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管理分為靜態和動態,靜態質量管理是指傳統的質量管理,是一種離散的管理方式,很難發現隱藏在生產過程中的質量問題,想要從過程中發現質量變異幾乎是不可能的。眾所周知生產的過程是也是質量形成的過程,生產的過程是動態的,那么質量形成的過程也是動態的,因此我們需要一種新形式的質量管理方式,這就是動態質量管理。動態質量管理應該是將過程中的質量管理分為質量計劃、質量實施、質量檢查和質量處理四個階段,四個階段動態循環地執行,從而逐步改善和提高制造過程質量。
實現動態質量管理需要哪些關鍵技術?
圖示:實現動態質量管理需要哪些關鍵技術?
實現動態質量管理并非易事,需要以下幾項技術作為支持:
一、數據采集技術
制造過程質量數據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對零件和產品的檢測和對制造過程的監控。開展質量管理,就是要用數據來提出和解決產品質量的問題,用數據來反映或描述產品質量的變化規律,因此及時準確地獲取質量數據是質量管理取得成功的關鍵。動態質量管理系統充分考慮了先進的數據采集技術和工廠的實際情況,采用具有高度適應性和可擴充性數據采集方式,包括自動采集、手工錄入和數據轉換與共享。
1、自動采集數據技術
系統設有各種接口與不同的數據采集裝置(如計量器、測量器、條碼讀卡機、無線射頻掃描儀與各類儀器儀表等)相連接,完成各種質量數據(包括外購原材料及零/部件檢測數據、零件加工過程中在線檢測和序后檢測數據、過程狀態監測數據、零件最終檢測數據、裝配過程檢測數據和成品試驗數據等)的自動采集及處理,還可以將分析結果自動反饋到生產設備的控制裝置,實現閉環的質量控制。
2、手工錄入數據技術
考慮到設備、現場條件和成本等因素,并不是所有的產品質檢數據和生產線運行狀態數據都能夠做到自動采集和實時監控,這就需要利用各種手動計量儀或“目測”的方式來進行檢測。系統設定相關質量信息錄入功能,檢測人員“目測”計量儀的讀數,然后通過電腦或信息交互終端進行數據的錄入、處理、傳輸和存儲。
3、數據轉換與共享技術
系統之間高度數據共享,可以方便地將產品的CAD、CAPP等各類信息轉換至本系統,或通過共享數據的方式實現對產品質量的全面管理和監控。全面高效的數據轉換與共享能力,可實時地將產品數據存入指定的數據庫,或從數據庫直接讀取所需信息,數據存取時間周期由用戶根據實施需要自行設置。
二、SPC技術
1、 SPC技術原理
統計過程控制(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SPC)是一種借助數理統計方法的過程控制工具。它對生產過程進行分析評價,根據反饋信息及時發現系統異常因素出現的征兆,并采取措施消除其影響,使過程維持在僅受隨機性因素影響的受控狀態,以達到控制質量的目的。
當過程受控時沒有系統誤差,隨機誤差具有一定的分布規律,即總體質量特性服從正態分布N(μ,σ2)。在正態分布±3σ范圍內,即樣品特征值出現在(μ±3σ)中的概率為99.73%,即超出±3σ范圍發生概率僅為0.27%。當過程受控時,過程特性一般服從穩定的隨機分布;而失控時過程分布將發生改變。SPC正是利用過程波動的統計規律性對過程進行分析控制,因而,它強調過程在受控和有能力的狀態下運行,使產品和服務穩定地滿足顧客的要求。
2、盈飛無限SPC技術
車間制造過程動態質量管理系統采用盈飛無限SPC技術對關鍵工序質量進行控制。與傳統的SPC不同,盈飛無限SPC應用成熟的數據采集、分析、處理和控制技術實現對質量數據的管理,將質量參數選取、質量數據采集、繪制分析用控制圖、繪制控制用控制圖以及質量診斷與過程調整等質量管理模塊集成在一起,實現動態工序質量控制。
1)質量參數獲?。涸谲囬g制造過程中,要系統地識別、分析產品或零/部件工藝流程,找出影響產品質量的因素,并根據各工序對最終產品質量影響程度的大小及相互關系,繪制關鍵工序流程圖;根據該圖確定質量控制點及關鍵參數,繪制工序質量管理網絡圖,對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工序實施監控。在確定了關鍵工序及其參數后,就要對這些參數進行及時準確地采集和處理,為后續計算、控制和分析診斷做準備。
2)繪制控制圖:根據控制圖使用的目的不同,可分為分析用和控制用兩個階段,因此要分別繪制分析用和控制用控制圖。一道工序的初期或進行系統改進后,總存在不穩定因素,因此,先要繪制分析用控制圖來判斷過程是否受控。在分析用控制圖階段,點出萬方數據界說明過程有異因存在,應積極采取措施分析原因,調整過程,直到剔除所有異因,過程受控。在保證過程受控的情況下,通過計算過程能力指數Cp,判斷過程能力是否合適。如果過程能力充足,就用穩態下控制圖的控制線控制生產過程;如果過程能力不充足,則要采取措施分析原因,調整過程,然后重新進行過程判斷和過程能力評價。
其中,過程能力是指過程輸出符合公差范圍的能力。通常將允許的公差范圍除以6σ的比值稱為過程能力指數。當公差的中心值M與數據分布的中心一致時,稱過程能力“無偏”,指數用Cp表示;不一致時稱為“有偏”,指數用Cpk表示。
Cp=T/(6σ)
Cpk=(1-K)Cp
式中:T為公差范圍,T=TU-TL,TU為上公差界限,TL為下公差界限;K為μ與M的偏移度,K=2︱M-μ︱/T。
3)質量診斷與過程調整:在繪制控制圖的過程中,過程判斷和過程能力分析是兩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如果出現過程不穩定或過程能力不足的情況,必須進行質量診斷。通過查詢質量分析診斷知識庫,發現上述情況的原因及解決辦法,然后進行過程調整,最終達到穩定的制造過程和合適的過程能力。
動態質量管理是一種面向生產過程的質量管理形式,特別是SPC技術的引進使動態質量管理更體現了過程質量管理的動態性,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許多的系統軟件被應用到企業的日常管理當中,如盈飛無限的SPC軟件,為企業提供了最科學的方式,幫助企業實現了動態質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