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的萎靡和經濟的不景氣,導致大批制造企業因為資金短缺而倒閉。作為制造業的上游資源,供應商的財務風險直接影響整個供應鏈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經濟向好時,供應商可能因為產能不足而導致供應鏈中斷,而經濟下行時,供應商可能因為財務問題導致供應鏈中斷。
近期再一次面對和處理一家億元以上資產供應商的財務風險問題,在為公司解決和處理供應風險問題的同時,也為供應商的風險和制造業企業的命運慨嘆。那么,如何識別、分析和應對供應商的財務風險?
供應商財務風險的預警和識別:
1、供應商財務風險傳聞。“XX企業銀行欠債XX萬,無力償還”等傳聞有可能來自供應商內部,也可能來自供應商的競爭對手,或是供應商的其他客戶。盡管無風不起浪,但傳聞需要被證實,才能采取進一步行動。
2、未到賬期催促付款。如果和供應商之間的付款賬期是60天、90天或是更長,在某一個階段,供應商開始發貨后就要求立即付款,希望變更付款條件,甚至以不付款就拒絕發貨作為威脅,那么,供應商有可能面臨流動資金短缺問題。
3、供應商投資失敗。近幾年,很多制造業供應商都進行多元化投資,有的是向上下游投資,有的是跨行業投資,而一旦投資失敗或是投資企業陷入財務危機,作為供應商的主體企業必然為關聯企業輸血。
4、供應商應收賬款或壞賬較多。一些供應商由于各種原因,在應收賬款中總有一部分甚至大部分不能收回,形成呆賬、壞賬,直接影響了供應商正常的采購、生產和銷售。
5、供應商存放大量滯銷庫存。供應商大量的滯銷庫存,必然降低存貨周轉率,占用流動資金,且存在庫存價值下降、報廢等風險。
其次,要了解供應商財務風險的類型,一般來說,企業財務風險有以下幾種:
1、經營風險:經營風險是指在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中,供、產、銷各個環節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所導致企業資金運動的遲滯,主要包括采購風險、生產風險、存貨變現風險、應收賬款變現風險等。
2、籌資風險:籌資風險指的是由于資金供需市場、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籌集資金給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I資風險主要包括利率風險、再融資風險、財務杠桿效應、匯率風險、購買力風險等。
3、投資風險:企業對外投資主要有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兩種形式,投資風險指企業投入一定資金后,因市場需求變化而影響最終收益與預期收益偏離的風險。
4、存貨風險:企業保持一定量的存貨對于其進行正常生產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但存貨太多會導致產品積壓,占用企業資金,導致原料采購不及時,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
5、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企業資產不能正常和確定性地轉移現金或企業債務和付現責任不能正常履行,即企業的變現力和償付能力發生的問題,現金不足及現金不能清償風險。
最后,通過對供應商進行直接或第三方財務審計,分析供應商的財務健康狀況,針對供應商的財務風險類型和風險嚴重程度,要及時采取措施,應對供應商的財務風險,應對供應商財務風險的主要措施有:
1、對于風險嚴重程度不高的供應商,最穩妥的做法是協助供應商進行生產經營改善,同時可以提前采購供應商庫存,建立安全庫存。
2、對于存在籌資或是短期流動性風險的供應商,應該及時安排付款,協助供應商進行供應鏈融資,同時啟用備選供應商。
3、對于資不抵債的高風險供應商,應當立即啟用備選供應商,收回模具、委外加工件等固定資產。
對大多數企業來說,他們只是在供應商的風險發生之后進行補救,如果可以在很早的階段就意識到供應商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并且制定方案將問題消滅在早期階段,供應鏈的風險就會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