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條碼有何優勢?
由于條碼原則上經過印制或通過電腦的計算機打印而成,本身不存在象書寫文字那樣水平高低的問題,而且也不會不良書寫習慣,所以不會發生手寫文字那樣被誤讀的情況。
而且,由于一般的條碼都帶有旨在防止誤讀的校驗碼,所以即使因臟污和殘缺而誤讀,誤讀的數據也不會輸入到計算機中。
所以,極端地說,即使不識字的人(外國人及兒童等)也能夠將條碼讀取和輸入到計算機中。
而且,由于能夠以手寫的記帳單和價格標簽等手段所無可比擬的超高速度(例如超市的電子收款機1秒鐘可達5000次)讀取數據,因此同先用眼睛看過,再擊鍵輸入到計算機中的方法相比有著天壤之別。
■ 自動識別的種類與條碼的特長
象這種無需敲擊鍵盤,迅速輸入到計算機中的方法稱作“自動識別”。
自動識別包括通過磁性進行辨別的現金卡、信用卡、乘車卡,以及不需接 觸就可回應電波詢問的“射頻卡(RF-ID)”等各種方法,其中,條碼堪稱是一種能夠一次大量印制的最為經濟、且準確可靠的自動識別方法。
雖然包含大量數據的二維代碼等很受人們歡迎,但由于受專利使用權及相關設備普及等問題的限制,還沒有廣泛普及。
與此相對,條碼出現較早,專利已經公開,相關設備齊全,操作也十分簡便,并且已經成為世界通用的規格,堪稱是最受歡迎的自動識別方法。
■ 商品條碼的起源是什么?
大家每天都能看到的商品上的條碼是經過怎樣的過程產生的呢?
美國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國家,甚至去鄰居家也得驅車前往。因此人們養成了每周一次大量購買食品等物品,并存儲在大型冰箱中使用的生活習慣。由此,很多諸如日本超市一樣的大型綜合零售店應運而生。
但是,由于美國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碼磅度量衡法(yard pound)的8進位數、6進位數,因此10進位數的美元、美分及消費稅的計算會花費不少時間,在現金交納處出現了顧客排起長龍等待付款的情況,十分不便,大型零售店也無法發揮其快捷方便的功能。
為了解決排隊現象,人們采取了各種解決方法,例如在商品上附上重量與商品價格相當的金屬,最后一起加算金屬來計算金額等。但哪一種方法都未達到實用的水平?!?
在這種形勢下,1967年,著名超級連鎖店KROGAR首次采取了將后來成為UPC原型的條碼附在商品上,并通過電子掃描儀讀取,輸入到計算機中的方法。這就是商品條碼的起源。
■ 其后商品條碼的發展
就這樣,條碼進入了實用階段,但是要想把條碼在全美普及,就必須用統一的約定對所有商品附加號碼。由此,1973年以美國食品連鎖協會等為中心制定了普通商品代碼“UPC”。
存在著與美國同樣問題的歐洲看到了UPC獲得的成功,于是在1977年制定了英國、法國、德國等歐洲各國通用的商品代碼“EAN”。
世界各國的加盟國家詳細情況請瀏覽“標記(FLAG)”。雖然加盟國家中也包括并沒有超市等的發展中國家,但是這些國家也需要出口產品用的條碼。
■ 統一商品代碼與條碼
正如名字和姓名一樣,對所有商品附加完全不同的號碼就是“統一商品代碼”。
就象張三、李四一樣,統一商品代碼由國家號碼(國別碼)2位數字或3位數字、廠商號碼(廠商識別碼)5位數字或7位數字、商品號碼(商品項目碼)5位數字或3位數字、防錯號碼(校驗碼)1位數字組成??梢詫λ猩唐犯郊硬煌奶柎a。
將這一號碼轉換成計算機能夠讀取的條碼形式的就是UPC(美國、加拿大)、EAN(以歐洲為首的全球)符號。其叫法根據國家有所不同,比如日本稱之JAN符號、韓國則叫做KAN符號等。
■ 大型零售店(超市等)中的條碼使用方法
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下大型零售店中的條碼使用方法。
● 原印條碼商品
所謂原印條碼是指在生產階段(源頭=生產階段)在量產商品中打印或粘帖條碼(作記號)。
首先進貨裝入包裝箱的商品。這種包裝箱上印有稱作物流用“標準物流符號(ITF)”的、表示箱內商品號碼及裝載數量的條碼。通過讀取條碼,可以將何時進貨何個數量的何種商品等信息輸入到計算機中。
與此同時,如果輸入該商品的供貨地、采購價格,就會將何時必須向供貨地支付多少貨款的信息輸入到計算機中。
其次,輸入商品的售價。人們經常會問“條碼帶有價格嗎?”,其實條碼中只有商品的號碼?!?
