要求:
1、項目的科學性。選擇的項目一定要有科學性,包括實用性和代表性,要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
2、控場要求高。這種培訓模式要求培訓師有較強的現場把控能力和引導能力。
3、**原則和方法?;顒踊蛘哂螒蜃鐾炅?,需要**結論,不是為活動而活動,不要讓學員覺得只是好玩,而是要從這個項目中**出一些通用的原則和方法。
最具有活動游戲法特點的是“戶外拓展訓練”。這是將“活動游戲”全部納入培訓的一種培訓模式,曾經紅極一時,現在慢慢走下坡路。主要在于項目缺乏創新,另外培訓師的專業水準也是制約其發展的瓶頸。
七、小組競爭法
小組競爭法是指將培訓學員分為各個小組參與競爭的一種培訓模式。小組競爭法并不是單獨的一種培訓模式,而是作為其他培訓模式補充的一種教學模式。
小組競爭法的特點和要求:激發學員的參與意識,提升學員的積極性,實戰性強,控場要求高。對培訓師有較高的控場能力,否則競爭太過激烈,場面容易失控。這也是很受學員歡迎的方式,但不是任何課程都要采用這種方式,主要看主題和學員情況。除了“講授法”、“演講法”以外,態度和技能類課程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這種方法的一個關鍵點是分組要合理。通常,分組的維度有:性別:每個組的男女比例最好一致。年齡:年齡都差不多。體型:高矮胖瘦都差不多(主要用于活動游戲法等需要體力的培訓)。學歷:比例一致,“智力”也接近。崗位:不同的崗位和職務交叉在一起。地域:最好每個小組都由來自不同地域的學員組成。單位:如果學員來自不同的企業,最好打亂,防止“小團體”。
這是一般分組所要考慮的維度。要在一次分組中考慮以上各個維度是很難的,因此必須以某個維度為主,其他的為輔,依據就是“課程內容”。有些培訓師喜歡隨機分組,這種方式不太好。因為這樣可能導致小組的組成差距太大,導致后面的競爭的成績差距太大。我自己分組通常都是以性格特征為主。給學員做DISC人格測試,再依據黃金搭檔的組合原則,將學員分組,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這樣競爭不相上下,更為激烈。
以上七種教學模式是最常見的教學模式,每種模式各有優劣。有沒有新的模式,能夠將以上幾種模式結合起來,集中優點、博采眾長的培訓模式呢?有,就是接下來的兩種模式:情景訓練:講授法+演講法+活動法+分組法+角色扮演法+道具法。情境高爾夫:講授法+演講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分組法。簡單地講,以活動游戲為主的是情景訓練,以案例分析為主的是情境高爾夫。這兩種模式是綜合性的培訓模式。
八、情景訓練法
情景訓練培訓模式是以“情景教學理論”作為指導思想,以情景模擬作為主要特征,綜合運用理論講授、活動游戲、角色扮演、分組競爭、道具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的一種培訓方法。情景訓練法從20世紀90年代誕生以來已經風靡歐美,是目前最先進、最有效的培訓模式,獲得了受訓企業的大力歡迎和贊賞。
情景訓練遵循“四三二一”的操作原則:40%的實用理論講授,30%的管理實戰訓練,20%的典型案例分析,10%的全面總結提升。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講授與體驗互動,情商與智商并用,對學員進行全方面、多角度、系統性培訓,以獲取最佳的培訓效果。情景訓練模式和傳統訓練模式及戶外拓展訓練模式的區別如下:
分析緯度傳統培訓模式,戶外拓展模式情景培訓模式:培訓場地:室內、室外、室內室外結合:培訓主體:培訓師學員學員和培訓師,互動培訓內容:強調知識強調、實踐知識和技能結合:參與方式:腦力為主、體力為主、腦力和體力并用;實施方式:講師講授為主、學員體驗為主、講授和體驗結合;與工作關聯性:專業知識與實際工作相關拓展活動,與實際工作關聯不大情景模擬,與實際工作緊密相關培訓效果一般較好最佳。
九、情境高爾夫
情境高爾夫是將情境管理理論和高爾夫運動結合起來的一種全新的培訓方式,通過設置管理情境,運用高爾夫運動的操作流程,采用全程情境模擬和案例分析的實戰培訓。
情境高爾夫是集課堂講授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實物演示法、游戲活動法、小組競爭法等各種培訓方法為一體的培訓模式,被評為最有實效性的培訓模式。
情境高爾夫包括“情境呈現”(situation) ——“原因分析”(cause) ——“解決方案”(program)。這種模式和高爾夫運動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情境呈現(球場狀況和球手狀況) ——原因分析(分析球場布局、球洞設置、球手的資源) ——解決方案(球桿選擇、擊球順序、擊球)。
情境高爾夫的特點:
1、情境的模擬性。情境高爾夫將整個培訓設計成一種管理情境,參與者充當某個角色,以完成某項任務為背景,將管理情境和高爾夫情境結合起來,依據國際高爾夫的標準18洞,設置18種管理情境,每種情境有3個步驟,每個步驟有4種選擇,學員實戰操作,循環反復,直到18個情境全部完成,并進行相應的評分。
2、案例的嚴密性。情境高爾夫同一般的案例教學的最大區別在于,情境高爾夫的案例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連貫性,前一種情境案例的處理將引出新的情境案例,這樣每個案例之間環環相扣,緊密聯系,真實體現出管理的連貫性和緊密性。
3、學員的主導性。與一般的培訓不同的是,情境高爾夫是學員充當真正的主角,通過分組的方式,通過“聆聽、討論、決議、發表、辯論、總結”等流程,全程參與到培訓中,成為培訓真正的主角。培訓師則為教練,在培訓過程中做課程背景的介紹,負責場景的補充、培訓規則的監督、過程的引導、結論的點評和要點的**?,F場的PK是“情境高爾夫”課程的最大亮點。
4、流程的科學性。情境高爾夫的流程是“課前作業”——“課堂訓練”——“課后作業”培訓前、中、后完整結合的流程。
課前作業:包括情境介紹、角色說明、專業測試、竟賽規則、培訓紀律等內容,要求在正式上課前完成。
課堂訓練:包括理論講授、專業測評、案例介紹、內部討論、觀點發布、要點辯論、總結**等內容。
課后作業: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學員需要做的是效果評估、專業考核以及行動承諾;培訓要做的是對整個培訓提供一份培訓報告,包括對整個培訓的評估,對培訓過程表現的分析、改進意見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