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經理來說,設計與管理薪酬制度是一項最困難的人力資源管理任務。如果建立了有效的薪酬制度,企事業組織就會進入良性循環;相反,則是員工的積極性發揮不出來。
有一個國外民意調查組織在研究以往二十年的數據后發現:在所有的工作分類中,員工們都將工資與收益視為最重要或次重要的指標。工資能極大地影響員工行為--在何處工作及是否好好干。 因此,如何讓員工從薪酬上得到最大的滿意,成為現代企業組織應當努力把握的課題。應該從以下方面把握: 一、為員工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使他們一進門便珍惜這份工作,竭盡全力,把自己的本領都使出來。支付最高工資的企業最能吸引并且留住人才,尤其是那些出類拔萃的員工。這對于行業內的領先公司,尤其必要。較高的報酬會帶來更高的滿意度,與之俱來的還有較低的離職率。一個結構合理、管理良好的績效付酬制度,應能留住優秀的員工,淘汰表現較差的員工。 二、重視內在報酬(下面還要重點講到)。實際上,報酬可以劃分為兩類:外在的與內在的。外在報酬主要指:組織提供的金錢、津貼和晉升機會,以及來自于同事和上級的認同。而內在報酬是和外在報酬相對而言的,它是基于工作任務本身的報酬,如對工作的勝任感、成就感、責任感、受重視、有影響力、個人成長和富有價值的貢獻等。事實上,對于知識型的員工,內在報酬和員工的工作滿意感有相當之大的關系。因此,企業組織可以通過工作制度、員工影響力、人力資本流動政策來執行內在報酬,讓員工從工作本身中得到最大的滿足。 三、把收入和技能掛鉤。建立個人技能評估制度,以雇員的能力為基礎確定其薪水,工資標準由技能最低直到最高劃分出不同級別?;诩寄艿闹贫饶茉谡{換崗位和引入新技術方面帶來較大的靈活性,當員工證明自己能夠勝任更高一級工作時,他們所獲的報酬也會順理成章地提高。此外,基于技能的薪資制度還改變了管理的導向,實行按技能付酬后,管理的重點不再是限制任務指派使其與崗位級別一致,相反,最大限度地利用員工已有技能將成為新的著重點。這種評估制度最大的好處是能傳遞信息使員工關注自身的發展。 四、增強溝通交流?,F在許多公司采用秘密工資制,提薪或獎金發放不公開,使得員工很難判斷在報酬與績效之間是否存在著聯系。人們既看不到別人的報酬,也不了解自己對公司的貢獻價值的傾向,這樣自然會削弱制度的激勵和滿足功能,一種封閉式制度會傷害人們平等的感覺。而平等,是實現報酬制度滿足與激勵機制的重要成分之一。 五、參與報酬制度的設計與管理。國外公司在這方面的實踐結果表明:與沒有員工參加的績效付酬制度相比,讓員工參與報酬制度的設計與管理常令人滿意且能長期有效。員工對報酬制度設計與管理更多的參與,無疑有助于一個更適合員工的需要和更符合實際的報酬制度的形成。在參與制度設計的過程中,針對報酬政策及目的進行溝通、促進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相互信任,這樣能使帶有缺陷的薪資系統變得更加有效。 這里重點談一下關于如何在企業中實施全面薪酬戰略,以全面提高員工的薪酬滿意度。 “全面薪酬戰略”是目前發達國家普遍推行的一種薪酬支付方式,它源自80年代中期的美國。當時美國公司處在結構大調整時期,許多公司將相對穩定的、基于崗位的薪酬戰略轉向相對浮動、基于績效的薪酬戰略,使薪酬福利與績效緊密掛鉤?!叭嫘匠陸鹇浴钡母拍钤诖嘶A上產生。 公司給受聘者支付的薪酬分成“外在”的和“內在”的兩大類,兩者的組合,被稱之為“全面薪酬”?!巴庠凇钡募?,主要是指為受聘者提供的可量化的貨幣性價值。比如:基本工資、獎金等短期激勵薪酬,股票期權等長期激勵薪酬,退休金、醫療保險等貨幣性的福利,以及公司支付的其他各種貨幣性的開支,如住房津貼、俱樂部成員卡、公司配車等等。 “內在的”激勵則是指那些給員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貨幣形式表現的各種獎勵價值。比如,對工作的滿意度,為完成工作而提供的各種順手的工具(如好的電腦),培訓的機會,提高個人名望的機會(如為著名大公司工作),吸引人的公司文化,相互配合的工作環境,以及公司對個人的表彰、謝意等等。 外在的激勵與內在激勵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它們相互補充,缺一不可。在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們只強調精神的作用而在物質報酬上“吃大鍋飯”,傷害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又往往忽視了精神方面的激勵,一切都想用錢來解決問題,動輒扣獎金,同樣會傷害員工的積極性。 在現實社會中,如何科學地把把全面薪酬的兩個方面,使它們有效配合起來,是企業經營者經濟面臨的一個難題。一般地來說,外在激勵由于是可量化的,它們可以通過市場競爭來達到一個平均的水平。關鍵是企業要能適時地了解和掌握市場上本行業內各種崗位的各種薪酬方式的平均水平,否則,把握和控制自己公司的薪酬待遇水平就失去了依據。薪酬高了則增加企業成本,低了又吸引不來人。 內在的激勵雖然是非貨幣化并難以量化的,但有一部分內容也反映在市場競爭之中,可以通過市場進行了解,如培訓機會、公司名望等。還有一部分內容則完全要靠公司自身不斷地培育和積累,如公司文化、工作環境、公司對個人的名譽表彰等等。 全面薪酬戰略僅僅有了市場數據作為支持是不夠的,它的成功實施還要靠公司與受聘者之間折協商,達到雙方利益的平衡。一個好的全面薪酬體系固然是吸引人才,保留人才的基礎,但在實際運作時,還要靠大量的、具體的溝通來支持。要為員工們所理解和接受,要真正符合他們的愿望和要求。否則,再好的體系構想也難以奏效。而受聘者由于年齡、經歷、企業工齡、個人和家庭情況等千差萬別,對同一種全面薪酬體系的反應和要求也會很不一樣。因此,如何在不違背總體薪酬戰略和設計方案原則的情況下,設計一些“彈性”的方案,尤其是在福利方面,多一點彈性,將會更有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