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外部環境發生變化,往往物流體系也要隨之改變,而企業物流體系的變化可能會是改變現有作業流程,引入新的物流設備或者是建立新的物流信息化系統等。這些改變通常都會不同程度的去讓管理層決策,比如上一套自動化存儲系統,需要投入上千萬,需要決策,上一套幾百萬的信息化系統也需要決策,改變生產物流的配送流程也需要決策。
這些改變也常常會以項目的方式推進,可能是企業內部建立物流規劃項目,也可能是找第三方進行規劃。
而要讓一個物流規劃項目成功的結束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里面不僅僅需要有專業的物流規劃方法框架,同時還需要有完整的項目管理方法,兩者疊加才能有效的完成物流規劃項目。
本文主要對物流規劃項目管理中的決策方法進行簡述,文中描述的一些規劃策略方法可結合公眾號中的其它文章幫助理解。
一、決策什么
1
戰略性決策
在物流規劃中前期會有概念設計,在概念設計時就會輸出規劃的戰略性目標或者方向,而決策者會從更大的戰略維度向下看物流規劃的戰略目標是否合理,如從公司戰略的角度,另如城市物流體系的話,便會從整個城市的戰略維度去判斷。這個時候實際上是一個方向性的決策,非對成果正確與否的決策。比如在通過調研以后構建一個物流體系的藍圖框架,這個框架中有頂層如敏捷性物流目標,那么在沿著這個敏捷性目標向下,對每個環節進行描述,如供應物流環節、倉儲物流環節、生產物流環節、物流配送環節等都相應的制定如何實現敏捷性物流的基本邏輯和效果。這樣便有了一個整體框架,決策者可以根據這個藍圖框架進行方向性的判斷。當然,因為戰略性決策的對象非最終的規劃結果,那么在項目推進過程中還可以進行局部的修正。同時,物流規劃團隊也需要管理層對于規劃的戰略性目標進行決策,如果選定了某個方向,后面的規劃也將按照這個方向去進行。
2
策略性決策
在規劃目標向下,會形成多個環節中的物流策略,如前面提到的多個物流環節,而在這些環節中又由很多個流程甚至是再往下的作業步驟構成。在這些策略中是需要多方協作,如供應商、倉儲部門、生產部門、采購部門、銷售部門等,完成這些協作又需要多部門支持,自然是超出了物流部門所管控的范圍。如倉儲完成一個庫內的操作,可能會需要跟供應商協調供應的批次和到貨的時間,也可能需要和生產計劃協調配送頻次和配送地點等。因此,需要完成這些策略也就需要更高層級的支持,也就形成了決策需求。
3
資源投入性決策
在完成或者進行策略性決策時,也需要對資源投入進行決策,在策略的執行時可能會更新軟件、設備或者人員組織,那么同時還需要有財務預算的支持。因此,在規劃方案中的資源需求部分會有關于完成整個設計所需要的資源配置以及財務預算,這時也就需要管理層對這些項目進行決策。在策略性決策已經確定了基本方向,這里在進行資源投入性決策時更多的會考慮實現這些策略時的經濟性和風險性,比如是否需要靠自動化或者智能化去完成這些策略,還是只需要通過調整計劃和流程靠人工就可以完成,這是經濟性角度考慮。也可以是考慮在實施前期,如第一階段采用更高柔性的人工去完成優化后的流程,或者是以人工為主自動化、智能化設備為輔,然后在流程的操作已經完全成熟時再以自動化、智能化為主,人工為輔的方式。
二、如何決策
1
決策者同專業專項決策
如果決策者本身具有物流專業的知識或者在物流管理上具有豐富的經驗,自己對于規劃內容也有基本的判斷和認識,而且規劃內容偏向宏觀。那么決策者可以通過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理解規劃的框架和內容,對規劃中的分析要素、邏輯的專業性,對規劃的目標、策略的可行性進行決策。如果規劃者規劃方案專業且邏輯清晰,通常這樣的決策過程相對比較快,項目推進行的效率比較高。
2
決策者跨專業決策
