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1、得到2020年“知識春晚”盛推作品
得到2020年首屆“知識春晚”主推圖書,全程講述中國制造業的故事。
2、半年實地考察、上百次采訪調研
作者耗時半年遍訪越南的主要企業,并走遍長江三角及三角地區,力證中國制造業優勢轉移東南亞的邏輯不成立,東南亞地區的制造業繁榮只是中國經濟的“溢出”現象。中國制造業的完整供應鏈、隱形知識確保了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屹立不倒。
3、構建全球制造業經濟新生態
作者倡導商人秩序應重回歷史前臺,重視民間經濟的力量;強調企業的組織形式及生產邏輯的演化擁有穿透國界的力量,并能重新定義全球經濟秩序,進而促進世界秩序的進一步演化。
4、學界、商界、媒體界專家聯袂推薦
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高全喜、華東師范大學政治學教授劉擎、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張力奮、經濟學家管清友、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啟明創投創始主管合伙人鄺子平、硅谷風險投資AimTop Ventures創始管理合伙人王維嘉聯袂推薦。
內容簡介
中國的超大規模制造業能力決定了中國在世界秩序中的特殊地位,推動著中國與世界秩序的共生演化。中國制造業的未來走向如何?貿易摩擦會對此構成怎樣的影響?
作者在長三角、珠三角地區,以及以越南為代表的東南亞國家展開了實地調研。你會看到:
? 制造業向越南的所謂“轉移”,實際上是中國供應鏈的“溢出”。
? 推動“溢出”的堅實力量,是中國的民間經濟。
? “溢出”的根本原因是技術、公司組織形式以及生產邏輯的演化,令經濟空間以各種方式穿透國界。
? 商人秩序因此有可能走上歷史前臺,與政治秩序共同推動世界新秩序的演化。
這本書,讓你透過對制造業一線的一手研究,由表及里地看到中國制造業的真實力量與東亞制造業集聚區的演化邏輯。書里的研究,不僅著眼于現實,還展示了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秩序的未來可能性。
作者簡介
施展,北京大學史學博士,外交學院教授,外交學院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著有《樞紐》《邁斯特政治哲學研究》。得到App《中國史綱》《國際政治學》主理人。
目 錄
前言
青春期心靈的顫抖 3
企業家的野蠻生長 11
美國創新、中國生產、全球銷售 34
《樞紐》還成立嗎 51
越南初印象 57
工業園的野望 62
越南史簡述 70
南國山河 75
“胡志明”的回答 89
為什么是“廣州” 92
供應鏈網絡的力量 99
日、韓路徑與澳、加路徑 106
越南的結構性困境 120
前 言
我在《樞紐》下篇討論中國與世界經濟關系的部分提出,中國的經濟成長系基于西方最新一輪創新經濟的拉動,其間一系列結構性的特征,使得在不出現實質性技術變遷的前提下,全球中低端制造業向中國的轉移是終局性的。因此,中國的經濟成長帶來了全球經貿結構的深刻變遷,從沃勒斯坦所說的“中心-外圍”結構變為一種“雙循環”結構,中國的制造業成為一個中介性的“樞紐”,銜接起西方發達國家的創新產業及高端服務業與不發達國家的原材料產業。這種結構變遷會引發全球秩序以及其他國家內部的一系列不均衡,從而吁求一系列治理秩序變革。如果變革不能向前推進,便有可能引發貿易摩擦。
未料到,《樞紐》一書出版不到半年,大規模的貿易摩擦就真的出現了,并且規模迅速升級到超出所有人想象的程度。一時間,網上滿是中國制造業面臨貿易摩擦的嚴重沖擊,大量制造業工廠正在向海外尤其是越南大規模轉移的消息,中國經濟似乎正面臨重大危機。很多人質疑我在《樞紐》中的說法,認為現實已經狠狠地駁斥了這本書。
從純粹的理論分析來看,我認為這種大規模轉移不大可能。因為我所論證的支撐中國供應鏈網絡的很多條件并未因貿易摩擦遭遇實質性挑戰,海外也沒有哪個國家有條件承接中國如此大規模的供應鏈網絡轉移。而在今天的全球經濟邏輯之下,僅僅轉移工廠而不轉移供應鏈網絡,是構不成實質意義上的轉移的。但是這種理論分析倘若沒有足夠的實證研究支撐,說服力仍然有限。
于是,在2019年,我與研究團隊的伙伴們一起從北到南對越南做了深入調研。我們跑了河內、海防、胡志明3個大城市,以及分布在北方和南方的3個主要工業省份,拜訪了4個工業園、日本國際貿易促進會派駐越南河內和胡志明兩個城市的分會,又采訪了河內的1家律師事務所、7家在越南的中國商會。我們還拜訪了從高科技到低科技橫跨多種產業、從跨國大公司到地方小工廠橫跨多種規模的近20家企業,若干位越南工人及越南經理層,以及幾十位在越南打拼的中國人。此外,我們還采訪了越南的政府基層官員、兩所大學中的多位學者,甚至在一家中餐館吃飯時,遇到的一位會說流利中文的越南老板娘都成了我們了解越南民情的訪談對象。
在去越南之前,我們先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對中國企業做了深入調研,以便獲得必要的預備知識;從越南回來之后,基于新獲得的信息,我們又逆向回溯到國內的供應鏈網絡上游,到珠三角以及廣西中越口岸地區做了深入調研。
大半年的深入調研以及與研究團隊伙伴們的反復討論,讓我有了巨大的收獲。調研基本驗證了我在《樞紐》中提出的“樞紐”“雙循環”結構的假說,同時讓我能夠對假說做出重要的迭代升級,把很多思考向前推進了很遠。田野調研不僅讓我對經濟活動的微觀機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還讓我發現了很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存在。
--誠摯地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以上內容來源于網絡或會員發布,本網站本著大家相互學習,無盈利目的,如有需要請到正規渠道購買書籍。如有內容涉及版權請告知我們立即刪除,對此我們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