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14001
本人學的是工業分析,一算從事環境監督量測有10年時間了,應該有較深刻的意識才對呀。其實如果僅有單一這方面認知是不可能理解到ISO14001中的監督量測部分條文,更不要說整個系統了。
很幸運,1999年進入一家外資企業,主導ISO14001推行。通過大量的海外訓練,讓我對ISO的“精神”有了自己的理解?,F借ISO14001:2004頒布時機,現與同行分享心得。
ISO14001是標準化環境管理系統。
首先是標準化。ISO制訂了一萬多條標準,但管理性的標準,就兩條ISO9001與ISO14001,其他皆為技術標準。怎樣才能達到這要求,就要系統達到三個要求:文件化、可被審核、可被追溯(這也是與其他管理系統的根本區別)。這些要求說起來很簡單,但當初我是被輔導老師一次次的修正才養成習慣。比如文件標準化格式:他要求上下左右頁邊距、行邊距,正文的對齊,字體,標點符號等都需要按照文件規定的嚴格執行。如有爭議,回到文件去定義它。他的目的很明確,標準化的文件,都長的一個樣子。像軍隊的部隊一樣,只是每個人面孔不同,對文件僅是內容不同而已。
再談環境管理系統。系統的管理,當其中一個部份出了問題,肯定對應另外一些部份也會有潛在影響,只是其中一個問題先表征出來而已?;蛟S我們會來到“頭痛治頭,腳痛醫腳”的尷尬局面。我覺得我們要掌握重要的一點是“流程”。一個好的流程在規劃(不是PDCA嗎),但我去了幾家公司看到所請顧問公司(我就不想點名了)建立的系統文件不系統,條文要求制訂的文件編寫過于簡單,更不說其他支持文件?;蛟S要問,不是不同組織環境管理績效不同,它組織簡單,文件簡單,哪里不對?這就是關鍵所在:我們需要系統的流程且標準化。ISO14001是組織的自發行為,公司決策層是期望在環境方面達到相關方的滿意(當然像論壇里所說有些公司以申請ISO14001獲得政府補貼而營利的事,不在談論之列。因為組織推行環境管理與職安健管理系統的目的是:期望可持續發展。),并把組織推行ISO14001的績效“秀”出來:你的規劃、你怎樣做的、你做的結果是怎樣評價出來的、你的記錄-你的佐證資料在那里。關上門,不“秀”出來,有何用?(最悲慘的事:不知怎“秀”與無料可“秀”。)
說說認證。接觸幾家認證公司和輔導機構(含華夏)有些讓我哭笑不得,他們跟你老講技術,不談管理。要知道ISO14001是管理標準,非技術標準。真想知道他們有無管理的認知與經驗。如有,為何認證事項的溝通那么困難;輔導機構的培訓排的不盡人意。再試問,他們有執行ISO9001嗎?我的話說:本身是推ISO的,自己就不標準化。想到國內,如此多的機構速成MBA。嘆,管理就是讀幾本書?這恐怕不是ISO頒布管理性標準的初衷(還是會造成貿易壁壘吧),我們的執行方式是不是要改變的時候了。
總之,ISO14001不是文字游戲,它只是一個指引性的管理標準。更不要借其大旗,誤人子弟。只有真真切切了解ISO14001的“精神”,執行系統的管理理念,才能使得環境管理系統更具有有效性、務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