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下半年,我給自己制定了一份詳盡的閱讀計劃,但是1個月都沒堅持完,就中斷了。
2017年3月初,我又給自己制定了每天運動的計劃,4月初被證明失敗了,沒堅持下來。
2017年11月起,我給自己制定了每天工作復盤的計劃,至今一天不落地在做。而且,連以前半途而廢的閱讀和運動計劃也都重新開始3個多月了。
是什么讓我有了如此大的改變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承諾”!——我書面跟老板發了個保證 ,每天會給他發工作復盤。
01 承諾與一致
人們一旦做出了承諾,自我形象就要承受來自內外兩個方面的一致性壓力。
一方面,人們在內心里有壓力要把自我形象調整得與行為一致;
另一方面,外部還存在一種更為鬼祟的壓力,人們會按照他人對自己的感知來調整形象。
什么意思?咱們來具體看個例子:
有一次我從哈爾濱飛深圳,由于到機場早了,便找了一家看起來還不錯的咖啡廳準備去坐坐。 剛進去,服務員就很熱情:“您好,想喝些什么?果汁、咖啡、茶? 您這邊先請坐吧?!?/p> 我理所當然地坐下了,然后順口答了句:“嗯…咖啡吧!” 服務員:“您好,這是我們菜單,咖啡在這里” 接過菜單一看,咖啡88,紅茶48(此處為心里旁白:我就是想坐坐打發時間的,不點紅茶卻點咖啡,這不傻子嗎…..) 可我將菜單翻來翻去(其實就一頁),最后還是說了句:“嗯,一杯拿鐵?!保ㄎ以谛睦锒己薏坏悯咚雷约?,換成點一杯紅茶就這么難嗎…)
你看,承諾的作用就是如此巨大。
即使我心理再不愿意點咖啡,我還是沒有選擇相對更加“便宜”的紅茶,因為我開頭“承諾”了我想喝一杯咖啡……
為什么我們會有如此強大的動力去信守承諾呢?
這就是羅伯特·西奧迪尼在《影響力》一書中揭示的:
因為在我們的認知里,大多數情況下,保持一致都是一種最具適應性、最受尊重的行為。
02
利用“承諾與一致”
提高個人執行力
既然承諾的價值這么大,那為何有人天天做“承諾”,執行力卻一點沒見長進呢?
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將“承諾與一致”的原理給發揮好。
怎樣才能真正發揮出“承諾與一致”的作用呢?我總結了三個主要的方法:
向某一個人做出承諾。
要想讓這種承諾發揮作用,你一定要遵守以下3點原則。
自主承諾而非被強迫做出的承諾
舉個例子,男朋友前段時間覺得我一個人做飯實在太辛苦了,自己主動承諾說要每天洗碗。
從這兩個月的情況來看,執行得還不錯。
但是我之前讓他幫忙洗衣服,只需要花放進洗衣機的功夫,有三次他卻要推脫兩次。
因此,承諾一定是你心甘情愿主動要求做出來的。
由于是自己主動對他人做出的承諾,所以不會受客觀環境限制,反會想方設法與自己之前的承諾保持一致。
像我做出每日發工作復盤的承諾,就是我痛定思痛之后,自己心里特別想做的一件事。
承諾的對象是能影響你的人
能影響你的人主要表現在:
a.他和你要承諾做的這件事有關;
b.你很在意他對你的看法
c.如果可以的話,他還能給你提供意見或建議(這個有助于衡量你做的事是否是有效的);
舉個例子:如果你想練出六塊腹肌,那么你可以將每天堅持健身這件事承諾給你很喜歡但沒追到手的女孩子。
我相信不久之后,不但六塊腹肌有了,女孩子你也擁有了。
我選擇給老板做承諾,是因為如果沒有做到的話,那輕則影響我在他心目中的印象,重則影響我在公司的晉升與發展。
不僅如此,他還能給我的復盤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對我成長也有幫助。
正是因為給自己逼到了這個境地,每次當我累得想偷懶的時候,一想到不發當日復盤的惡果,都能瞬間打起精神發完復盤后再休息。
書面承諾而非口頭承諾
書面承諾遠比口頭承諾更具約束效力,它會在心理上給你一種正式的感覺,而且接受你承諾的人也更能當做一回事。
公開承諾是與個體承諾相對的一種方式。
如果你擔心只承諾給一個人還不一定有效果的話,可以嘗試公開承諾的方法。
當“承諾”被公開后,會有更多的壓力來迫使“承諾方”履行自己的諾言。
我們也經常會看到微信群或朋友圈中有朋友發早起打卡截圖或者其他學習截圖的信息。
這其實也是靠“承諾與一致”原理來通過公開承諾這種外部壓力的方式來讓自己堅持做某件事。
但限于朋友圈的人并不一定都會關注你的行為,或者朋友圈中只有小部分人是你在意的對象。
所以對有些人來說,通過發微信群或朋友圈也不一定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經常會看到有些人發著發著就沒有消息了。
因此要特別注意:采用公開承諾的方法也要遵循“方法1 個人承諾”中講到3點原則。
采用賭約承諾的方法是短期見效比較快的方式,如果有這方面的需要也可以嘗試。
但從長遠來看,不建議采用這種方式。
記得以前的市場部有一個契約,上班遲到發紅包。
前一周效果很好,確實遲到的人數減少了,但到了第2周、第3周,上班遲到的人數不少反而增加了。
因為大家都覺得與發紅包相比,上班遲到似乎對自己更受益。
除非發紅包的金額大于個人所承受的心理范圍或當事人對金錢很在乎。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賭約承諾所帶來的效果容易適得其反。
03
如何防止別人利用“承諾與一致”
左右你的行為
承諾一致如此有效,你在現實生活中也要防止被別人利用這點,引誘你掉入陷阱。
其實,當我們落入“承諾陷阱”的時候,自己通常都會有一種特別的感覺:這種情況好像不正常。
比如,我在飛機場點咖啡而沒有點紅茶的時候,我心里就明顯就體驗到了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只不過我壓抑住了這種感覺,還主動找了很多理由來說服自己點咖啡:
1、這家的咖啡應該是有特殊工藝,口感可能跟其他地方不太一樣;
2、這里是機場,機場的東西肯定會稍貴一些。
但是,假如我正視自己的感覺,把我當初想點咖啡的“承諾”拋開掉,回歸我最本質的需求 —— 我只是想找一個地方讓我這幾個小時過的不是那么無聊,那么點一杯紅茶也無所謂啊。
總之,當你感覺被“套路”的時候,正視你的感覺,然后找到你最本質的需求。這樣,你就能跳出“承諾陷阱”了。
04
結束語
你有沒有想做但一直沒做的事?
嘗試一下“承諾與一致”的原理呢,效果可能好到你難以置信。
但在做出“承諾”時,千萬要記得遵守下面3點原則:
自主承諾而非被強迫承諾
承諾的對象是對你有影響的人
書面承諾而非口頭承諾
當然,可能你的效果無法像我這么顯著(畢竟,接受你承諾的人最好也要是一個相當有執行力的人,這樣才能更好地幫你堅持下來)。
但采用這種方式一定能幫你比以前更好地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