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的設計如同產品設計一樣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要經過漫長的嘗試和微調來優化。過去的歷史是發展到現在這一步的關鍵,但往往也是制約下一步發展的條條框框。這些制約因素有好有壞,不能一錘子砸碎。因為你還得靠它們來維持整個供應鏈的運作。
因此供應鏈的優化也是需要循序漸進,包括采購供應鏈的優化,要先把一件件小事做好,把一個個小環節清理掉。具體可以表現在:
1、首先要建立規范的合格供應商目錄。從源頭抓起是最基本的工作,可以控制供應商的數量。每一家供應商都必須至少得到公司高層的審批,最好有一個多部門審核小組進行審核,再由公司領導批準。
2、要保證合格供應商目錄的先進性。要符合公司產品的要求和競爭力,根據績效不斷優化。就像一支足球隊,前方后方都要有實力。
3、針對不同的材料制定不同的采購策略,制定公司物品選用的規劃。比如定制件只找兩家技術強、合作意愿高的廠商,絕對不能多。同時要盡可能標準化,減少定制件的規格。
設計部門要提供標準化庫,這個庫要與采購人員甚至營銷人員共同制定,充分聽取內部客戶意見,因為共同決定的東西一般不容易有歧義。如果是一些通用件,可以直接提供通用件清單,工程師直接從清單中選擇。
4、要在公司高層領導的支持下,不斷向設計人員和產品規劃人員灌輸減少供應商數量和定制規格數量的好處。經常把公司的損失、呆料、缺料、項目延期等情況發給設計部的領導“欣賞”。
如果做得更好一些的,可以直接把由此造成的經濟責任和他們的部門收益和個人收益掛鉤。要想盡辦法將這些工作的得失與設計部的切身利益如產品質量、進度、成本緊密聯系起來。
采購工作要盡量透明化,消除其他部門對采購工作的一些誤解。同時,采購人員的責任心、溝通欲望和能力、公司領導和部門領導的意識與支持程度也是這一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傊?,做采購工作的時候要有極大的恒心,講究共同參與、“軟硬”兼施。
5、從具體操作上,不妨從一類部品開始做,再舉一反三。日積月累,大家比較容易有成就感,推動起來比較容易。我們曾經將一類部品的十幾個規格8家供應商整合成3個規格2個供應商?,F在也會回想當初怎么回有那么多供應商,真是不可思議。
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則,把細節做好、做扎實,自然會得到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