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腐敗、貪污、欺詐,遍地都是,無論我們喜歡與否,人性如此。成功的國家所做的是將其保持在*限度。沒有人曾經消滅過它們?!?br/>“文明的每一次發展,每一次社會變革,每一項引人注目的發明,都帶來了一種把錢從傻瓜口袋里掏出來的新方式。它可能是,并且通常只是舊騙局演變后的偽裝,但它對于受害者而言,確實是新的,因此是有效的?!?br/>從大名鼎鼎、飽受爭議的“馬戲之王”P.T.巴納姆,到21世紀初美國*大詐騙案的制造者伯納德·麥道夫,
從19世紀聲名狼藉的避雷針銷售策略,到本世紀盛行的低價宣傳策略,甚至一再發生的龐氏騙局,
兩百年來,我們是否依然跳入同樣的騙局?
商業創新帶來的,究竟是商業發展的天使,還是欺詐的魔鬼?
這是一部從未停止與騙子角力的美國商業史,
也是我們所有人與騙局的斗爭故事。
內容簡介
美國的商業發展就是一段從未停止與騙子角力的故事。
美國對于很多熱情的支持者、精明的商人和徹頭徹尾的騙子來說常常很具吸引力。對商業自由的崇拜使得區分激進的推銷術和不可接受的欺騙變得更加復雜,尤其是在創新前沿時。與此同時,競爭壓力往往迫使一些受人尊敬的公司也開始采用欺騙手段。欺詐成了美國商業的一個重要特征。在本書中,愛德華·巴萊森追溯了美國的欺詐史——以及從未停止的與欺詐的斗爭——從P.T.巴納姆時代到查爾斯·龐茲和伯納德·麥道夫的時代。
從19世紀早期美國法律界支持的“購者自慎”出發,本書描繪了從鍍金時代到新政時期,再到“偉大社會”時代,現代監管機構如何緩慢又零碎地發展,以保護消費者和投資者。它到達了近期的放松監管時代,放松監管帶來了一連串代價高昂的欺詐問題,包括儲貸危機、公司會計丑聞和近些年的按揭市場的潰敗。
通過追溯美國如何與欺詐斗爭,以使經濟生機勃勃,而不被欺詐所侵蝕,本書提醒讀者,美國的資本主義建立在社會信任這個不穩定的基礎之上。
作者簡介
愛德華·J.巴萊森(Edward J.Balleisen)
杜克大學歷史和公共政策系副教授、跨學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副教務長?!逗叫惺。簝葢鹎懊绹钠飘a和商業社會》(Navigating Failure: Bankruptcy and Commercial Society in Antebellum America)作者。
目 錄
致謝
第一部分 欺詐與美國資本主義的演變
第1章 反欺詐規制的持久困境
第2章 形形色色,欺詐永不眠
欺騙的持久性
現代市場中的新人問題
欺騙性實踐與經濟決策心理學
第二部分 19世紀“購者自慎”的世界(19世紀10年代至80年代)
第3章 千瘡百孔的法律
成文法律
法律在行動——民事與刑事法庭
法律在行動——行政法規
媒體評論
榮獲2018年商業史論壇拉爾夫·戈莫里獎(2018 ralph gomory prize from the business history conference
《怪誕行為學》作者丹·艾瑞里強烈推薦
“《騙局》一書不僅審慎、深入地探討了商業、市場和政策三者間的復雜關系,而且非常發人深省。閱讀本書的過程是一段美妙的旅程?!?br/>——丹·艾瑞里,《怪誕行為學》作者
“*后,資本主義往往是一場騙局,所以欺詐所帶來的問題總是難以回避。但是,關于騙局的存在性、洞察以及針對它的監管構成了一段歷史,巴萊森給出了有關它的*記述。本書做了詳盡的調查,精雕細琢,追溯了幾個世紀以來各種各樣的欺騙問題?!厄_局》給出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史的一個全新視角?!?br/>——喬恩·利維,芝加哥大學
--誠摯地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以上內容來源于網絡或會員發布,本網站本著大家相互學習,無盈利目的,如有需要請到正規渠道購買書籍。如有內容涉及版權請告知我們立即刪除,對此我們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