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的效果評估通常是培訓后對教學效果做出的評價。然而,培訓效果的達成離不開講師對培訓全程的監督,整個過程中需要更多的評估和測量手段。
培訓教學評測,即為促進培訓成效而采用的測量與評價的手段。它不是簡單的課程評估和課堂測試,講師應根據培訓的不同情形,有目的地設計測評環節。
一般在培訓前、中、后的以下四種情形中,需要采用教學評測:
確定培訓需求,擬定課程目標;
促進自主學習,激勵團隊合作;
保障學習進程,明確學習方向;
檢驗學習效果,驗證課程目標的實現。
當然,不同的情形所采用的測評手段和策略亦有不同。
01
核心關鍵行為能力面談評價
核心關鍵行為能力面談評價,即對關鍵的行為能力采用面談的方式進行評價。該方式主要適用于培訓前的課程目標制定階段。
講師首先分析學員開展業務所需的核心能力,再針對學員完成核心業務時的行為能力表現進行評價,找出能力差距,合理匹配教學內容。
例如,對管理者的培訓,我們可以界定出在培訓中需要涉及哪些團隊協作方面的內容。
其次,根據能力的行為表現來設計需要提問的問題。如:
在團隊協作中您是否會主動、迅速界定自己的角色?您認為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出現職責界限不清晰時,您會怎么處理?為什么?
能不能列舉一些對他人的需求、感覺和關注的事情給予及時、充分反應的事例?
您認為團隊在做會議決策時,有意見需要在會上提還是會后提,為什么?
您對小道消息的態度是?您一般會怎么處理?
您認為怎樣才算完成工作任務?您為什么會這么認為?
提問者必須事先根據能力描述的要求,擬定“標準”答案。盡可能鼓勵對象去做決策,在他們的決策信息中依據標準給予評價,必要時還要進行追問,以便準確了解對象在團隊協作方面的真實情況。
最后,統計整體的評估情況,羅列出問題清單,規劃出與團隊協作相關的、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見圖表3)。
知識掌握程度測驗
知識掌握程度測驗,是在課堂上對學員所學的知識進行檢查測試的過程。其目的是檢查評定課程目標的完成情況、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幫助學員鞏固和消化課堂所學知識,同時及時發現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課堂測驗不僅要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有強烈的關系,過程中也一定要能調動學員積極性,不斷增強學員自信心,這樣學員才更愿意參與其中。課堂測驗不同于考試,它需要跟教學過程相融合,圍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有效提問,讓學員嘗試解決問題
提問是最常用的檢測手段,既可以了解學員的現實水平,也能引發學員的思考興趣和求知欲,還能驗證學習效果。圍繞一個內容的講解,提問應更有策略性。
講解前,提問會給學員帶來一定的壓力,因此,這個階段的問題應該更多引導學員努力嘗試去解決問題。
圍繞要講解的內容,多問一些跟工作情景、生活情景相關的問題,多問“怎么做”和“有哪些”等開放式的問題,亦可測試學員的水平和參與程度;
不宜直接提問一些生硬的概念和理論、原理,難度過高的問題會讓學員卻步。
講解內容中一般都是信息的提煉,這時,可以多問“是什么”或“為什么”,以及類似“能不能”這樣的封閉式問題,引導學員來總結和論證。
講解結束后的提問仍然聚焦在 “是什么”“怎么做”,一方面用來回顧,另一方面也是以此來檢驗學員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課堂測試,制造學習體驗
在課堂中做連線、填空和拼圖等測試活動,不僅有利于調動學員多動腦,還有利于引發學員新舊知識之間的鏈接。連線、填空、拼圖等課堂測試應遵循以下兩個基本原則。
目的明確
在講授內容的不同階段,測試的目的也不同。這些測試手段一般只用于講解某個內容的前后。
用于某段內容講授前的測試,其目的是為了激活學員的舊知,是學員學習新知識前反思的過程。這個階段需要根據學員狀況,降低測試的難度,如應用填空的手段時,提供多個答案供學員選擇,而不是真讓學員填空。
用于某個內容講授后的測試,其目的是檢驗學員的學習和應用情況,測試的內容要跟講授的內容直接相關。
