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識圖譜分析
開發一門課程時,很多人都是從知識素材入手的。知識素材有很多種:一篇文章、一個視頻、一本書、若干PPT課件...
什么樣的知識素材是好的?對我們收集知識素材來說挺重要。
我大體上把知識素材分為三級:
L1級:具備相對清晰的知識點,這是基本條件
L2級:在L1的基礎上,還帶有證明知識點的案例、示例
L3級:在L2基礎之上,還有一些用于變換練習(變式練習)測試題、練習思考題。
搜集的知識素材,即便是L3級的知識素材,要開發為課程,也需要進行專業化的加工才行。
比如《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基本就是L3級別的知識素材。但要轉化為課程,要加工的東西還是很多。舉一個例子,這本書連非暴力溝通的概念都沒有結構化地定義。
分析知識素材,最主要是分析知識素材的知識圖譜,看看包含了哪些知識點?是否存在知識點的缺失?
我們來分析一下《談判期限策略》這個知識素材。
這個素材是一個L2級別的知識素材,知識點中包含了驗證性的示例,素材包含兩個內容:
1、談判期限策略的概念
2、談判期限策略的運用(兩個方法)
按照知識分類方法,可以識別出第二個內容是一個原理 - 策略(什么情境下用什么處理方法)。
第一個呢?
這是一個知識點嗎?從字面上,很容易把這個看做是一個概念類知識點。
其實不是。
這段話先是導入了一個4S店月末沖量銷售的情境,然后總結提出“談判期限策略”。
這個結語,說的是‘談判期限策略’價值,表達的是為什么要學習“談判期限策略”這個知識點。它本身并非是知識點,它只是一個導入活動。
所以,這個材料只有一個知識點:談判期限策略。知識圖譜是這樣子的:
從圖形上可以很明顯看出,原理下面沒有任何的知識點承接。
那么,談判期限策略可以分解什么概念嗎?稍作分析,一個策略運用成功的關鍵,往往不是策略本身,而是對策略包含情境的識別。
在這個例子中,“談判期限策略”運用成功的關鍵是能夠識別對交易對手的談判期限。學習者能夠準確地探尋出、識別出談判對手的談判期限,是應用這個策略的關鍵,沒有這個技能,策略應用效能是要打折扣的。
所以,這個原理 - 策略類知識,最好需要分解出一個概念類知識點,叫:談判期限。而要快速識別出某個業務情境下的交易對手的談判期限,最好是總結一張表 - 某業務崗位典型交易及交易對手的談判期限。
改進版的知識圖譜是這樣子的:
上文的知識素材,缺失了知識圖譜的下面一部分。
其實,這個內容素材中在策略的第一個方法中隱含地提到了(下圖),但沒有顯性的萃取出來。
提請注意:很多內容專家,經常會認為有些知識是常識,會有意無意地忽略掉某些專家認為很簡單,但實際很關鍵的知識點,這個忽略,可能是學員沒法完全掌握某個技能的關鍵原因。
知識圖譜中忽略掉的知識點,需要補充素材。
比如通過搜索,談判期限的素材和定義(最后達成期限)的素材如下:
2
知識點內容的結構化提取
知識圖譜確認之后,就可以萃取知識點的內容了。
這里的關鍵點,是將知識內容結構化,就是將知識點的內容要點找出來。
下面這個,為什么不能成為知識點內容?
這就是“談判期限策略”,充分利用“時間”對雙方的不對等價值,獲得談判優勢。
原因很簡單,如果是概念,知識點的要點應該是這個概念核心特征,這個特征讓學習者能夠快速將某個概念識別出來。
材料中的“談判期限策略”,沒有解釋特征要點,只是說明使用‘談判期限策略’的目的和價值。
很遺憾,這是很多課程開發者的問題:沒有萃取出知識點的內容要點。
要怎樣做才能萃取到知識點的內容要點呢?
答案是拿到各種知識點的內容結構,然后按照結構找到結構對應的內容。
1、談判期限
這是一個概念:名詞術語。這種類型的知識點,結構比較單一:關鍵特征。
談判期限這是一個公共知識,得到這個關鍵特征,是可以查閱公共資料的。
每個交易都是有交易時間限制的,這個時間段就是可以談判的時間期限。關鍵特征有:
① 談判雙方可協商交易的時間段,包括起始時間和結束時間。
② 多數情況下,特指對交易乙方來說,最佳協商交易的最后期限
③ 交易雙方,最后期限的價值,經常是不同的
2、常見的談判期限
這是一個信息工具,具體說是一個給談判人員,用于識別或收集談判對手談判期限的信息清單,這個清單最好與談判的情境密切相關。
這種類型的知識點,結構可以是一個二維表格,需要包含概念關鍵特征,作為表格的字段。
假設,這門課程是針對一家乙方設計公司商務人員的談判課程,談判期限清單,假設:
設計品價格的一般談判期限
交易情境
起始期限
最后期限
設計產品發布會演示稿
主辦方詢價日
發布會前1個月
設計易拉寶等產品展示
主辦方確認參會日
展會前2周
VI設計
承辦人尋方案日
主辦方承辦人KPI目標日前兩個月
...