當決策者不具備物流的專業知識和經驗那么會更傾向于量化指標和具象化的場景分析進行決策。比如我們在規劃方案中通常會用到的人效提升多少,單位面積產值提升多少。然后將這些指標再進行拆分,與流程結合,這樣決策者就會從管理的角度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以便對項目有整體的把控與風險的管控。然后,再通過分階段的落地實施,讓決策者可以對規劃內容分幾個階段,分別是在什么時間可以去完成并形成過程監控,這樣便使得方案可決策。
3
集體決策
有的規劃方案涉及到多個部門的協同,比如采購總監、制造總監、銷售總監、供應鏈總監等等,都會參與到規劃方案的決策中,共同決策方案是否可行。這種情況下對方案的挑戰是非常大的,不同的部門會從自己部門在完成公司既定業務流程的角度去對方案是否有效、是否可執行進行評判。當出現一些比較大的調整的時候,也會考慮和公司的整體戰略是否相符,因為各個部門都是按照公司總體戰略去完成各自的職能戰略。這個時候對于規劃方案來說,需要有更大的框架,將多部門的訴求或約束考慮進規劃方案中,做好“接口”。
三、如何快速決策
1
決策點清晰
首先規劃方案需要具備很強的專業性,規劃的邏輯也需要清晰,在此基礎之上就需要提出清晰的決策點供決策者決策,切不可模糊不清無法指導決策后的工作。比如物流業務是自建還是外包,倉庫是新建還是擴建,是用自動化還是人工作業等等,當然,決策點可能是層層遞進,也就是在第一階段形成決策點,然后接著在往第二階段推進,那么后一階段的規劃內容是基于前一階段的決策方向而推進。如果前一階段的決策點不夠清晰,邏輯不夠嚴謹,那么決策者也可能遲遲無法決策而影響到項目的推進,反之可以快速決策。
2
決策方案可執行
在規劃方案中需要考慮到方案與企業戰略、企業管理方式、供應鏈環境以及企業的文化等方方面面,方案最終是在企業的整體戰略方向下以及企業的人員去完成。
因此,在決策者進行決策的時候,也會考慮到方案的可執行性。如果規劃方案只是從理論專業方法和邏輯的角度出發而忽略的企業實實在在的環境與背景,那么也很可能使得項目中的決策緩慢,甚至無法決策。
3
決策方案多維度
在項目規劃方案中,需要提出的是不同維度的決策點,也就是說給出的是一個選擇題,并且選項是不同維度去考慮的。
那么決策者就可以在一個全面的決策項中去決策應該從哪個方向去推進。首先決策者一定是從更大的視角去判斷項目方案的可行性,而規劃者需要充分考慮到決策者的視角范圍,并給出需要決策者在其層面給出的決策結果。
這樣便可以讓決策者快速給出選項,從而快速的推進項目。
四、如何精準決策
1
框架完整且有效
要做到精準決策,首先是需要規劃者在專業角度提出專業、完整、有效的解決方案,如果規劃的框架不專業,定位不清晰,要素不完整,也就談不上精準決策,有了這個基礎,決策者才能進行有效決策。
2
數據化
在框架和基本邏輯是有效的基礎上增加量化數據,在規劃方案中會有大量的分析,其中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并且每個部分都有觀點提出,最終由這些觀點形成解決方案。
對于這些觀點可以盡量的用量化分析來支撐,量化分析的數據來源可以是信息系統采集也可以是調研中手工采集。
如果在更加標準化的場景中,如包裝可度量、信息數據可信度高的情況下可進行局部或者全局的仿真模擬,給出不同方案最終可能產出的效果。
3
數字化
隨著技術進步和物流標準化的推進,數字化可以幫助企業做到更加精準的決策,當然,完成數字化是需要對企業的整個物流體系,甚至是供應鏈體系進行變革。
從戰略目標到業務流程再到信息化建設和自動、智能化設備的引入,人員組織結構都需要進行梳理和調整。當實現了數字化以后,物流系統可以快速的感知問題,如資源瓶頸風險,財務成本風險等,由于本身是從精確的模擬分析中發現的問題,那么也就能通過大數據分析、全面的仿真模擬得到精確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