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當然是傳播,從傳播說的角度來說,營銷的所有元素設計都是以傳播為目的,甚至是傳播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比如渠道的選擇。
所有的渠道都具有傳播的屬性,超市的貨架也好,電商平臺也罷,即使招商加盟,代理合作,也是都是先有傳播,才有招商,合作商和代理商要想賣貨也是要先有傳播,才能賣貨。
沒有傳播就是沒有銷售。
媒和場是渠道的重要屬性。
媒是指渠道的傳播能力,場是指渠道幫助達成交易的能力。
傳統的線下賣場,交易的屬性強,傳播的屬性弱。
作為用戶要到了現實場地附近才能看到展示和促銷的廣告,甚至進入賣場才能看到產品。
媒的效果受到距離和空間的限制,線下賣場有規定的營業時間,消費者去線下賣場要自己的時間和賣場的營業時間相符。
如果賣場僅僅是一個交易的地方,那也就不存在上架費的說法了。
賣場不僅僅可以從交易中獲得收益,也可以從陳列展示方面收取廠商的費用。
傳播的屬性比較強,交易的屬性比較弱。
比如傳統媒體的電視和廣播,我們認為他們只是媒體,就是因為交易的屬性弱。
但是媒體也發展出了一個購物的形式,那就是電視購物和廣播購物,雖然這不是媒體的主要收入,媒體的主要收入仍然是廣告。
現在的電商平臺,是更好的綜合了兩點,既有傳播,我們通常說的叫有流量,也可交易,并且為交易的雙方提供信用中介和金融分期等眾多的服務。
線上的賣場,基于智能終端的普及,對空間的距離沒有要求,對時間上也沒有要求。
只是深夜的時候,店鋪可能沒有人工客服解決你的問題,但是下單、付款、物流、了解產品的任何相關信息是不受到時間的限制的。
如果我們將自己的業務和銷售人員作為產品的銷售渠道看待,那么我們招聘銷售人員的時候,也可以按照傳播說的角度去考慮和考察。
很多時候我們看中的是銷售人員的成交能力。但是對銷售人員的傳播能力往往忽略掉了。
如果我們將銷售人員作為渠道,那么銷售人員已有的人脈資源,活動能力,自媒體工具的用能力就是銷售人員傳播能力的體現。
最簡單評價一個銷售人員的傳播能力的方法,就是了解銷售人員微信好友的數量,還有就是加了對方好友后,看看他的好友圈都發些什么樣的內容,通過這些內容去判斷對方是否有打造自己人設的能力,也就是對銷售人員傳播能力的一個重要考量。
很多時候我們說全民營銷,如果沒有更多潛在的曝光產品和服務的機會,全民營銷就沒有抓手。
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的一個重要觀點——媒介即訊息
用我們通俗的話來講,就是在什么地方說,比說什么更重要。
不是所有的曝光都是好事!如果媒介選錯了的話。
有些品牌是絕對不可以在一些地方出現的。
雖然可以傳播信息,但是對品牌損傷非常的大。
媒介即是一種語言,更是一種環境。
媒介的選擇要符合品牌的調性。
比如最近的特斯拉和拼多多的事件,對于拼多多上拼團成功的客戶,特斯拉拒絕交貨。
拼多多對于特斯拉可以是一個渠道,也可以說是一個媒介。
因為拼多多現在的用戶數量還是可以的,只是456線城市的用戶比較多。
在拼多多上出現,一定會給特斯拉帶來非常多的曝光。
拼多多同時也是一個賣場,也可以完成交易。
但是特斯拉就是拒絕交貨,因為拼多多并未獲得特斯拉的銷售授權。
如果拼多多符合特斯拉的調性,后給授權也可以啊。
特斯拉硬是讓拼多多將這個事件搞到成了一次危機公關,雖然特斯拉遭到了眾多的拼多多用戶的吐槽,但是特斯拉此舉應該得到了眾多現有特斯拉用戶的默默支持,雖然這些人沒時間在自媒體發言。
但是這個事件就表明了,特斯拉早已經將拼多多排除在外了,無論是將拼多多當成渠道還是媒介來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