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像有隱身術,知道它存在,就是找不到;
發現了問題,卻總是不停開錯藥方,始終都跟西西弗斯推石頭一樣;
有解決辦法,但找不到著力點,宛如陷入沼澤,有勁使不上;
老問題看似解決了,新問題卻跟著冒了出來,頭發被折騰掉了500根;
問題就像潰瘍,總是不停地反復發作;
……
現實中,問題總愛扎堆,麻煩喜歡抱團。顯然,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完全是因為人們缺乏把握本質的本領。把握本質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如果不能以本質為支點,那么任何解決措施都將徹底失去精準度,成為純靠運氣的“無的之矢”。
作者簡介
世界咨詢巨頭埃森哲公司原董事總經理。在埃森哲公司任職近27年,先后擔任日本項目管理集團綜合管理員、SAP平臺綜合管理員、全球SAP組織培訓負責人等職務。
日本知名學府慶應義塾大學研究生院教授。
目 錄
第一部分 本質思考的習慣
反饋式思考:反復確認才能錨定問題的本質
多維度思考:克服信息缺損的有效方式
整合式思考:盲目行事往往會成為習慣
適應性思考:“生搬硬套”通常沒有好結果
循環式思考:一步一步逼近問題的本質
案例1 思維緊箍咒:警惕那些成功的經驗
案例2 表面化模仿:有些東西是永遠復制不了的
案例3 本末倒置:相關關系不等于因果關系
案例4 輕率判斷:完全依靠自己的主觀感受
案例5 數據迷信:對于所謂“客觀證據”缺乏反思能力
案例6 慣性定律:保持現狀往往成了第一選擇
案例1 強調特殊性:對抗問題的萬能盾牌
案例2 事實篩選:只強調有利的各項指標
免費在線讀
陷阱1:思維惰性:少思考是大腦的本能
在影響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陷阱中,最頻繁出現的要數“思維惰性陷阱”了。就人的大腦而言,它天然地喜歡以最省力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因此,在這種天然的牽引力的作用下,每一個人往往會不自覺地掉進這個陷阱中。
A為了視察敵情,拜訪了該地區的幾家國際連鎖咖啡店。他驚奇地發現,這些咖啡店的服務水平非常之高。店員雖然年輕,但每個人在客戶服務上都下了苦功夫。
A仔細研究了國際連鎖咖啡店后發現,它們沒有標準的客戶服務手冊,服務客戶時完全靠店員的主動意識。
這種做法給A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因此,A也在自己經營的5 處門店里,廢除了標準的客戶服務手冊,想要讓員工發揮自己的自主性。
完全復制其他公司的成功做法,其實很難獲得自己期望的結果。其實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明白這個道理。員工素質不同, 項目不同,考評體系跟薪酬體系也不一樣。所有要素都完全相同的話,純復制的方式或許還有成功的可能性,不過,這種情況并不現實。
發了記有公司重要事項的筆記本,對每個人進行了長達80個小時的新員工培訓。同時,它還確立了日常反饋制度。
如果看不到成功企業的背景和它們所做的前期準備,那么想單憑模仿其中一項措施來大幅提升自己企業的效率,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案例3 本末倒置:相關關系不等于因果關系
--誠摯地感謝您的關注與支持,以上內容來源于網絡或會員發布,本網站本著大家相互學習,無盈利目的,如有需要請到正規渠道購買書籍。如有內容涉及版權請告知我們立即刪除,對此我們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