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的五個層次
記賬型財務
我們經常提到,財務的基本職能是反映和監督,記賬型財務只是停留在反映、記錄階段,工作內容主要圍繞填制憑證、記賬、結賬、編制報表這幾個環節來進行,認為會計就是單純的記賬、算賬,只不過是“賬房先生”,只要記好賬,算好賬,上報完有關報表及數據資料就算完成了任務,還沒有具體深入到管理工作中去,這個階段也是財務管理的初級階段,它的重點在于反映。
核算型財務
要完整的體現反映和監督,就必然對記賬型財務產生高標準的要求,體現報表結果的完整性、準確性、 及時性和可比性,這樣財務管理的基本理念就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報表真正的價值是用來分析,只有通過成本結構分析、異常分析,發現對經營有價值的關鍵點才能體現報表的作用。
此外,核算型財務最重要的就是保證財務報表的及時性和準確型,而及時性和準確性的基本要義就是規范,規范是及時性和準確性的基礎。
管理型財務
管理型財務的根本點在于把財務作為一個內部控制體系。企業管理,特別是集團企業管理的重心在控制,而財務控制是這個體系中的核心。它對規范企業行為、降低經營風險和提高企業整體競爭能力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否能夠做到,主要取決于記賬和核算的基礎是否扎實。管理型財務在集團企業中要求財務直管,要求財務負責人在公司里是業務權威,做到企業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的完整統一。
其中,全面預算、資金集中管理等措施的實現,需要有很強的執行力,能夠做到令行禁止。以資金管理為例,國內著名民企——東方希望集團目前完全做到了收支兩條線,各子公司每天的銷售收入全部進入總部“資金池”,“資金池”的目的就是積少成多,好比將眾多坑洼中的水全部引導到蓄水池中,如此方能形成規模效應。
如果在管理方面公司決策層對你有了依賴,財務的地位也就隨之提高了。財務是否重要,在各職能部門里是否有話語權不取決于領導是否重視,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和對企業管理所取得的效果決定的。管理型財務并不是要求鐵板一塊的按制度辦事,而是要求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這需要財務管理人員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和較強的綜合管理能力,真正的管理型財務應該是跳出財務融入管理,既是業務權威又是管理內行。
經營型財務
財務人員可以經常反思一下,公司經營部門是不是離不開我們?如果做到了這一點,你就進入到了經營型財務階段。
經營型財務要求核算不斷細化,要能夠隨時拿出經營部門想要的數據給經營決策提供支撐并主動為其服務。我們可以根據產品品種進行成本核算,分析哪些品種對我們的貢獻多;可以根據市場區域進行核算,從中發現銷售政策向哪方面傾斜;可以根據客戶進行核算,讓經營部門了解客戶為我們帶來的價值;還可以根據銷售員進行核算,讓我們清楚每個員工所創造的效益。我們要努力做到棋盤式、網絡式核算,這與海爾集團提出的“人單合一”理念是相通的。
決策型財務
從以上四個層次的分析可以看出,只要企業走出了記賬型財務階段,準確和及時兩大要求就擺在我們面前,這是財務能夠進入管理、經營、決策的基礎。財務管理如果能做到公司價格決策、治理結構、投資決策離不開我們,此時我們就做到了決策型財務,這也是財務管理的最高境界。
決策,就是通過對各種方案進行分析和評價,然后從中選擇最佳方案。進行正確的決策分析是管好企業的第一步。而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計劃、決策、控制和考核,保證目標利潤的實現,這正是管理會計職能所在。決策型管理會計的工作內容取決于各級管理人員的需求,各級管理人員的需求在哪里,管理會計的價值就在哪里。
管理會計價值體現
體現在日常經營管理中
管理會計的價值首先是體現在企業日常經營管理活動中。例如,價格決策方面,企業可能有很多對市場反應非常敏感的產品,有些產品一天要調幾次價格,但是調價的程序是什么,依據是什么,這些都需要管理會計及時提供準確的數據分析支持。市場是瞬息萬變的,如果我們不能快速調取相應數據,管理會計就沒有做到決策型財務。
例如,在存貨計價方面,管理報表要遵從后進先出法,因為后進先出法最貼近市場價格,無論是原料成本上漲或下降,先進先出法和加權成本法都不能真實反應市場信息,我們的報表也就失去了對市場的指導性。報表體系一定要分為兩套,一套是按照會計準則來做,一套是按照管理需求來做。
為了解決財務報表及時性的問題,東方希望集團還出了經營半月報,每月16日出來,前15天是真實經營數據,后15天是預測數據,目前該經營半月報銷量預測準確率達98%,利稅預測準確率達95%。這給集團提前做出正確的經營決策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體現在融資活動中
當前社會中,眾多企業都喜歡到主板、新三板、創業板、股轉中心上市交易,從而迅速實現巨大的經濟效益,怎么才能符合上市標準?這就是企業管理人員要考慮的事情了,這也是當前時代非常體現價值的地方。而要符合上市標準,最根本的執行者在于企業的各級管理人員去實現,管理會計則扮演著這么一個角色——時時刻刻告訴各級管理人員:現在是否符合上市標準、離上市標準還有哪些方面的差距。
只要會計人員把這些材料報告給了企業的管理人員,采取什么樣的行動去符合上市標準則是企業各級管理人員的事情了。只有企業的各級管理人員執行了相關的企業活動,財務標準才可能達到上市標準;倘若企業的各級管理人員不執行相關的企業活動,僅僅依靠管理會計的數字游戲是不可能完成的,如果硬要完成,那很可能涉及到財務造假了,等待著的就是證監會和交易所的處罰。
體現在投資活動中
現在的企業投資、并購活動如火如荼,是否能夠投資另外一個企業?這是企業管理人員的決策權利,管理會計在其中扮演著決策支持的位置,注意,“決策”二字是定語,“支持”二字才是中心語,也就是說,管理會計扮演的主要是支持的位置,而非決策的位置,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定位。
舉個例子,老總問管理會計:我們是否能夠投資B企業?管理會計回答:投資需要1000萬,以后每年能夠收回10萬。那么,不考慮時間價值也需要100年才能夠回收成本,考慮時間價值就需要100年以上才能夠收回成本了。那么,最終的決策是投資呢?還是不投資呢?這就要老總根據方方面面的情況綜合考量了,而非僅僅是直接的投資回報問題。如果該老總考慮到B企業是行業內重要的原材料供應商,這個資源是稀缺的,為了得到穩定的原材料供應,建立這個投資關系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直接的投資回報多少就顯得不再那么重要了。
體現在其他方面
這是最神秘的方面,企業數量千千萬萬,管理層的需求千差萬別,管理會計的價值體現方式也就紛繁復雜,不能一概而論。
總體說來,企業的管理活動價值體現在哪里,管理會計的價值就體現在哪里,當前來說,企業的管理活動價值體現典型的有日常管理活動、融資活動、投資活動三個領域,那么管理會計的價值也主要體現在這三個方面。
這也給會計人員未來的發展指明了一些方向:
首先,務必學好傳統的核算會計,為企業日常管理活動提供足夠的支撐;
其次,一定要了解企業上市、發債、貸款等流程,為企業融資提供及時有效的財務支撐;
再次一定要了解投資并購等流程,為企業投資活動提供及時有效的財務決策支撐。
如此,你才會成為一個真正具有價值的決策型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