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10月13日華東事業部虹橋店的開業,好又多全國門店已經達到105家,順利成為中國零售行業中第一家超過百店的外資企業。好又多公司更高調宣稱今年營業目標是145個億,這與外資超市老大家樂福的年銷售額可是不相上下。好又多與家樂福這位在臺灣的老師相比,大有青出于藍之勢。然而凡事都有兩面性,好又多這幾年發展勢頭迅猛的背后難免存在相當多的問題甚至危機。并且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其他零售企業之中,有必要提出來,也許可以給到眾多正在力爭擴張的中國超市以警醒。
一、供商矛盾引發信用危機
日前在由上海某商情信息中心公布的《2005年年度供應商眼中的連鎖商業》當中好又多繼續位居低信用榜首。好又多本次信用得分為2.46分,比上年度低0.36分,是本次調查中,連鎖企業信用得分最低的。當中“履行合同不到位,拖欠帳款等問題”是供應商反映最為突出的。日化供應商對一位大報的記者表示:“跟好又多做生意很壓抑?!睋私?,好又多上海門店今年四、五月份曾因供應商停止供應而嚴重缺貨。那位供應商申明,由于好又多從前一年六月份就開始拖欠供貨款,直到現在仍然未還,遠遠超過了合同規定,而該企業的流動資金不過200萬元,被好又多各大門店拖欠的資金總共達幾十萬,企業因此不敢再發貨了。而六月份在好又多的大本營也發過類似斷貨事件。甚至七月份的媒體與網絡上爆出了“好又多會否成為普馬第二”這樣的討論。
不過我們可以欣喜地看到,好又多也認識到了這點。去年好又多董事長于曰江曾因“一位母親的質問”而引發他對企業價值思考?!拔艺J識到,企業的價值就是必須將你個人的價值,與社會的價值和國家的價值融合在一起?!倍谧罱枮I水污染事件中,好又多也做出了表率。在11月21日好又多決定,將正常閉店時間延至22時。好又多超市的百種生活必需品平價銷售,其中百姓最關注的飲用水低于市場價10%。對穩定人心起到了一定積極的作用。
二、過度擴張引發資本危機
有一個未經證實但業內廣泛流傳的說法是,好又多全國百家門店中,目前只有廣州和成都兩地部分門店有盈利,其余絕大部分處于虧損狀態。近兩年很多城市里的新店開局不利,好又多總部后期就不愿意或無力再加大投入,但擔心引起連鎖反應又不能輕易停業,于是形成騎虎難下的局面。同時在競爭的壓力下,卻又不得不進一步擴張。然而好又多在大陸幾乎是個無根的企業,其母公司不是以零售為主業,因此,不會將大量資金投入到不掙錢的擴張領域。所以好又多只能依賴自有資金,自然而然就有了資本危機。公司缺少資金主要是由于近兩年來新擴張的門店投入太多,加上開店比較匆忙,基礎面沒有做好,經營不理想,很多虧損的店還需另外投入資金填補虧空。04年曾有大量媒體報道傳出沃爾瑪并購好又多的消息,并稱雙方已簽署并購協議。雖然最后沒有下文,但從資金鏈的緊張上來看,這也并非空穴來風。好又多并不是第一次被傳遭遇跨國巨頭并購。早在2002年末,業內就曾傳出家樂福將收購好又多的消息?!∪?、同業挖角引發人才危機
去年成都曾報出“競爭白熱化,匯集60萬年薪挖好又多高管 ”的新聞。匯集超市重金挖走好又多多名骨干,每人的月薪超過5萬元,合同一簽就是10年。這不光是反映了蓉城超市界人才競爭達到白熱化境地,在全國各地超市的競爭也越來越反映到人才的競之上。不僅要考慮如何培養人才,更要花心思如何留住人才,是好又多迅猛擴張背后必需面對的嚴峻問題。好又多由于資金較緊,員工工資待遇與其他大型連鎖超市相比沒有什么優勢,員工素質與公司發展規模和計劃不是很匹配?!焙糜侄喽麻L于日江也曾說,好又多雖然在華東開有20多家分店,但一直苦于沒有合適的人才,許多中堅力量必須依靠廣州源源不斷輸送至上海,這一點讓他非常擔憂。
四、分店過多引發管理危機
在對去年好又多將總部由上海遷回廣州事件“敗走華東”的評析中,好又多內部很多人員都認為“新店過多造成管理效率持續下降”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據相關報道,“好又多”量販店在進入杭州不到半年的時間里,由于大量出售假冒偽劣商品,隨意貼注標簽,并且對消費者的投訴置之不理,在當地引起軒然大波。該事件曝光后曾成為2004年浙江省“兩會”期間一個熱點話題,“好又多”在杭州一度遭到消費者抵拒。這不單是由于分店過多造成的,并更重要的是,好又多缺乏將管理一桿子到底的執行力。
五、群狼爭食引發商圈危機
今年6月8日,家樂福在廣州開設的第四家大型超市天河區員村店開業,該店離好又多總部所在的天河區棠下店只有幾站路。麥德龍在廣州的第一家門店在12月份就要開張,其店址恰恰就在好又多棠下店的身后。而此前好又多棠下店周邊,已經聚集了百佳、萬佳和易初蓮花等國內外知名大賣場。這些巨頭的逼進,意味著好又多總店的風光將不復再。而早在1997年8月8日,位于棠下的好又多天河店開張之日狂收500萬,創下令廣東人震驚的紀錄。并且這遠非是這個商圈的危機,在好又多全國分店之側,群狼扎堆爭食的情況到處可見。
六、地方保護引發水土危機
前年好又多將總部遷到上海之時,原是期望得到長三角新政策上的優惠與便利,帶動其華東乃至全國市場的崛起。但未如所愿,反而遭遇主地方保護義及跨國零售巨頭的全面夾擊同時水土危機還表現在物流之上。好又多在廣州黃埔區擁有一個3萬平方米的物流倉庫。除一部分在各地采購外,好又多的全國采購工作也集中在這里。于曰江曾表示,在廣州的采購量遠遠大于上海,并且廣州的基礎也是最好的。通過此話可以看出,“好又多”十分依賴廣州的采購市場,供應華東市場的很多商品都來自廣州。勢必造成采購的商品種類又與當地消費習慣有明顯差異,也導致了水土不服。
以上分析的六大危機其實并非針對好又多,在所有的連鎖超市中都會存在。有必要提高防范危機的預防意識。靜下心來反思一下,追求擴張的同時,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如何不去解決這類危機,我們可能做到沃爾瑪做到家樂福幾千家的規模嗎?我認為是永遠都不可能,在解雇問題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