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商業合作關系的本質是供應鏈協同:鏈接供給側和需求側,是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四流合一”的綜合性協同合作。中國雖是供應鏈大國但非強國,在全球化供應鏈建設上仍處起步階段。
美國對多國發起貿易戰傷害了全球自由貿易體系,但也將加速全球貿易合作新生態的裂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貿易合作潮流,并不會因美國逆全球化的漣漪而停滯,只會以新形式繼續前行。
全球化商業合作關系的本質是供應鏈協同:鏈接供給側和需求側,是集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四流合一”的綜合性協同合作。自“二戰”結束以來,西方跨國企業先行建立了全球化供應鏈分工及協同體系,但卻是個不公平的體系,美歐強國基于美元霸權及其主導的貿易規則和技術壁壘制造了利益鴻溝,使發達國家高居供應鏈上游攫取高額利潤,欠發達國家付出資源、土地、人力等成本,卻淪為下游打工者。
后來者想踏入強者的地盤就可能會被懲罰,蘋果手機能在中國暢銷無阻,而華為、中興進入美國等國卻受阻,就有這方面原因。
長期以來,美國對全球經濟的控制力也體現在對全球供應鏈的控制上。美國政府在全球率先設立了維護其全球供應鏈安全的供應鏈競爭力委員會,2012年制定了《全球供應鏈安全的國家戰略》,每年以總統供應鏈競爭力報告監測全球供應鏈。中國雖是供應鏈大國但非強國,在全球化供應鏈建設上仍處起步階段,直到去年才發布首項部署供應鏈創新發展的政策,將供應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到今年4月明確提出了“融入全球供應鏈,打造‘走出去’戰略升級版”。
走出去總要遇磕絆。美國這輪貿易戰主攻中國科技企業,打的主要就是先進制造業供應鏈的戰爭,這暴露了其舊供應鏈理念的短視和對新供應鏈生態的恐慌。供應鏈的靈魂是協同共生,但美國卻是先己后人,這是一種傳統掠奪式供應鏈。
同樣是推供應鏈,阿里、華為等中企更兼顧利他思維,中國廣泛推動建立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新型“給養式”供應鏈,是在利人中獲得自身價值。
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發展現代供應鏈?,F代供應鏈是基于互聯網商業環境,有別于傳統供應鏈,追求扁平化(去中心化)、互利共生的協同新生態。中國堅持的包容開放、共生共贏等新理念,正在給全球供應鏈生態注入新思維,開辟新道路。
在物聯網、區塊鏈等科技變革下,全球供應鏈協同還面臨諸多新難題、新挑戰,這不只困擾后發國家,也困擾歐美。在當前貿易戰下的供應鏈博弈中,各國都應認清,無視協同共生的供應鏈戰爭將兩敗俱傷。
而對中國企業來講,我們更應認清,無核心競爭力的供應鏈抗爭是以卵擊石,中國企業需在供應鏈上建立基于自主創新的核心競爭力。在此過程中,我們需要以斗爭謀合作,團結各方力量共建全球供應鏈協同的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