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質量管理工作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只有質量工作做得好,我們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藙谑勘仍浽谄渲鳌顿|量是免費的》中指出,質量改進有助于企業節省資金,從而增加利潤。只有將質量管理實施到位,滿足客戶的真正需求,才會得到客戶的信任,增加企業利潤。
剖析質量管理工作三重境界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說過,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 必經過三種境界,很多后人也推崇他這樣的說法,認為人生應當經歷知之、好之、樂之這三大境界,更有形象地將其比喻為“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字面意思我們不難理解,仔細體會一下,如果將它與我們經常接觸的質量管理工作結合起來,其實也是一種很形象的描述,很切合實際。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這是人生的一個初級階段,我們在不同的年齡會經歷不同的事物,最初接觸一類新事物的時候,我們常常僅能看到事物的表面。對于初入質量管理領域的人來說,最開始的思想意識里并沒有對質量有個正確、準確的認識,僅僅認為質量就是檢測,生產之中做好統計,生產之后做個把關,使得生產線正常運轉,沒有質量事故就好了。這是我國大多數質量工作者的想法,也可以說是質量人的初級境界。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隨著世界制造業不斷地發展,許多新興生產技術與管理模式發展迅速,質量管理工作在中國制造業領域也愈發收到關注,企業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質量管理工作中。質量工作者的工作范圍、工作方式逐漸與以往不同,在這條發展的道路上,許多人開始意識到原來質量工作并非想象的那么簡單,視野越來越寬廣,對于質量的認知也就提高了一個層次。許多質量人常常感嘆,明明我們花費了大量精力與時間,可為什么沒有得到預想的結果,質量管理工作沒有進展沒有突破。漸漸地就變得越來越迷茫,而質量管理也成為了我國制造業面臨的一大難題,我們可以深深體會到自身的知識與經驗不足以解決這一難題。這就是所謂的第二重境界,以為自己已經看清事物的本質,但其實自己還是身處迷茫之中。
第三重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記得曾經大學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再復雜的代數式最終也可能由1+1=2把其推導出”。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發展和演變規律,在質量方面的認識上我認為也可以這樣看待,哲學性的東西在每個行業都能用上的。雖然現在才入行,對質量的了解和所悟還沒有境界可言,甚至有可能無論怎樣耗費精力也達不到這一境界。但是只要每一個質量人愿意不斷地實踐,總結經驗教訓,學以致用,最終都會撥開云霧見天日,“悟”到事物的真正本質。在我國的制造業領域,質量人能到達這一境界的并不多,或許大多數人依然處于第二重境界,但是我們要抱著一顆突破進取的心,掌握萬變不離其宗的本質,靈活運用,追中一定能找到屬于我們的質量管理方法。
質量管理工作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只有質量工作做得好,我們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藙谑勘仍浽谄渲鳌顿|量是免費的》中指出,質量改進有助于企業節省資金,從而增加利潤。只有將質量管理實施到位,滿足客戶的真正需求,才會得到客戶的信任,增加企業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