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采購是一種供應鏈機制下的采購模式。采購不再由采購者操作而是有供應商操作,叫做供應商掌握庫存(VMI).其原理是,只要用戶把自己的需求信息向供應商及時傳遞,由供應商根據用戶的需求信息,預測用戶未來的需求量,并根據這個預測值需求量制定自己的生產計劃和送貨計劃。
一、供應鏈采購的特點
在供應鏈管理模式下,采購工作必須做到準時制,既供應商要按照買方所需物料的時間與數量進行供貨,從而在適當的時間、地點,以適當的數量和質量提供買方所需的物料。
其中,對供應商的選擇和質量控制是關鍵。采購方式是定單驅動,用戶需求定單驅動制造定單,制造定單驅動采購定單,采購定單再驅動供應商。這就使供產銷過程一體化,采購管理由被動(庫存驅動)變為主動(定單驅動),真正做到了對用戶需求的準時響應。使采購、庫存成本得到大幅度的降低,提高了流動資金周轉的速度。
(一)從采購性質看
02.供應鏈采購是一種基于需求的采購
02.供應鏈采購是一種供應商主動型采購
03.供應鏈采購是一種合作型采購
?。ǘ牟少彮h境看
供應鏈采購是一種友好合作的環境,而傳統采購是一種利益互斥、對抗的環境。
(三)從信息情況總
供應鏈采購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供應鏈企業之間實現了信息連通、信息共享。(
(四)從庫存情況看
供應鏈采購是由供應商管理庫存,用戶的庫存由供應商管理。
(五)從送貨情況看
供應鏈采購是由供應商負責送貨,而且是連續小批量多頻次地送貨。
(六)從雙方關系看
供應鏈采購活動中,買方企業和賣方企業是一種友好合作的戰略伙伴關系
(七)從貨檢情況看
傳統采購由于是一種對抗關系,所以常常以次充好、低進高賣、甚至偽劣假冒、短斤少兩,買方進行貨檢的力度大,工作且大,成本高。
二、供應鏈采購與傳統采購的比較分析
在傳統的采購模式下,需方同供方經過洽談后,要下達采購定單,供方要把需方的采購定單轉變為用戶定單,然后安排和協調計劃并進行加工制造。在這個過程中,需方要不斷地跟蹤,甚至要派出專人常駐供方監督生產。供方在產品生產完工后要進行質量檢驗,先儲存在自己的成品庫,然后發貨到需方。需方在接到貨物后,還要進行一次檢驗,然后入原材料庫或配套件庫,等生產有需用時,再發料到生產部門。
在供應鏈采購模式下,需方和供方是合作伙伴,供應商是經過資格認證的,質量和信用是可信的。
采購作業通過電子商務,一次把需方的采購定單自動轉換為供方的銷售定單;質量標準經過雙方協議,由供方完全負責保證,不需要兩次檢驗。
由于信息暢通和集成,采用設在需方的供方管理倉庫的VMI方式,把供方的產品庫和需方的材料庫合二為一,僅在需方生產需要時,才把供方的產品直接發貨到需方的生產線,減少了供需雙方各自分別入庫的流程。
新的流程與傳統流程相比,減少了許多不增值的作業,如:定單的下達和接受轉換、生產跟蹤、質量檢驗、入庫出庫和庫存積壓。
依靠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支持,使采購管理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在這種采購模式下,信息溝通、采購成本、庫存都有明顯的改善,提高了供應鏈的競爭力。
綜上所述,供應鏈采購與傳統采購在采購業務流程等方面完全不同。供應鏈采購簡化了采購業務流程,大幅度地提高了采購的效率,降低了采購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