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企業大客戶(to B)的銷售模式,和面向個人的銷售(to C)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這兩種銷售模式的差異,簡直宛如天塹。
相對來說,to B的銷售模式,更加依靠于企業平臺的建設;而to C模式,更加依靠銷售員的個人能力。
To C 的銷售模式管理和考核,
用“底薪+提成”模型就基本可以勝任(當然不同的行業和產品有差異性)因為to C類的產品往往是“一錘子買賣”,交易過程相對簡單,東西賣出去,錢收回來就萬事大吉了。
但是to B類的銷售管理流程則要復雜的多,尤其是要涉及招投標、產品安裝調試和后期服務、維護、升級等等,整個項目從頭到尾做完往往需要幾個月到數年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市場銷售的管理還是“底薪+提成”的模式,可能會讓企業的市場運作完全失控。
雖然“東西賣出去,錢收回來”也很重要,但這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一部分,而水面以下的內容,才是決定了企業生死存亡和長治久安的關鍵所在。
很多人都說“to B市場”是風口,但是要想玩轉to B模式,還是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尤其是在to B的銷售管理和營銷平臺的搭建上,絕不可套用to C模式。
在此我就拋磚引玉,根據本人的一點點市場運作的經驗比較淺顯的探討to B銷售需要注意的三個方面,九個指標。
各位可以根據產品的不同、行業的不同和企業定位的不同有所側重和調整。
短期目標:銷售項目的成功
1、 簽訂項目合同
必須是簽有實際金額的銷售合同,而不是簽意向性合同、“戰略合作協議”等等之類的東西。
有些公司熱衷于簽“戰略合作協議”,老板到處刷臉蹭熱度,自以為傍大款,而實際內容寥寥無幾,最終在一片喝彩聲中耗干了自己的現金流。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帶來真金白銀的銷售永遠是第一位的。
2、 完成合同內容
賣產品的,就把產品做好;賣服務的,就把服務做好;做集成的,就把集成做好,老老實實的完成合同規定的內容,這應該是基本要求了。
3、 按時收回款項
衡量項目運作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按時回款。能夠按時回款,證明了客戶對我們產品、服務和公司能力的認可。產品好不好、服務好不好、客戶關系到不到位……回款的結果意味著一切!所以,項目組人員的項目獎金和提成,務必要和回款掛鉤!
4、 維持合理利潤
這個“合理”意味著,利潤并非越高越好,也并非越低越好,而是要在一個合理的區間、符合企業的總體戰略。能只賺該賺的錢,也敢于虧該虧的錢,不能涸澤而漁。
中期目標:市場深耕的成功
5、 深化客戶關系
項目進展中和完結之后,能否安排公司的領導拜訪客戶高層,或者邀請客戶的領導來企業參觀考察;能否實現相同產品的多次銷售,這是考驗客戶關系是否升級的關鍵指標。這也是考驗一個基層銷售能否成長為中層干部的關鍵指標。
我們賣東西給客戶的結果,應該是讓雙方的關系更緊密,而非關系更疏遠甚至有怨念。凡是風險太大、不能讓雙方關系更緊密的項目,寧愿不做,好歹留個念想,給未來的合作一個機會。
“人生若只如初見”,是很多to B項目的死穴,甲乙雙方交道打多了,心就寒了。
很多公司號稱自己的產品有XX、XX等世界五百強在用,那么就請他們出示多次銷售的合同。
現在很多大公司都在到處物色方案,尋找各種(潛在的)合作伙伴,其實把產品一次賣給這些大企業(試用)并不不難,難的是能夠多次、多批量的重復購買,這個才是衡量企業解決方案實力的硬指標。
6、 市場資料收集
甲方的決策鏈是怎么樣的?誰拍板?誰出錢?競爭對手的產品優劣勢如何?能否通過合法的手段,收集到各方面的資料,輸出產品性能競爭對比表;輸出甲方的決策鏈分析圖;輸出針對項目的SWOT分析;輸出針對行業的市場機會分析報告。
只有輸出才是有價值的!銷售/市場人員能否輸出這些東西,應該和他們的年終獎直接掛鉤!
