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供應鏈金融成為金融業務布局的熱點,各類企業利用自身資源充分開展競爭與合作,目前主要形成了商業銀行主導、電商主導、核心企業主導、物流公司主導和互聯網科技公司主導等類型。
一、供應鏈金融發展極為重要且正當其時
1.供應鏈金融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增長方式更加注重平衡發展和結構優化,更加注重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供需結構的動態均衡。
供應鏈金融通過跨界融合和協同發展,重塑市場經濟的血脈和神經,打通從采購到生產、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實現供需匹配,促進降本增效,對于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成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相關政策積極鼓勵金融機構和核心企業建立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推進供應鏈金融發展。
實體經濟的發展要求有與之相匹配的金融供給體系。伴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凈額已由2011年的近7萬億增加到了2018年的14.3萬億,同時,商業匯票簽發量逐年穩步增加,對供應鏈金融業務需求日益迫切。
2.供應鏈金融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重要突破口
據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數據,截至2018年7月,我國的中小企業數量接近三千萬家,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
與此同時,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制約著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供應鏈金融以核心企業為中心,對供應鏈各成員進行整體資信評估,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降低融資成本、減少供應鏈風險的有效手段。
3.金融科技為供應鏈金融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以及物聯網等技術逐步滲透到供應鏈金融中,通過提高效率、提升風控水平、提升服務體驗等方面,助力供應鏈金融發展。
一是金融科技大幅提升經營效率。金融科技高效連接供需雙方并快速傳遞信息,提高合作效率。同時,通過供應鏈金融線上化管理,避開線下繁冗蓋章審批流程,提升審批效率;
二是金融科技提升風控水平。金融科技使風控流程標準化、線上化、模塊化,降低信息不對稱性,并通過整合客戶征信、工商、稅務等數據進行多維度客戶風險畫像,強化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能力;三是金融科技提升服務體驗。金融科技促使征信方式由對融資主體的信用征信向實際交易轉變,實現快速授信。同時,大數據技術深度挖掘客戶需求,實現為客戶提供定制化服務。
二、供應鏈金融生態圈構成分析
1.供應鏈生態圈構成主體
當前,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類型呈現多元化特征,從角色定位來看,主要可分為四類:
一是資金的需求主體,包括核心企業和上下游相關企業;
二是供應鏈金融實施主體,在供應鏈金融發展初期,實施主體主要為商業銀行。隨著供應鏈金融市場規??焖僭鲩L,行業龍頭企業、電子商務平臺、科技企業、物流企業紛紛參與到供應鏈金融服務領域;
三是風險承擔主體,也是資金提供的主體,包括商業銀行、信托公司、保理公司、擔保公司、P2P公司等;
四是是平臺服務提供商,主要包括配套的基礎設施服務提供方,如區塊鏈技術服務提供商、電子倉單服務提供商、供應鏈金融信息化服務商、行業組織等。
商業銀行具備資金成本低、風險管控能力強等優勢,各類主導機構需要通過商業銀行獲得資金支持,而商業銀行開拓供應鏈金融業務,也需要與各類機構積極合作。
因此,商業銀行集金融實施主體、風險承擔主體、平臺服務提供商的角色于一身,一方面自建服務平臺,并根據資金需求企業的情況,提供直接融資解決方案;另一方面,也為行業核心企業、電子商務公司、科技公司、物流公司等金融實施主體提供流動性資金支持。
2.供應鏈生態圈主導模式
隨著供應鏈金融成為金融業務布局的熱點,各類企業利用自身資源充分開展競爭與合作,目前主要形成了商業銀行主導、電商主導、核心企業主導、物流公司主導、互聯網科技公司主導等類型。目前,商業銀行主導、電商主導、核心企業主導三種類型占據主體。
三、供應鏈金融發展趨勢分析
1.供應鏈金融逐步從1.0向4.0進階
我國在90年代末開始供應鏈金融的探索和嘗試,經過20年的持續發展,供應鏈金融逐步從1.0階段步入到4.0階段:
供應鏈金融1.0階段是傳統的中心化模式,為供應鏈上的其他企業提供金融支持;伴隨著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供應鏈金融逐步邁入2.0線上化階段,供應鏈中的資金流、商流、物流、信息流逐步從線下流通轉向線上流通;隨著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供應鏈金融開始加速融合,進入以平臺化為特征的供應鏈金融3.0階段;產業互聯網的浪潮促進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進一步升級,供應鏈金融開始逐步邁入數字化的4.0階段。
2.供應鏈金融呈現向智慧化、專業化、全程化發展趨勢
一是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推動智慧化轉型。伴隨著供應鏈的智慧化,供應鏈金融呈現出與信息通訊技術高度融合的趨勢,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以及物聯網等技術,正推動供應鏈運營的變革。信息技術和供應鏈金融的高度融合,將有效降低產業活動以及金融活動中的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問題,實現決策智能化、管理可視化、流程標準化以及運營高效化。
二是專注重點細分行業,進行精準化管理。由于各行業盈利模式、資金需求狀況、周期性以及供應鏈金融管理模式均不同,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只有持續深耕重點細分行業,在對行業屬性和特征進行專業分析和研判后,才能充分了解客戶經營狀況,掌握客戶經營管理中的痛點和需求,有效把握各環節風險,并為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供應鏈金融產品服務。未來,供應鏈金融各參與主體都將專注于重點細分行業,進行專業化管理。
三是建立深度信息聯盟,開展全程化服務。各類供應鏈金融服務主體將通過互聯網、區塊鏈技術整合電商、支付、物流、銀行、稅務、海關等數據節點,搭建跨產業、跨部門、跨區域平臺,并與政府、行業協會等建立深度聯盟,打破“信息孤島”。同時,通過逐漸明確供應鏈金融各主體交易邊界,進行交易接口標準化、交易合約標準化、交易流程標準化等標準化管理,保證數據高效互通,真正實現供應鏈金融全程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