多樣有趣
除了測試學員學習情況以外,讓學員更自主地參與測試也是需要慎重考慮的。因此,課堂測試的形式也可以變化多樣,以達到引導學員投入的目的。
其一,可以把個體行動變成全體活動,如讓A來考B。讓學員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針對某個內容和環節,由單個或一組學員自行設計檢測題目,讓其他學員或其他組解答,然后由講師進行指導和點評。
其二,可以設計競技的環節,如搶答、比賽等。傳統的方式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02
知識技能應用水平測試
知識技能應用水平測試,即測試學員對所學知識技能的理解應用程度,一般適用于課堂上和課后檢測。其常用方法有案例分析測試和情景應用評價兩種。
案例分析測試
案例分析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常用在課堂中幫助學員理解和學習知識的應用,因為案例是知識應用最好的“視圖”。因此,在知識技能的應用方面,案例測試成為一種有效的方法。案例分析測試一般用在某段內容講解結束后,以此來檢驗學員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使用。
案例分析測試的設計跟案例教學設計有很多相似之處,它們都必須根據講授的內容來匹配案例情景,都需要讓學員去解決案例中的問題。唯一不同的是,案例教學是在學員討論結束以后,講師根據學員的結論進行點評和總結,提煉結論。
案例分析測試示例——向下溝通
1.授課(學習)內容:
站在關心愛護下屬的立場,以控制激勵為目的進行向下溝通。
2.案例測試的目的:
檢驗學員是否能理解和運用向下溝通的立場、目的的內容,完成向下溝通。
3.案例測試設計:
案例分析題(請對案例進行分析,并作答。共20分)
案例情景:
你的一位下屬A向你報告,說親耳聽到你的另一位下屬B在背后向其他同事傳播關于你的一些負面事情,而且也打聽到B不止一次向不同人傳播這些事。你聽后,非常不高興,想找B單獨把此事溝通清楚。當提到此事時,B表現得非常不耐煩,指責你強加罪名于他,并且態度很囂張。
請分析案例,對以下問題進行解答:
如果是你是案例中的“你”,你會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請寫出詳細的做法?
評分參考(依照溝通中站在關心愛護下屬的立場,達到控制激勵的目的做出),回答涉及或接近以下要點(或符合向下溝通的立場/目的)也可給相應的分數:
需要及時找A做溝通(2分)
在不打擊A的前提下,向A提示用其他的公開渠道來反饋此類問題為妥,“檢討”自己對溝通渠道建設的不力,并感謝A的“好意”(4分)
向A表示自己與B確實存在誤會,而產生這些問題的主要責任在自己(5分)
同時也要及時找B溝通(2分)
對B工作優秀的方面進行肯定,表達他在你心目中的重要性(4分)
向B表達希望日后多跟他交流的愿望(3分)
情景應用評價
最好的應用測試就是把實際的工作情景引入到課堂中來,讓學員直接嘗試練習,講師從學員的表現中評測結果。情景測試就是設置一定的情境,觀察被測者在該情境中的反應,并做出評價的過程。
一般而言,課堂上的情景測試不針對學員的素質能力等方面做觀察和評價,而是對學員知識技能的學習應用情況做評價。課后的情景測試對上述兩者均可做評價。
做好情景測試需要把握以下幾個要點:
情景測試都是基于某個知識和技能的應用來設計情景,因此,該情景背景必須真實可信,事件背景應從實際案例中采集再設計;
情景不能過于復雜,測試者扮演角色的情景最好是一個情形下和某個時間段發生的事,涉及人物不能太多,最好是一對一的演練;
講師只可以提供背景信息,讓學員憑自己的能力處理情景中的事件;
講師需要不斷收集事實的行為表現,作為評估的依據;
把情景評估作為一次學習的機會,帶領學員互評,講師也及時點評,促進學習。
上述各種形式的培訓教學評測在培訓的前、中、后都可以靈活使用。除此以外,還有更多的評估手段可以選擇??傊?,講師應合理地組織課堂前、中、后的培訓檢測,讓培訓的每一步都能看到效果,而不是最后才進行效果評估。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培訓的效率,實現培訓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