7、 支持跨區域、跨行業的銷售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笔袌鲣N售的思維和格局,不能局限于手上的一畝三分地。
產品只有在不同的區域和不同的行業都進行拓展銷售,這個產品的功能和價值才能達到最大化。
作為一個銷售來說,項目成功了,能否做一次成功的案例分享?項目失敗了,能否做一次失敗的案例分析?這有一個潛意識,就是不把公司其他銷售和同事作為競爭對手,而是作為同一個戰壕的戰友,這樣才能夠做深入的分享和交流。
無論項目成敗都能夠輸出深刻項目分析的銷售,所有的公司和團隊都會喜歡,他們的職業發展的機會一定超過其他人。有很多公司把“內部分享”作為重要考核項,這樣無論對個人還是對企業,都是有好處的。
同時,從另一方面來說,你的客戶可能比你自己更懂你的產品,甚至會幫你賣產品,因為他們更了解自己行業的需求。把甲方從購買者變成產品和方案設計的參與者,這也是市場銷售的很重要的技巧。何況很多甲方樂此不疲!
最后,從人性的角度上來說,企業在某個區域/行業扎住根之后,那些幫助企業攫取第一桶金的“元老”,有可能成為企業下一步發展的羈絆。
他們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就是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甚至將自己的利益凌駕于公司利益之上,于是窩里斗的情況層出不窮。
華為當年也是靠著“市場部大辭職”這種極為兇險的舉動來擺平各路諸侯的干擾,然后才讓公司走向管理的正規化。但是此舉的可復制性微乎其微!
所以,無論是考慮到公司的長遠發展,還是為了防止“窩里斗”耗掉公司的能量,沖出去拓展新市場、新業務,用對新機會的追求來抵抗“窩里斗”的負能量,企業才能保持持久的生機和活力。
而且,只有不斷的沖擊新市場、新機會,企業的新人和新生勢力才會有發展的前景!
8、 支持其他產品銷售
好的產品體驗,可以讓你把一種產品賣個多個客戶;好的客戶關系,可以讓你把多種產品賣給一個客戶。這二者相輔相成。
“支持其他產品的銷售”,往往包括(但不止)以下幾種情況:
1、銷售公司現有的其他產品;
2、發現行業機會,建議公司開發新產品;
3、系統集成/被集成其他公司的產品;
表面上看是“支持其他產品的銷售”,實際上是反應了市場銷售人員的市場敏銳度和眼界——你把自己當作一個銷售員,還是當作一個市場的布局者。后者明顯更有發展空間。
長期目標:企業組織的成功
9、 組織建設和人力資源成長
人力資源的增值和組織的成長,一定比單個項目的成功更重要?;蛘哒f,所有項目成功的最終落腳點,一定是人力資源的增值和組織成長。
面對1000萬級別的項目,A企業去年是總經理拍板,今年是總經理拍板、明年還是總經理拍板……
這樣的企業,明顯是發展滯后的;跟著這樣的總經理干活也得不到鍛煉,隊伍肯定是越帶越散。
而同樣是1000萬的項目,B企業如果去年是總經理拍板,今年是副總能拍板,到明年銷售總監就能拍板……
這樣的企業,才能接到和HOLD住比1000萬大得多的單。畢竟總經理可以解放手腳去布局和運作更大的單,而企業中的員工,成長必然也會快得多。
雖然這樣做要冒很大的風險,比如銷售丟單,比如公司內部協調不暢等等,但是只要不是動搖公司的根本利益,冒這樣的風險甚至付出代價都是值得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倒逼企業的整個組織進行變革,比如總經理的授權和分權,比如企業內部的分工更加的明確,比如企業的決策模式更加的合理。
以上這三個方面、九個硬指標,任何一個展開都需要做很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