...
...
3、談判期限策略
這個是一個原理-策略類知識,知識結構是‘當......,就.....’,包含兩個部分:① 策略情境 ② 處理動作或處理原則。
很幸運,我們的這個知識素材,這兩部分內容都包含,如下:
① 當談判時間往最后期限拖延,對自己有利時
戰略延遲。延遲談判,或提議超出最后期限的交付計劃
② 當談判時間往最后期限拖延,對自己不利時
為對手設定交易的最后期限
3
設計知識點的例證
開發知識內容,除了結構化知識點內容之外,還應該萃取例證。例證是知識萃取的一部分。
因為知識點都是干巴巴的,不好理解。例證就是通過舉例子的方式,增加知識的可理解性。
例證有三種主要的形式:
(1)實例。適用于概念。
(2)示范。適用于過程。比如下圖是切水果的過程。
(3)案例。適用于包含有原理的知識,可以是單個原理類知識的例證,也可以是幾個知識點的總和例證。
回到我們的課程開發任務。
這三個知識點,最后一個是信息工具,不需要例證。策略和概念都需要例證。
例證的設計要點是:例子需要最少體現內容結構的最關鍵的部分,最好能體現結構的全部要點內容。
1、談判期限 - 實例
概念類,最好的例證是實例,實例可以是多個,不要太復雜。
比如:
談判期限的實例
交易情境
一方談判期限
另一方談判期限
男女朋友商量婚期 男方:32歲以前
女方:28歲以前
銷售新能源車 銷售:每月月底
買方:無明確期限
投資估值談判
創業公司:現金流枯竭日
投資人:投資KPI日期
產品柜臺退款
銷售:無明確期限
退款人:上班時間之前
2、談判期限策略- 案例
案例一般都需要包括問題情境,解決的過程。要點也是要體現知識點的內容結構。
案例的結構應該體現STORY流程結構特征。
比如:
手機退款的談判
① 一天,我去小米門店買最新的小米手機。
② 談好價格后交付,發現付完錢后貨不對板,就要求退款。
③ 這時對方說,“可以退款,但是由于公司有程序規定的退款,需要4個小時的退款時間?!?/span>
④ 這時,我在不經意間講出,時間不夠要求對方盡快辦理。
⑤ 被對方抓住戰機,對方銷售向我推銷次等手機,而且以補差額給我為誘惑。我落入了“戰略延遲”的陷阱中。
⑥ 我很耐得住性子堅決要求退款,對方銷售也沒有辦法只能把價格一降再降,因為這時她自己也只有4小時的時間完成一筆交易,她給自己設立了一個“最后期限”的限制。
⑦ 最終我們互相博弈談價,從價格談到贈品,但是我自己實在是因為趕著去上班,時間真心不充裕,對比一下時間成本,假如我自己等退款而遲到給上級留下不好印象,還有同事要肩負我的工作任務實在不好意思,遲到還要扣錢。
⑧ 最終,我準時上班,完成購買次等手機的任務。
4
呈現知識點的內容
有了知識點內容之后,就可以將這些內容轉化為PPT課件等材料。
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呈現知識點的內容。在大部分情況下,這個就是“做課程PPT”。
只不過,有了結構化的知識點內容和例證后,我們“做課程PPT”要高效多了。
回到我們這個課程的開發。
以生成PPT材料為例,說明這個生成的過程。因為這是知識萃取序列的技術分享,對于PPT的美化并不是我們的著重點。
如果你有簡課的賬號,那么,你可以使用簡課內置的知識萃取和頁面生成功能,自動生成知識點的PPT頁面和其他材料,下面這個過程就省掉了。
如果你沒有簡課賬號,我建議課程開發者使用PPT的SMARTart功能。這個功能簡單實用,可以方便地利用前面的知識萃取結果,生成PPT頁面。
比如,我就很快生成了如下頁面:
總結一下:
1、萃取知識內容之前,需要確認一遍知識圖譜。如果你開發課程的起點是基于一些知識素材,那么,這一點尤其需要。
2、按知識類型的內容結構,提取知識點內容的結構化要點。
3、萃取知識點的例證材料,要點是例證材料需要包含所有的知識點結構內容。
4、利用2~3步的成果,可以快捷地生成PPT等知識點