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技術環境與經濟環境的變化,各種類型的企業如品牌商、分銷商、商超便利店等,都逐漸通過多元化渠道的方式開展銷售業務,那么在這樣的狀態下勢必對物流網絡產生了更多樣化的需求,比如在時效、成本控制以及靈活性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企業的物流網絡來說主要發生的變化可以歸納到訂單、訂貨量、節點層級與選址、作業機制等方面。
1
訂單的演變
隨著互聯網平臺技術、商業環境以及社會物流服務能力的變化,消費者或者經銷商對于訂單送達的時效要求越來越高,一旦對于時效要求高的這部分訂單達到一定的規模并且成為企業必須要從運營層面去考慮的時候,那么對于物流網絡就需要重新的診斷與規劃。因為服務時效在物流網絡模型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約束,比如在企業總訂單兩種中,預測未來有30%以上的訂單可能會從72小時送達提升至24小時,甚至是12小時送達,這時候對物流網絡的服務能力的要求變化非常大,那么需要平衡是否增加物流層級設立節點,還是增加運輸與配送頻次來提升服務能力。
2
訂貨量的演變
當公司開拓了新的區域市場、新建工廠或者是對渠道中的庫存管理方發生變化,都會影響到物流網絡的變化,變動部分占整個網絡流量的比重越大,那么網絡需要重構的可能性就越大。比如以前企業的客戶覆蓋范圍主要集中的東部,而在未來隨著公司的市場戰略變化,客戶的需求量會在西部新增20個百分點,這時,采用什么物流網絡機制來更加有效的支撐公司業務的發展也非常重要。是否需要在中西部地區設立RDC或者是由原有的NDC直發,也需要從節點建設、庫存的變化、運輸網絡的變化多維度考慮。當企業的客戶覆蓋范圍變化越復雜的時候,物流網絡的規劃也就越復雜,新增每個節點都需要考慮更多的相關覆蓋點。
3
節點的演變
隨著訂單結構、訂單量以及服務時效的變化,物流節點的布局也隨之變化。一般對于一個成熟穩定的企業來說物流節點的布局在較長的時間周期內不會發生變化,但是如果受到較強的技術與經濟環境變化時也就需要重新評估當前的物流網絡是否符合未來三年的需求。另外,對于一個具有較高成長性的企業來說,也需要提前對物流網絡節點的布局進行規劃,以避免在業務發展過程中受到物流服務能力不足的限制。
從目前的環境來看,銷售渠道受到線上業務的沖擊,很多企業線上業務成倍增長,訂單更加碎片化,同時,對時效要求也越來越高,行業間的競爭也更看重物流服務能力的比拼。因此,物流網絡節點布局也從以前的單一布局方式,向多層級、多模式演變。原則上,越靠近客戶的地方設倉,時效性就會更好,當然,庫存成本也可能會更高。
4
物流網絡中作業機制的演變
補貨機制:一般情況下通過設立安全庫存進行補貨,而在市場環境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對于庫存的要求不同,不同層級結構下設立安全庫存的參數也不同,需要對不同功能的倉儲中的補貨機制構建不同的策略。
配載機制:傳統的物流網絡中,訂單模型相對單一,貨物的配載也相對固定,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狀態。而市場環境變化時,訂單結構、訂購貨物類型、物流時效要求也發生變化,因此,在新的環境中,對于貨物的配載機制中的約束條件也就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