即使相同號碼的商品,根據銷售商店的不同,其價格也有所不同,因此,價格是根據店鋪的銷售情況自由輸入到計算機中的。另外,只在特賣日減價,或者在某一時段減價等的商品,也只需事先將價格輸入到計算機中即可?!?
象這樣廣泛流通、且在通過現金出納機時向計算機查詢(Look Up)價格(Price)的商品稱作“PLU”商品。
如果顧客購物之后經過現金出納機,計算機就會把價格傳輸到現金出納機,同時記錄銷售情況。另外還會自動記錄下該商品的庫存此時已經減少了一個。
計算機還可以通過這些數據分析各種商品的銷售情況,比如在發放薪水之后暢銷、雨天的傍晚暢銷等。
如果商品暢銷、庫存減少就需要補充商品,這時計算機會自動進行補充訂購,以免貨物脫銷。
● 店內條碼商品
根據店鋪的不同,被稱作生鮮三品的肉、蔬菜及魚等商品附帶有不同的條碼。這些商品的重量各不相同,因此只要在計量秤中輸入100g的價格,然后分別放入秤中就會打印出表示商品品名及與其重量相等價格的條碼,并貼附在每件商品上。
所謂店內條碼是指只在店鋪中、或特定的流通途徑中貼附通用條碼的條碼。
象這樣價格各不相同的商品、以及點心、副食等店鋪制作商品等附帶加入價格的條碼。由于這些商品不向計算機咨詢價格,因此稱作“NON-PLU”商品?!?
由于計算機中全部存儲有這些NON-PLU商品的銷售動向,因此可以通過分析數據,制定恰當的銷售方案,如為防止生魚片干燥最好每隔幾分鐘補充一次、從幾時起每隔幾分鐘陳列點心最佳等。
● 條碼在采購戰略和銷售戰略中的靈活運用
只需用現金出納機讀取條碼,分析輸入到計算機中的數據,就可以制定各種銷售戰略,比如根據陳列商品的貨架的不同而暢銷、或者與某種商品排列在一起,兩種商品就都會暢銷等等。
如上所述,附帶于商品的條碼在從商品采購戰略到銷售戰略、從銷售管理到采購管理的所有領域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 活躍于物流階段的條碼
一般情況下,制造商供應的商品被裝入包裝箱后,按照商社及批發店的物流倉庫→大型零售店等物流中心→各店鋪等的順序進行流通。
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讀取印制在包裝箱上的條碼(標準物流符號=ITF)來進行流通。
(1)當有人訂購時,制造商就會供應帶有訂購商品條碼的商品。此時會自動處理銷售與采購要求?!?
(2)配送司機通過讀取裝載商品的條碼將商品配送到指定地點(倉庫等),卸貨時也是通過讀取條碼送往倉庫等場所。
(3)在物流倉庫和物流中心等處,通過使用輸送機等將商品保管于指定的場所,如果零售店要求訂貨,就將該商品發送到零售店。
在(1)、(2)、(3)的各個階段,從入/出庫管理到庫存管理,無需出示手寫的發票,計算機也會通過讀取條碼來自動處理。因此司機和倉庫保管員也可以從繁瑣的發票處理中解放出來,而且,還能夠防止商品及商品配送地址等出現錯誤的情況。
■ 也活躍在生產工廠的條碼
條碼在生產商品的工廠中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除了先前提到的標準物流符號之外,如果在商品中附加表示商品品名、型號、顏色號碼等條碼,就可以在從原材料到成品的各個階段,大幅度促進庫存管理、進/供貨管理、生產管理以及采購管理等。
以上就大家熟悉的附帶于商品的條碼做了簡單的介紹,下面將舉例介紹一下附帶于商品的條碼在普通情況下所起到的意想不到作用。
■ 請打開存折看一下
想必每個人都會有一本銀行的存折。在銀行的取款機中取錢時,如果放入錯誤的一頁,存折就會被退出來,并提示您“請打開正確的一頁”。(必須有銀行人員操作的工作由機器代替操作似乎有點說不過去)
區分這一錯誤頁面的就是印制在存折頁面左上方的條碼。您是否曾經注意到了呢?
■ 無處不在的條碼??!
在我們周圍存在著很多有形無形的條碼。左圖就是日常使用的照片膠卷,從左側起依次有三個條碼,分別是商品條碼、相機自動讀取膠卷感度的條碼、用于顯影管理的條碼。
以上提到的條碼使用方法只不過是條碼的冰山一角而已?!?
如上所述,您不妨試著尋找一下身邊的條碼。一定會發現條碼正在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